俗話說,善良自帶福,心寬能知足。善良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面藏匿於生活中的鏡子。以善意看待世界,世界也會以相同的方式回饋,因此,目光所及之處皆是善良。若以惡意消磨世間,那麼百因終得果,惡因自然食惡果。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的本性,這是道德也是天規。若離經叛道,上天必將審判其罪行,給予相應的懲罰。若尊德行守善心,上天自會依功德論及賞賜,給予應有的福報。
《左傳》中寫道“禍福無門,唯人所召。”所以你儘管善良,福報已經在來的路上!
“張良拾履”的故事家喻戶曉。
漢代名臣張良年輕時,一次在過石橋時見一位老人把自己的草鞋丟進了湍急的河水之中,老人叫張良去撿,張良出於對老人的尊敬撿回了草鞋,可誰料,當他剛把鞋遞與老人時,老人卻又順手將鞋丟進了河裡,並再次讓張良去撿。
面對著老人的無理行為,張良只是心中充滿了疑惑。但是看著眼前的老人,夜半披草衣,且衣不遮體,天又涼寒,他總不能看著老人赤腳走路吧!
於是出於善念,張良不厭其煩地撿草鞋。
這樣,一連三次,最後張良終於將草鞋恭恭敬敬套在了老人腳上。老人會心一笑,透過這件小事,老人看出了張良的道德操行,遂將聞名於世的《太公兵法》傳授給他。
此後,張良輔佐劉邦,為他出謀劃策,最終一統天下。名留青史,成為我國曆史上最有名的謀士之一。
而這一切皆出於善良,面對著老人扔鞋的行為,張良從始至終都沒有認為這是老人在故意為難他,而是出於一顆善心,接連三次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忍受著刺骨的寒意,只為老人的雙腳能夠暖和一點。
正是張良的善良與忠厚,深深的感動了老人,老人這才能夠將《太公兵法》這樣的“大殺器”放心的傳授於他。
因為老人篤定,以張良的寬厚善良仁愛之心,只會以兵法安邦護民,而不是禍國殃民。
曾國藩曾有一言:
“與其見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天下皆是好人。”
與其以直報怨,結下仇恨,不如以德報怨,多些善良。
有人斤斤計較,步步算計,別人一毛錢的便宜都要搶佔,佔不到還要惡語相加,彷彿這個世界都欠他們的。殊不知與人為善便是與己為善,體恤他人就是體恤自己。
有人寬宏大度,豪邁直爽,不會與人惡語相加,不會與人冷眼相待,更不會因為一點蠅頭小利與人爭辯是非,處處謙讓,即使自己受損失也不願意別人吃虧。
因為他們明白,那些暫時吃過的虧,流過的淚,都會成為人生中更多更好的福氣。
常言道:“吃虧是福。”古語云:“有德之人,能初心不改,安享厚福。”所謂初心即為善良,有善乃有德,有德才有善。一個德行高尚的人不一定會善良,但是一個善良的人必定德行高尚。
有這樣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秦穆公最喜愛的一匹良馬,被岐下三百多個鄉下人偷偷殺掉吃了。
雖然心痛,但當官吏抓到這三百多人,打算嚴加懲處的時候。
秦穆公卻說:
“我不能因為一匹死去的馬,去讓三百多人受到傷害,聽說吃了良馬肉,如果不喝酒,就會對身體有害。”
於是,他不僅沒有懲罰他們,還賞他們喝酒,最後放了他們。
後來,秦國與晉國鏖戰,就在秦穆公的戰車陷入囹圄,形勢十分危急的時候。
忽然有一群人奮不顧身地衝上去與晉軍死戰,最後,晉軍被打敗,穆公得以脫險。
後來,秦穆公才知道,幫他殺出一條血路,救他於水火的,正是當年吃了他的馬的那些鄉下人。
正是秦穆公的善良和寬厚,深深感動了那些當年偷食他愛馬的鄉下人,也給了他們在生死攸關的時候,能夠拼命殺入重圍,救出當年恩人的膽量和勇氣。
或許秦穆公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不經意間的一次善舉最終竟挽救了自己的性命,甚至是整個秦國的未來。
生活有時就像一個存錢罐,每投入一分,就會積攢一分,如果你投入了善良,那麼在你需要的時候,那些積攢起來的福報,或許足以讓你東山再起。秦穆公就是很好的例子,正是因為秦穆公常心存善念,以高尚的德行施政與民,才會讓秦國在最黑暗的時刻奮然崛起。
“道德經”中寫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善良的人,哪怕命運指引他走向暗處,他平日所積攢的深厚德行,也會如護身之符一樣,幫助他撥雲見日,走出困境。
佛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佛祖以慈悲為懷,割肉喂鷹的故事令人嘆惋。身為普通人,我們或許無法像佛祖那樣造七級浮屠之偉大功德。也難有機會像留候那般喜提《太公兵法》,更無法像穆公那樣抬手間保三百人性命安然無恙。
但是《三國志》中劉備曾有一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平凡之人當行平凡之事,平凡之事亦有平凡之善。
評判一個人是否善良,不是看他做了多少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看他是不是真的保有一顆良善之心,是否真的願意與人為善。
看見別人有錯,如果幫不了,不落井下石也是一種善良;看見別人傷心難過,如果不安慰,不幸災樂禍也是一種善良;看見別人有難,如果不想幫,不趁火打劫也是一種善良;看到工作需要,如果幫不上,不幫倒忙也是一種善良;看到國家有難,你不想出力,不當漢奸也是一種善良。
善良不在於形式,而在於態度。在自身特定的條件背景下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一種善良。善良從來不是什麼難事,只是看你願不願意善良。
作家李尚龍在《你要麼出眾,要麼出局》裡面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他和朋友在街上走著,忽然一個女孩子拍了他一下,說“我能借你手機打個電話嗎?我的沒電了,很著急!”
李尚龍想了下,還是借給了她。
女孩跑到旁邊打了電話,表明朋友一會兒來接她,開心的離開了。
朋友調侃道:“你真是個道德聖人,要是我,肯定不借。”
李尚龍回答道:“我不是什麼聖人,只不過覺得舉手之勞而已,說不定,你以後也需要他們的幫助!”
朋友搖搖頭,不信。
他們繼續走了大約五百米,忽然聽到後面有人在喊。李尚龍回頭,是剛才那個藉手機的女孩,手裡拿著他不小心掉在地上的身份證。
李尚龍在書中道:“我們幫助每個普通人,每個陌生人,無論他們有多普通,多陌生,其實很多時候也是為了我們自己。”
人為善,善雖未至,禍以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以遠離。
愛人者,仁恆愛之。與人為善,是一種投資,播種一份善心,收穫一份福報,愛出者愛來,福往者福來。圓滑抵不過忠厚,算計算不過善良。
善良是我們生命的底色,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善良是上不於愧天地,下無昧於良知的坦坦蕩蕩,善良是你給老人讓座,老人回贈你以微笑的理所應當。
也許你處處善良,總是在乎著別人的感受,體恤著別人的不易,也許你從來沒有被生活溫柔以待,你的善良始終沒有得到回饋,甚至還倒黴的被病魔糾纏。
但是請你相信,屬於你的福報早已在趕來的路上,它可能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所以不要糾結值不值,不要計較得與失,更不要懷疑對不對。
你儘管善良,總有人被你的關懷所溫暖,總有人將你的善良收藏於心底,總有人在你不知道的地方默默祈禱,祝你健康喜樂,平安幸福。
願你下雨有傘,天黑有燈,願你一生純真良善,與這世間的一切美好環環相扣。
作者: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