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9月,小牛電動CFO張鵬度過了其在公司的最後一個工作日。高管離職的訊息讓這家科技創新企業再次受到關注。
2021年以來,小牛電動的日子其實並不好過。除了高管離職,該公司股價持續下滑,已較2月份最高點腰斬,單車價格也連續多季度下滑。
而近來,小牛電動似乎也改變了策略,此前加碼海外市場的聲音越來越弱,轉而加碼國內下沉市場。然而,國內下沉市場早已被傳統電動車企佔據,小牛電動想翻盤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今年以來,隨著各大電動車企釋出智慧電動車產品,小牛電動的智慧化優勢被逐步壓縮。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電動車企均在朝著高階智慧化方向發展,但電動車的智慧化賽道仍處於探索階段,還沒有一款使用者剛需的產品產出,小牛電動車應切實落實產品的效能最佳化,無論是技術還是外觀上都需要做出提升。
股價與市值較高點已腰斬,CFO離職
成立於2014年的小牛電動在最初幾年歷經持續虧損、突發管理層變動等坎坷,終於在2018年迎來了上市時機。據《中國企業家》報道,張鵬便是在此時加入小牛電動出任CFO,他的任務是在2018年內幫助小牛電動在美股上市。
2018年10月,小牛電動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首日便跌破發行價。面對破發,彼時的張鵬也對外表現出了充足的信心。其曾公開表示,“因為剛開始上市,投資者不瞭解這個企業,破發並不是一件不常見的事情。需要企業逐漸做大,盤子大了後,我相信企業的價值會迴歸到更加合理的水平。”
然而,此後小牛電動股價出現長期低於發行價的低迷態勢,直至2020年5月才開始出現上升趨勢, 2021年2月16日,小牛電動股價達到53.38美元/股高位,市值達到40.72億美元。
好景不長,隨後小牛電動股價一路下滑。截至發稿前美股收盤,小牛電動報25.13美元/股,較最高價已經腰斬;其最新市值約19億美元,較最高市值蒸發約21億美元(約合135億元)。曾一度對小牛電動滿懷信心的張鵬也在此期間宣佈離職。
另一方面,小牛電動的業績也並不穩定。2019年,在經歷多年虧損之後,小牛電動終於迎來了首年年度盈利。但2020年,小牛電動淨利潤同比下滑11.26%。
根據小牛電動的最新財報顯示,在經歷了第一季度的淨虧損540萬元之後,2021年第二季度,小牛電動實現總收入約9.45億元,同比增長46.5%;淨利潤9180萬元,同比增長61.6%。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營收與淨利的增長,其營業成本也在增長,毛利率卻在下降。財報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小牛電動的營業成本為7.3億元,同比增長46.9%;毛利率為22.7%,而2020年同期為23%。
財報解釋稱,營業成本上升主要是因為電動車銷量增加,而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於原材料成本上升。
對此,多名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毛利率下滑意味著小牛電動主營業務的利潤在收縮,而就目前的銷量來看,在國內電動車市場,小牛電動依然不是雅迪、愛瑪、新日等企業的對手。
電動車單車價格持續下滑,銷量不及傳統電動車企
自成立以來,小牛電動一直在佈局中高階產品,售價相較於其他兩輪電動車企來說明顯偏高,目前最高單車價格達到2萬餘元。自小牛電動上市之初,海外便是其佈局的一個重要市場。
據瞭解,近年來,小牛電動海外業務收入佔比逐年遞增:2016年不到1%,2017年為4.9%,2018年達到10.8%。小牛電動CEO李彥曾在2019年表示,未來將繼續加碼海外業務,中短期內將海外業務收入佔比提升至22%~25%。
但小牛電動在佈局海外市場的路上,距離目標似乎越來越遠。2021年第二季度,小牛電動電動車國際市場銷售收入為5770萬元,僅佔電動車總收入的7.1%。目前,小牛電動關於加碼海外業務的聲音已經越來越弱。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小牛電動的單車價格也在持續下降。2021年第二季度,小牛電動車單車價格為3734元/輛,同比下降7.3%。其中,中國市場的單車價格為3079元/輛,同比下降8.7%;國際市場的單車價格為8259元/輛,同比下降24.9%。對此,小牛電動解釋稱,電動車單車收入減少主要是由於產品組合的變化。
實際上,小牛電動電動車單車價格下滑已不是短時間內的變動,自2020年起,小牛電動車單車價格便出現大幅下滑。
天風證券整理的資料顯示,2020年,小牛電動車單車價格由2019年的4928元下降至4063元;單車淨利潤更是由451元下降至280元,幾近腰斬。
這或許與小牛電動的下沉策略有關。
隨著下沉市場地位的凸顯,小牛電動也意識到了佈局下沉市場的重要性。今年4月,小牛電動一改過去一年只出少數幾款產品的風格,同時推出10款產品。據瞭解,GOVA便是其為佈局下沉市場推出的產品。
但在銷量上,小牛電動與雅迪、愛瑪與新日仍然有很大距離,今年上半年,小牛電動銷量40萬餘輛,而這不足雅迪電動兩輪車銷量合計654萬輛銷量的十分之一。
Q2研發費用佔收入比例僅3.3%,“友商”相繼推智慧化電動車
小牛電動官網顯示,自成立以來其便將公司定位為鋰電兩輪電動車企業。據瞭解,小牛電動自2015年推出N1以來,其兩輪電動產品均裝配鋰電池。這也是小牛電動車較傳統電動車單車價格較高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小牛電動以“智慧化”為賣點切入市場。但值得注意的是,宣稱“智慧化”的小牛電動Q2研發費用佔收入的百分比僅為3.3%,而2020年第二季度為 3.7%。
研發費用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小牛電動車的產品質量。天眼查資訊顯示,因小牛電動規格型號為TDT10Z、TDR06Z-1的電動腳踏車在監督抽查中經抽樣檢驗,存在照明專案、短路保護、蓄電池防篡改等專案不符合《電動腳踏車安全技術規範》標準,被判定為不合格,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相關規定。處罰結果為罰款290200元並沒收違法所得9800元,以上罰沒共計30萬元。
據中國腳踏車協會的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全國電動腳踏車完成產量2966.1萬輛,同比增長29.7%;2021年1-2月,全國電動腳踏車完成產量318.5萬輛,同比增長81.7%。電動腳踏車產銷量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根據過往資料預測,未來十年,中國兩輪電動車的年產量會保持在4000萬以上。
然而,隨著其他品牌在智慧電動車上持續加碼AI元素,推出多樣的智慧電動車產品,小牛電車曾經的優勢愈發不明顯。
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分析稱,目前電動車企均在朝著高階智慧化方向發展,但電動車的智慧化賽道仍處於探索階段,還沒有一款使用者剛需的產品產出。
今年以來,多家電動車企釋出了智慧電動車。3月,雅迪釋出首款AI智慧電動車冠智2.0系列,宣稱打造全場景智慧音控系統;同月,愛瑪推出的MIXD350車型電動車,搭載SDS專利智慧動力系統,能夠智慧識別坡度路況;一個月後,哈囉電動車釋出了適用於兩輪電動車產品的VVSMART超連網車機系統,同時推出了首批搭載這一系統的新款兩輪電動車產品包括A80(精靈)、A86(圖靈)和B80(魔靈)三大車型。
對於小牛電動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張書樂建議稱,小牛電動車應切實落實產品的效能最佳化提升,而在電動車外觀上如何體現迎合年輕使用者對“潮”的需求,也將成為小牛電動接下來亟待思考的問題。
本文源自藍鯨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