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張 旋
編輯 | 吳晉娜
到底要不要融資?該拿誰的錢?投資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在國內創業要注意什麼?今天我們來談談這個話題。
徐寅是寵物品牌毛星球的創始人,他畢業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立大學計算機和數學系。同時,他也是一位連續創業者,此前他曾加入矽谷旅遊社交平臺 Trip.com 擔任移動軟體技術負責人,2017年底該平臺被攜程收購。
2019年5月,網際網路行業出身的徐寅決定轉向寵物消費品行業進行創業,成立毛星球FurFur Land,希望打造一個年輕人喜歡和信賴的國際化寵物品牌。毛星球以寵物鮮糧切入市場,目前已形成寵物溼糧、純肉凍乾和趣味零食三大品類,聚焦貓咪需求,推出了三十餘款SKU。
在天使輪完成6個月後,毛星球 FurFur Land今年6月再次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
在不久前鉛筆道舉辦的“融資閉門會”上,徐寅結合自身創業經歷總結了關於融資與創業的注意事項,部分精華內容如下:
1. 到底要不要融資
一定要擁抱資本,但前提是要理解資本。融資本質上是一個買賣,拿到的融資實際上是一筆要還的“債”,所以要思考資方對你的訴求到底是什麼。最終一定要明白的是,投資款項只是幫企業增長的,而公司自身的造血能力才是核心。
2.融資的3個核心問題
Why now?Why you?Why this?
3. 投資的底層邏輯
首先是投資者和創業者是平等的,兩者之間沒有誰高誰低,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融到錢不是最重要的,錢只是根本而已,它背後更多的是無形的價值,一定要想辦法把投資人有的資源最大化利用;
要合理控制每一輪能出讓的股權範圍,知進退明得失,找到真正的目標;
融資要不斷推進,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挑戰,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因為一些挫折就焦慮。
4. 真心的一些建議
All business,nothing personal.
Stay humble, but stay strong.
Reliable and flexible.
Never lose your cool.
到底要不要去融資?
我覺得一定要擁抱資本,但前提是要理解資本對於一家企業的幫助到底是怎麼樣的。
首先,天上不會掉餡餅,融資不是送給你錢,你自己隨便怎麼花都無所謂。它本質上還是一個買賣,就是投資人用他現有的資源,無論是資金還是其他的什麼,來幫助你的企業成長,最後從企業成長的過程中,或者企業成長的結果上獲得他想要的回報。
理解了這一點,你在擁抱資本的時候就會相對理性一點。
第二,拿錢的過程中,你要思考資方對你的訴求到底是什麼。他們想在多長的時間內變現,變現的目的和結果到底是什麼。理解之後,你會更容易決定你要不要融資,什麼時候該融資,該拿誰的錢。
坦白來說,你拿到的融資也是一筆要還的“債”。在融資的過程中,你一定是付出了什麼的。比如,有些走到後期的專案可能要籤對賭協議,籤無限連帶責任協議。如果最後創業失敗了,或者沒有走到資方想達到的位置,那肯定會受到一些牽連,所以是一定要還的。
還有一些比較早期的專案,沒有籤對賭協議,也沒有無限連帶責任,這個時候怎麼會是債呢?其實大家要明白創投這個圈子是很小的,圈子就這麼大。如果你在早期階段把融來的錢隨意揮霍,並且沒有很合理地花掉,最後你們公司經營失敗了,那你會用你們的信譽去“賠”你們的債。
剛剛有介紹說我是位連續創業者,我確實連續創業將近11年了。但是,所謂的連續創業者其實是連續不怎麼成功的創業者,連續成功的話那我也去做投資了。那為什麼在我們每一次繼續往前走的過程當中,都有機構或者說投資人還是比較願意去幫助我們?就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並沒有隨意把自己的承諾,或者說把他們給你的錢都揮霍掉,基本上每個節奏都是按照當時承諾的去走的。
所以還是說回那句話,大家要記得:不是隨便誰給的錢都可以拿的。大家要站在投資人的角度,理解投資人融給你的錢是要做什麼的。融來錢的時候也要明白,自己可以用什麼東西去彌補或者賠償給他們。
還有一點我經常也在跟自己團隊說的,就是我們從2019年回國開始做這個專案,到現在兩年多的時間,我們在融資過程中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有叫召回TS的,召回SPA的,還有一些雖然沒召回但是推遲的等等。
所以還是那句話,一定要明白投資人給的錢是讓你增長的。如果你是一個投資人,今天有家公司面臨死亡了,他們想讓你給點錢讓他們活下去,你也很難有意願掏腰包。因為老話說“救急不救窮”,如果公司馬上要破產了或者發展不下去了,你也不會去投它的,投資正常的都是追漲不殺跌。
所以一定要明白的是,投資款項只是幫企業增長的,而公司自身的造血能力才是核心。比如我們是2019年年底產品上線以後,我們覺得可以開始融資了,結果2020年疫情一來,投資人都沒法見面,樣品也沒法寄出去。所以直到2020年四五月份疫情稍微緩和一點,我們才有機會跟投資人見面聊天,我們的融資計劃也從2020年初推遲到了2020年下半年。所以,創業過程中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如果企業自身造血沒有做好,自己沒有費用支撐企業活下去的時候,是非常困難的。
我們在矽谷的時候我想的就是要麼就做大了,要麼就打工算了,去位元組、去阿里之類的,沒有心理壓力,收入回報也還行。但如果想做大的話,還是要抱著怎麼能不斷往前推進的方式去走的,所以要用自己的錢活著。
今年其實我們遇到過很大的問題,有一家機構在盡調時花的時間比我們預想的多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是完全依靠自身造血支撐下去的。換做以前的話,我們算費用都是算到天的,還能活多少天這樣算,如果推遲兩個月的話,那我們早就掛了。所以說,這些年給我們的經驗就是:活著是靠自己,長起來是靠投資人的錢。
融資的3個核心問題
我們現在是做寵物食品的,回國之前我們做過旅遊社交,回來之後還做過一段時間共享經濟。經歷過不同行業,跟不同的投資人聊過之後,你會發現,不管什麼行業,不管投資人問你什麼樣的問題,他們想解決的只有三個問題:Why now?Why you?Why this?
首先,為什麼是現在。如果10年前我告訴投資人我要做一個消費品牌,賣狗糧,賣貓糧,我估計大部分投資人都不會理解,因為10年前幾乎都沒有寵物行業。那為什麼現在這個階段是一個好時機呢?因為中國和美國最大的區別就是,中國是競爭型社會,美國是寡頭型社會。比如社交產品很火的時候,中國有人人、微博等至少十幾個社交平臺。但在美國就一個推特。所以在中國這種競爭型社會中,一旦大家慢慢了解到某個行業有一定的熱點,一定是會有大規模競爭的。
其次,為什麼是你。在跟投資人交流的過程當中,回答清楚為什麼一定是你,或者為什麼一定是你這個團隊。
第三,為什麼是這個事兒。比如為什麼要做元氣森林?為什麼要做0糖0脂0卡的氣泡水?為什麼要做Wonderlab?為什麼要做這種粉劑的代餐?
所以說當你回答完整這三個問題,剩下就交給投資人自己去理解。雖然不是每一家投資機構都那麼熟悉這個行業,或者不是每個投資人都那麼理性,但是這是一個宏觀的層面。
只要你回答完這三個問題,如果他理解了,那這個事就差不多。如果他不理解,那你其實也很難真的去說服他。
我們是怎麼解決這三個核心問題的呢?
首先why now。剛剛有提到,老齡化、少子化的問題,短期內是解決不了的,不管是開放3胎還是幾胎,年輕消費者還是不想生孩子,但是大家的情感釋放需求和陪伴的需求還在。以韓國為例,他們的母嬰行業在快速下降的時候,寵物行業在快速上升,因為大家在把寵物當孩子養,一方面寵物數量在擴大,另一方面單個消費也在提高,所以why now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
其次why you,為什麼是我們?其實寵物行業是一個比較傳統的行業,我們國家寵物行業有20多年的歷史,至今我覺得是好玩的地方是,我有些朋友從我們這邊買東西開發票,發票抬頭還是飼料。而且過去我國的寵物行業都是以代工為主,並且大部分從業5年以上的從業者基本上都是工廠或者銷售出身。而我們是一個純網際網路行業轉型的團隊,所以我們用了很多網際網路化的打法,我們現在也經常會跟大家做一些分享,說所有的消費品公司都應該是網際網路公司,底層還是流量。
最後是why this。為什麼是這件事?我們覺得現在的消費者對於寵物相關的材料,是當做母嬰類的產品來消費的,因為他們在把寵物當孩子養。所以像以前那種160塊錢40公斤的狗糧貓糧,賣給現在的消費者肯定是不夠的,他們需要更優質的產品。另外,現在是顏值經濟的時代,產品不光要優質還要有視覺美。
所以我們在進入這個賽道時,會自己在內部思考這三個問題,然後往後倒退,這是我們自己的一些做法。
投資的底層邏輯
我覺得投資的底層邏輯,首先是投資者和創業者的平等。
說實話我們聊了很多投資機構,小的、大的、頂級的都有,他們也不是每個行業都瞭解。而且話說回來,投資本身是一門生意,投資人會希望找到一個非常好的創業團隊,讓他的錢變得更有價值,讓他的錢變得更多。創業團隊希望能夠得到投資人的支援,利用他們的錢,把業務做得更大。兩者之間沒有誰高誰低,不用太關心他比你等級高還是低。他如果不懂,那儘可能說服他,他如果提出了相對的質疑,那我們儘量去解答問題,但是如果他確實對這個行業沒有任何興趣,那就算了。
第二,融到錢不是最重要的,錢只是根本而已,它背後更多的是無形的價值。
有時候我們要在好幾個TS裡面挑選,其實錢都是差不多的,但有些機構會說我可以幫你這個幫你那個的。比如有阿里巴巴投資的,你可以從它內部渠道得到很多很多的支援,無論是流量還是內部的計劃和規劃,還是策略等等,那些都是你本來要花錢的事兒,而他用那些無形的資源來幫助我們,肯定會省很多力的。
另外,一定要想辦法把投資人的資源最大化利用。我們以前剛開始創業的時候經常會很緊張,跟同事們開會或者跟股東開會的時候,我們把我們最近的一些計劃都講了,講完了之後就沒了。現在我們一般開股東會講完我們的規劃後,會給每個股東提要求,問他們能不能幫我們。他們也理解他跟你是平等的,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互相要求都是可以的,因為都是為了一個目標。
第三個就是股權分配。
股權出讓太多或太少都不好,出讓太多你沒什麼控股權;出讓太少,會阻擋很多有意向的投資。我遇到過有個朋友每輪只出讓百分之一的股份,但是公司做不下去的,也沒有人願意來進來融資。
所以要合理控制每一輪能出讓的股權範圍。很早期的時候,你啥也沒有,那投資人過來要15%-20%股權,這都是合理的;等到你什麼都有了,投資人拿3%-5%就可以;等你這家公司走到能上市那一天,或者走到一個我們所設立的節點,那出讓1%就足夠了。
最後,融資要不斷推進,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挑戰。
比如我們最近就剛做完非常痛苦的盡職調查,財務法務兩邊幾乎每一份合約、每一張單據、每一筆費用都會查。在之前我們從來也沒想過早期的公司還需要查得這麼詳細,以為拿到投資意向就可以安心了。所以融資不會因為你融的次數越多就變簡單的,因為每個階段的投資人去看的不是現在他買的,而是你接下去幾年會有成果,他一定會不斷地對你提更高的要求,壓更大的目標。設身處地的想,你如果是投資人,選擇了某個專案,你肯定也希望在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創造最大的價值。所以每融一輪都很難,大家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因為一些挫折就焦慮。
真心的一些建議
最後有一點點小的建議跟大家分享,這4句話也是我自己經常跟自己團隊說的。
第一句話,All business,nothing personal.
不論今天這件事成功了還是沒有成功,無論投資人給你好的反饋還是壞的反饋,無論你在過程當中得到了什麼樣的建議,其實本質上都是生意,他真的覺得這個生意好那就是好。他覺得這個生意不行,那也不用在意,不用在某些事情上糾結,也不用去跟他爭執太多。你要明白你自己到底想到什麼,明白你的公司到底是在幹嘛。Nothing personal都是真的。
第二句話,Stay humble, but stay strong.
剛剛提到我們跟投資人之間是平等的,所以你也沒有必要去PUA投資人。我覺得我們跟投資人相處還是要比較謙遜的,他們有什麼建議或對行業的看法,我們可以一起來探討。
今後大家可能會遇到一些很年輕的投資經理。比如我是86年的,我們經常遇到一些94年、95年的投資經理說“你們這個運作不行,必須怎麼樣運作”等等,我當然一邊聽一邊在心裡翻白眼。我心想,“小朋友,你才工作多久,我無論如何也做了兩三家公司了。”但是,其實在這個階段沒必要跟他們爭辯太多,一方面他的建議是他的建議,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堅持自己的意見,要明白你自己到底怎麼做。
第三句話,Reliable and flexible.
你要有自己的堅持,但是不要太執著,有些時候,有些階段,該讓就讓。我覺得知進退是一家企業能走得長遠的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我們見過太多的朋友,我最早跟摩拜的一些高管也很熟,也認識一些ofo的朋友,這兩個是最最典型的案例,摩拜就相對比較特別,最後我們會看到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結果,就是大家要明白你是扛著幾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團隊在走,你要更靈活一些,所以不要太為了一些個人的執著,讓整個團隊每天加班、週末不休息,導致成果最後泡湯,我覺得這是作為創始人一定要給自己提的要求。
第四句話,Never lose your cool.
這一點是我給自己定的目標。其實在創業的過程中都非常難、非常痛苦。我今天跟大家在這邊瞎侃,回到我自己家裡還是一頭霧水,但是走到辦公室還是會跟其他人說“沒事的,明天就結束了,這一輪肯定搞定了,搞完之後大家都簡單了”。其實你自己知道不會的,回到自己家裡還是一頭霧水,還是焦慮得不行。但是不論在什麼階段,不管是跟投資人打交道也好,跟團隊打交道也好,跟外面合作伙伴打交道也好,不要喪失你的風度,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業者標準之一。
我在之前的創業專案裡,雖然算是創始團隊,但也不太瞭解兩位合夥人是怎麼跟每個投資機構溝通,以及當時決定是否被併購這個決策的難度。但是在這個階段我們感受不到他們身上的那些壓力,因為他每天還是在不斷地激勵大家,不斷跟著往前跑。但是當我們自己開始做企業的時候,我們才知道這個背後的壓力有多大,才知道他們的壓力是上限。所以保持風度是一個讓團隊安心平穩地往前推進,不斷往前跑的最好方式。
大家應該經常聽到一句話,我覺得太真實了,就是“當老闆得到一個問題,那這個問題通常是解決不了的問題。”因為能解決的話,員工、高管早就解決了,等你的高管來跟你說這個問題,那一般都是他們解決不了,輪到你去想辦法的。所以每次你聽得到的問題都是最大的問題,這肯定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會從開始一直持續下去。
所以我覺得無論在哪個層面,都要保持你自己的狀態,保持你的風度,不要在團隊面前給大家壓力,要堅持住你自己的原則,保住你自己的能力。融資只是過程當中一部分,創業才是創業者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