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對夫妻習慣在每天外出的時候,一人買一杯拿鐵喝。他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從來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直到後來,一位理財分析師為這對夫妻算了一筆賬:每天兩杯拿鐵的花費70元,一年就是25550元,30年就是76.65萬元......在時間的複利下,每天省下的拿鐵錢,竟足夠他們買一輛好車了。
這就是所謂的“拿鐵因素”。這個詞是由理財顧問大衛•巴赫首先提出的,指的是日常中像買糖果、瓶裝水、雜誌、報紙還有拿鐵等不太引人注意的一些零散花費,竟有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效應。
避免讓“拿鐵因素”導致你越過越窮的第一步:記賬。
從前我也從來沒有記賬的概念,甚至不知道有記賬這個東西。出來工作已有七八年,每月也有拿工資,但每月工資也是僅供自己花銷,根本無法存錢。後來有一次與一個朋友談起此事。"這個月15號才剛發了工資,這才27號已經全部花光光了。這還有半個月咋辦呀?"朋友問:"你這個月都買啥了?""好像也沒買什麼呀!"當時腦子裡一時根本想不起來買了啥。"你要可以記賬呀!你看,我手機裡都會下載一個記賬的APP,每次買了什麼我都會記起來,然後一個月下來它還會幫你統計這個月哪個方面花銷最多,你自己也看下這個月看下買了什麼,有哪些其實是根本沒必要買的。這樣你對每個月的錢就有一個概念……"聽了朋友的話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世上還有記賬這一說法。於是回去立馬也下載了一個記賬APP,剛開始有時會忘記記上去,然後自己會去查詢自己的賬單,回憶這幾天買了什麼,把它一一補上去,漸漸的也就養成了記賬的好習慣。
自從記賬,我每月對自己的花銷了如指掌,也學會了如何篩選該花銷與不該花銷的專案,對自己的計劃也更加明確。
堅持記賬,可以讓自己從日常開始中總結出規律,避免自己又在不經意增加不必要的開支。更重要的是,可以透過記賬培養自己的耐心,有規律地規劃自己的生活。只有逼著自己看清在消費上的壞習慣,才能真正有所成長。
避免讓“拿鐵因素”導致你越過越窮的第二部:強制儲蓄。
許多人的儲蓄習慣是:收入-支出=儲蓄,然而強制儲蓄便是把公式換成:支出=收入-儲蓄。比如說,一個人月工資三千元,在發工資那天強制將工資裡的五百元存到另一張卡上,就當自己沒拿過這五百元。
我們的生活品質並不會因為少了這五百元有所變化,因為人的適應水平、消費習慣會慢慢跟著調整。其實五百元或一千元真的不經花,幾頓飯或幾件小東西就沒了。但只要堅持存下來,幾年以後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
強制儲蓄,或許是月光族改變自己最好的途徑。
我曾經就是一個月光族,特別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花銷越來越大,每月工資都所剩無幾。後來我深知不能再這樣無計劃的花錢,因此每月一發工資,除去固定開銷,每月至少逼自己存1500~3000元,除非真的急用,才會挪用那筆錢。慢慢的,卡里開始有了一點點存款,雖然不多,但是有總比沒有好。一步一步慢慢來,按照計劃,遲早會過上我們想要的生活。
我們生活在一個消費慾望隨時都能得到滿足的時代,合理的消費能讓我們減少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而不合理的消費習慣,卻只會讓你在物質中迷失自我、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要讓所謂的"拿鐵因素",導致你越來越窮。
以此共勉,讓我們共同進步,早日暴富[點亮平安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