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時,美軍曾密謀要在朝鮮半島投下20枚原子彈,想要儘快結束這場戰爭,但是最後因為種種原因,這個計劃也胎死腹中,直到最後主動簽訂停戰協議也沒敢使用。擁有核武器的美國為何最終被志願軍打到談判桌前也沒敢使用核武器呢?美國又在懼怕什麼呢?
世界上唯一一個受到核武器打擊的國家
為了加快日本的投降,美國在日本本土投放兩顆原子彈,結果如何?
眾所周知,核武器是人類有史以來發明的殺傷力最大的武器,一顆原子彈就足以摧毀一個城市,這在二戰時期,想必日本就深有體會。
1945年,為了加速日本的投降,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這是美國自原子彈研發以來第一次使用在戰爭中,而日本也有幸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受到核打擊的國家,原子彈的巨大殺傷力第一次展現在全世界的眼中。
在此次的核打擊事件中,日本兩座城市直接化為了一片火海,造成了20多萬人瞬間被蒸發,大部分城市建築被夷為平地,數以百萬計的難民無家可歸,最可怕的還是爆炸之後的核輻射以及各種疾病的爆發,讓日本深受核武器折磨,威力巨大可見一斑。
也就是在此時,各個國家都開始忌憚這種新式武器的威力,因為核武器的出現,世界上出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和平”局面,核武器的威懾讓許多國家不敢輕舉妄動。
來自美國核武器的威脅
中國志願軍入朝參戰,麥克阿瑟屢戰屢敗,美國要用核武器?
直到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故技重施,想要利用核武器對中國和朝鮮進行核打擊,核戰爭一觸即發。
1950年6月26日,朝鮮內戰爆發。在戰爭初期,朝鮮軍隊一路勢如破竹,打得南韓軍隊節節敗退,6月28日就奪取了南韓的首府漢城,7月20日佔領了大田,隨後又佔領了木浦,節奏之快,攻勢之猛是南韓軍隊完全沒有想到的,在7月31日的時候,晉州也被佔領,韓國軍隊一退再退,被逼退到釜山一帶。此時的朝鮮人民軍也已經佔領了朝鮮半島90%的土地和92%的人口,滅掉南韓軍隊,統一整個朝鮮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也就是在此時,作為南韓政府背後的支持者美國出手了,為了維護在亞洲的地位和利益,在杜魯門的命令下,以美國為首組成了17國聯合國軍對朝鮮人民軍發起了進攻,時任聯合國統帥的麥克阿瑟親自制定了仁川登陸戰,由朝鮮人民軍的背部進行突襲。
值得注意的是,戰爭初期,朝鮮人民軍出動了7萬大軍,戰術上貿然突進,6萬大軍隨軍南下,造成了後方空虛,給了美國可乘之機,美軍從仁川登陸後,朝鮮人民軍後方僅有1萬餘人,在美軍摧枯拉朽的攻勢下,很快就被擊潰,並迅速奪取了仁川港以及附近的島嶼,9月28日就重新奪回了漢城,此時的朝鮮軍隊也被美軍一路趕退至三八線附近,形成了僵持的局面。
其實在戰爭前夕,麥克阿瑟就提出了要對朝鮮人民軍使用原子彈的想法,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盟軍傷亡,也能一勞永逸徹底的結束朝鮮戰爭。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也有些蠢蠢欲動,但最終也沒有答應麥克阿瑟的請求,在杜魯門看來,殺雞焉用牛刀,對付朝鮮人民軍根本不需要原子彈。
杜魯門的想法其實並沒有什麼毛病,關鍵是他沒有料到中國的參戰。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麥克阿瑟這個固執且傲嬌的小老頭,認為中國根本不敢參戰,甚至還派出了飛機飛臨中國領空進行監視,並且轟炸了丹東地區,造成了大量平民的傷亡,戰火遍及鴨綠江周邊。
面對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國自然也不會無動於衷,於是在1950年10月15日,中央政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決策,由東北邊防軍改組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
中國入朝作戰之後,朝鮮半島的局勢陡然發生了巨大變化,已經變成了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較量。看著中國軍隊參戰,麥克阿瑟還並不在意,志願軍大多數的武器還都是萬國造,和美軍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戰鬥級別,所以麥克阿瑟就信心滿滿的放出狂言,要在感恩節之前就結束這場戰爭。然而前三次的戰爭卻深深打臉麥克阿瑟的這番言論。
中國志願軍入朝作戰之後,在彭總的帶領下靈活運動戰術,武器裝備上面不如美軍,就在戰術上面打贏美軍,利用朝鮮半島地理位置等優勢,巧妙的發動伏擊戰、游擊戰重創美國聯軍,迫使其退出三八線,徹底的扭轉了朝鮮半島的局勢。
三次戰役的失敗,讓麥克阿瑟氣急敗壞,就想故技重施使用核武器來解決戰爭,並向杜魯門提出申請,只需要20枚原子彈,就能解決朝鮮戰爭,還能挽回自己失去的臉面。但是杜魯門卻是無情地拒絕了麥克阿瑟的請求,這裡面除了中國的原因之外,還有就是要考慮到蘇聯。
杜魯門從大局出發,一旦使用原子彈可能會把中蘇兩國都拉入戰爭的泥潭,從而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樣的結果並不是美國想要看到的,尤其是剛剛經歷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美國,也需要休養生息,所以在麥克阿瑟發出這樣的請求之後就被杜魯門拒絕了。但是為了自己的臉面,麥克阿瑟始終堅持自己的意見,動用原子彈來解決朝鮮戰爭,結果被煩的不行的杜魯門就把麥克阿瑟的軍職一擼到底,並重新更換了一位統帥,他就是李奇微。
李奇微的上任,雖然並沒有改變朝鮮戰爭最後敗退的結局,但是卻減少了聯合國軍的傷亡。在1953年的時候,雙方在板門進行了談判,並且簽訂了停戰協議,這場持續了3年之久的朝鮮戰爭最終也落下了為帷幕。
朝鮮戰爭美國不敢使用核武器的原因
抗美援朝時期,美軍秘密謀劃6次核武器打擊行動,最後為何沒有實施?
其實,朝鮮戰爭在後兩年中,志願軍和美國聯軍基本上都是處於邊打邊談的狀態,美國在這期間內前前後後策劃了6次核武器打擊,有公開威脅的,有暗地裡謀劃的,一直以來,美國都將核武器視為最後的王牌,然而時間卻告訴我們,美國也只是“雷聲大卻不下雨”,朝鮮半島也並沒有出現核武器的身影,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美國不敢使用核武器呢?
第一,虎視眈眈的蘇聯。時間來到1950年,中國志願軍入朝作戰之後,蘇聯緊隨其後選擇了參戰,但是蘇聯並沒有明目張膽的參戰,而是秘密給志願軍提供了空軍支援。在鴨綠江南岸平原一帶上空形成了著名的“米格走廊”,徹底粉碎了美軍想要切斷我軍運輸路線的陰謀。蘇聯參戰初期,斯大林還親自下令,讓參戰的蘇聯飛機都重新印刷成中國的標誌,還下了死命令,參戰的空軍飛行員一旦被抓,必須自殺。
儘管斯大林要求嚴格保密,但聯軍其實自蘇聯加入空戰的行列之後,很快就透過無線電監聽得到了蘇聯參戰的資訊,不過整個朝鮮戰爭期間,為了避免戰事的擴大,也不願意和蘇聯正面衝突,美國就選擇了緘默的態度,當時美國國防部長范登堡還在釋出會上解釋道:中國幾乎一夜之間成為空軍強國。
美國之所以如此忌憚蘇聯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在1949年9月23日,蘇聯在美國之後成為全球第二個核武器大國,到1953年蘇聯的核武器庫已經擴充到200枚,雖然沒有美國的核彈頭多,但是擁有著先進遠中程轟炸機的蘇聯可以隨時飛抵美國本土進行投彈。
兩國的核武器實力基本相當,美國此時還沒有做好與蘇聯大動干戈的準備,而一旦在朝鮮戰爭中使用核武器,蘇聯必然不會坐視不理,所以美國不能首先將戰爭升級到核戰爭。
事實上,對於美國而言,當初之所以會參加朝鮮戰爭,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想“順手撿便宜”,只要中蘇不出手,美國相信,朝鮮半島很多就會成為他們在遠東地區的下一個利益點,但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出現打破了美國的幻想,這讓美國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要想打敗志願軍,又必須要使用原子彈,而一旦在朝鮮半島使用核武器,美國人有理由相信,蘇聯也會使用同等手段來報復美國,再三考慮之後,美國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第二,朝鮮半島地理環境的複雜。久經戰亂的朝鮮半島,此時也已經是窮山惡水,大部分的建築和工業設施都不復存在,剩下的只有茂密的樹林以及綿延的崇山峻嶺,中朝軍隊又善於利用游擊戰、伏擊戰等戰術,四散在山間樹林,這種條件下不利於進行核打擊,沒有一個精準的目標,威力再強的核武器此時也就像是一個“瞎子”一樣。
第三,盟友的枕頭風。朝鮮戰爭參戰的不僅有美軍,還囊括了法國、英國、加拿大在內的16個國家,雖然這16個國家聯合在一起,但並不代表他們就是一條心,當初之所以會站在美國的一邊,主要還是懼怕蘇聯。
如果美國一意孤行地使用原子彈,那麼戰爭必然就會擴大,引來蘇聯的報復。作為美國盟友的北約國家,自然就成為了蘇聯核武器打擊的首要目標,到那個時候,歐洲各國都將籠罩在原子彈的陰雲之下。
所以,在得知美國想要在朝鮮戰爭中使用原子彈之後,最恐慌的不是中國和朝鮮,而是美軍的盟友。英國首相艾德禮緊急趕往華盛頓,就使用原子彈問題向杜魯門表達了抗議,英國十分的擔心美國投下原子彈後,老毛子會把旗幟插在英國的英吉利海峽。於此同時,一直處於“第三方勢力”的印度以及阿拉伯國家也紛紛向美國就使用原子彈計劃進行了強烈譴責,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都沒有核武器。
美國一旦使用核武器,不僅會引發第三世界大戰,而且還會引來世界的強烈譴責,美國本土就核武器使用問題也引來美國人民的遊行示威,指著杜魯門的鼻子罵已經成為了一種“日常”,似乎所有的全人類都在反對使用核武器,此時的美國自然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動核武戰爭。
最後一點就是中國政府的態度。其實早在入朝作戰之前,毛主席就已經做好了應對美國核武器的準備,毛主席曾說:你打你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抓住你的弱點跟你打,最後打敗你。以“萬國造”武器裝備擊敗幾乎武裝到牙齒的美軍,中國人民志願軍靠的不僅僅只是豐富的戰鬥經驗,還有那不怕犧牲、以及超強的戰鬥意志。
如果說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贏得獨立的關鍵戰爭,那麼朝鮮戰爭就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這場戰爭讓全世界人民認識到了中國軍人的鐵血精神,認識到了新中國的威力,在國際地位上也愈發的重要。
如今的中國更是前所未有的強盛,1965年中國原子彈的成功研製,再一次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當初的我們就不懼“核武威脅論”,如今的中國更不怕打一場“核武戰”,明犯中華者,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