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精神病,可能很多人都對精神病人比較害怕,害怕他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傷害到自己,對他們有偏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這本書講的就是精神病患者,看過的人可能會對精神病人有跟以前不一樣的認識。精神病人到底是怎樣的?是很多人認為的“瘋子”嗎?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這一類特殊群體。
精神病人是什麼樣的?
小姜是高中學生,她發現自己跟以前不一樣了,是在兩週前。她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況,對著空氣自言自語,情緒比較激動,一開始她只是認為這是血壓壓力大引起的,會慢慢好的,但是後來她開始整晚整晚地失眠,跟同學也不交流了,還出現了幻聽,受不了的她把自己的情況告訴了家長,後來她在精神疾病專科醫院進行治療。
治療一個月後,她的情況有了好轉,父母不想讓她一直待在醫院,覺得這不利於恢復,於是在醫生的允許下,她出院了,回家進行觀察治療。在家吃藥治療的這一年,可能是因為孤獨,她的幻聽又出現了,之後便又入院治療。
“出院——復發——入院”就像是一個死結一樣,來來回回幾次了,她好像怎麼都解不開這個結。有時候,她跟正常人相比,似乎沒什麼不一樣,但可能就在某一個瞬間,突然變得不清醒了。有一次出院後,她竟然自殘了,而且這種想法連她自己都難以控制。
吃了很長時間的藥之後,她認為藥物帶來了很多副作用,自己也沒有變好,於是自行停掉了。沒有堅持服用藥物可能是很多精神病人復發的重要原因。
另外一位精神病患者是個男性,是因為行為越來越怪異,家人發現了他的異常,於是帶她去檢查,查出雙向情感障礙,又是抑鬱,又是躁狂,後來精神疾病專科醫院治療。同樣,也是住院、出院、復發、再住院,他在一次出院後往馬路中間走,最後腿部骨折了。
這跟你認為的精神病人的狀態是一樣的嗎?可能一樣,可能有所不同,但也是正常的,因為不同的患者也是有他們自己的性格的,每個人的身體症狀可能不是一模一樣的。
一般來說,精神病人會有以下這些表現:初期時的表現可能比較容易被大家忽視,當成簡單的情緒問題,比如性格突然變化,對很多事情比較敏感,經常睡不好。對於多數患者來說,他們會有一系列的障礙,比如情感、記憶、行為障礙。
為什麼會得精神病呢?
心理因素是很重要的一點,尤其是對於一個比較容易受傷的人來說,某種創傷或矛盾可能就會成為導火線。另外,也有一定的社會因素,比如一些重大事件可能會導致精神疾病。
對於精神病的治療,用藥、心理輔導以及生活方式的調整,都是比較重要的,對於出院的病人來說,還需要繼續吃藥嗎?
需要!堅持服藥是治療和防止復發的重要措施。藥物有一定的血藥濃度,而濃度下降需要一定的時間,患者若擅自停藥或減量,短期內或許沒有異常,但一段時間後其實是容易復發的。對於精神病人來說,堅持服用藥物,對於提高生活質量也很重要。另外,也需要定期隨訪。
即便出院了,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做好病情監測工作:除了自己,也可以讓家人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有變化。
用藥:堅持吃藥,自己感覺好了,也不要輕易停掉。如果因為吃藥引起的一些副作用,如發胖、體內指標異常,應及時告知醫生,在其指導下進行調整。
生活上:注意均衡飲食,保證規律的睡眠。
精神病人眼裡的世界和他們的世界觀,可能跟別人不同,但我們應當正確認識這種疾病,不應給他們貼上標籤。另外,大家也要學會預防,特別是對於平時壓力大的人來說,應學會適當減壓,加強心理衛生知識的教育,不要過於完美地要求自己,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要在生活中保持一個好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