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以來那些水掉的前三順位新秀中,一般都包含以下特點:
①擁有難以置信的身高和臂展,讓你不由得把他們幻想成下一個偉大內線。就像看到一個胸懷遠大、腰細腿長、人嗲聲細的美女自然會想到林志玲一樣。
比如2001年的狀元誇梅·布朗、2009年的榜眼塔位元以及去年的懷斯曼。他們出道時模板分別是加內特、穆託姆博、大衛·羅賓遜這樣的傳奇。
②優秀的速度和跑跳能力,讓你一看就覺得他是打籃球的料。當他們站在你面前,就像碰上了年輕時的劉亦菲、高圓圓、或者如今的王冰冰,有這樣的佳人在側,必定是極好的。
比如2000年的榜眼斯威夫特、2011的榜眼德里克·威廉姆斯、12年的榜眼麥基奇、13年的狀元本內特。看到他們在球場上起跳、奔跑、扣籃,任何一位球探都免不了血脈噴張。
③被當時的風潮所吸引,盲目地追求最流行的款式。“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硬是生搬硬套當時最火的巨星。
比如2006年猛龍選擇巴格尼亞尼當狀元、是因為那一年德克擊破了鄧肯殺進了總決賽,下一年還拿了mvp。
2005年老鷹榜眼位選擇馬文·威廉姆斯,是因為那一年勒布朗已經展現了全能前鋒的光輝前景,誰都想搞一個同款。
2003年活塞跳過韋德、安東尼選擇米利西奇,是因為鄧肯剛剛兩連mvp、擊敗“ok組合”拿下總冠軍。基本功紮實、多才多藝的天才內線讓所有人都流口水。
幸運的球隊大致相似,誰都想自己拿狀元籤的那一年正好碰上鯊魚、鄧肯、勒布朗這種閉上眼都會選對的唯一解。
但不幸的球隊各有各的不幸,這還沒算上選了奧登的開拓者(多傷)、傑·威廉姆斯的公牛(車禍)、亞當·莫里森(糖尿病)的山貓這樣的老倒黴蛋。
一、那些“天賦秀”們的尷尬
以往nba在選秀時,最先看的就是球員們的一些無法改變的天賦,比如身高、臂展、彈跳、衝刺速度和手掌大小。
因為“身高沒法教”,這些天賦是不可能或者很難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中去訓練提高的。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在未來無法確定、且並不具備鶴立雞群的實力時,這些硬天賦的加成就很容易讓一些球隊挑花了眼。
但是真到了比賽中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為你畢竟挑選的是籃球運動員而不是田徑運動員。
那些憑身體天賦出道的新人們,大多會面對同樣的問題。
當對手把他推離禁區時,他會發現面對的肌肉棒子和魁梧大漢們遠非高中和大學時的對手可比。
當攻防兩端繁雜的戰術讓他暈頭轉向時,對手一個擋拆或者一個假動作就會讓他出醜。接下來就是隊友的失望搖頭、教練的不忍直視、甚至是替補席上的無情冷笑。
塔位元大學時場均5個蓋帽輕鬆如喝水、誇梅·布朗在高中打得像奧尼爾+加內特,但一到刀頭舔血、誰都想在新秀面前揩一把油的nba,他們就無助得像一頭離群的山羊。
而那些依靠閃電速度、驚人彈跳出道的“跳跳男”則會發現在這個聯盟裡,處處都是對他們的“智商碾壓”。
斯威夫特在灰熊時就讓姚明當過隔扣背景板,可是在比他小一屆的加索爾身邊,他的籃球智商看上去像個笑話。
後來火箭主動接盤,可是哪怕年過而立、又受過大傷的霍二叔都比他好使。除了一次又一次徒勞而又莽撞的起飛,他沒有留給休斯敦任何值得留戀的記憶。
13年的本內特更是一個笑話,那一年本就是個選秀小年,前三順位的另兩人奧拉迪波和奧托·波特如今都拿著底薪打球。但騎士選擇這個本內特怎麼都無法原諒,這個身高僅2米01而且全程超重的內線既沒有追夢·格林那樣的高超球商和比賽慾望,也沒有查爾斯·巴克利那侵掠如火的爆發力。打三號位速度、投籃啥都不行,打四號位身高、防守又都是短板。
歷史最差狀元實至名歸。
籃球場不是田徑場,不是完全比較誰跳得高、跑得快,誰個頭更大、肌肉更壯。他是一個十人在場、想辦法把球扔進籃筐的遊戲。
這時候考慮的東西就多了去了。
二、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軟天賦”
球場上的視野、決策、鬥志,以及光用體測看不出來的手感、靈活性甚至是身體的耐操程度,
球場下的自律、刻苦、抗壓和學習能力,這些都是區別於身高、臂展、跑跳能力的軟天賦。
就在2013年本內特當狀元的那一屆,雄鹿在首輪第15順位選擇了一個身高2米06、骨瘦如柴的19歲希臘小夥。那時球隊是希望他成為像利文斯頓一樣的高個控衛,給布蘭登·萊特、塞申斯們打個替補。
五年後誰也沒想到這個希臘男孩能又躥高了五公分,同時用一身肌肉把自己武裝成了聯盟歷史頂級的快攻怪物。
然後今年他贏得了總冠軍+fmvp,順帶還拿了前兩年的常規賽mvp,他就是揚尼斯·阿德託昆博。
他確實有出色的天賦,頎長的跟腱、完美的腰胯,以及在希臘水泥場上鍛造出的跨越全場的跑跳能力。但是如果沒有他後天的苦練,他早就被nba的對手們碾碎了。肌肉是不會平白無故地長到他身上,我們驚歎於字母哥一年一個樣的同時,沒有人知道他場下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相比於移動緩慢的塔位元、一輩子沒有練出肌肉的巴格尼亞尼,字母哥對成功的渴望、對少年命運的不屈,才是他最大的天賦吧。
而2009年的選秀大會上,那一年在在ncaa上大殺四方、場均28.6分、扔進120個三分(全國第一),帶領名不見經傳的戴維斯學院殺進最後八強的斯蒂芬·庫裡,掉到了第七位。
排在他前面的控衛就有兩個,一個是在08北京奧運會上大放異彩的“西班牙金童”盧比奧、以及總共只在nba打了三個賽季的喬尼·弗林。
庫裡的缺陷顯而易見,1米9的身高卻只有76公斤,很少有人相信他在nba級別的對抗裡還能保持大學時的火力。
但如果去除第一眼的印象,你會發現新秀時的庫裡有多麼恐怖。
他的垂直彈跳90.17公分、作為比較威少入行時也只是91.44公分。
他的臥推達到了84公斤×10次,要知道杜蘭特新秀體測時這個重量一次都沒舉起來。
而庫裡更多隱性的天賦,被那些第七順位之前的球隊忽略了,
比如他或許是天賜或許是基因遺傳的天賦手感,他老爹在nba扔進了1245個三分、拿過最佳第六人、當過黃蜂隊史得分王。
他的敏捷和球感是教練教不來的,最終早就了他獨一無二的持球三分球絕技。
以及最重要的,自由恬淡的性格和殺手的冷酷決絕奇蹟般地在他身上融為了一體。所以他成了別具一格的領袖,無論是悶騷的湯普森、刮躁的格林還是敏感的杜蘭特都能夠和他相處融洽,而那一記記浪到極致、又冷到結冰的三分球無數次地衝擊著對手的心靈。
他成了一個劃時代的人物,你很難從之前的nba找到類似的模板,所以也就怪不得那些錯過他的經理和教練缺乏突破籃球世界的想象力。
當然若論想象力,有一個人會讓我們所有人都自慚形穢。
在一個強調佔據、突出三分的小球時代,我們很難想象一箇中鋒應該如何去統治這個聯盟。
在強壯如鯊魚、圓滑如大夢、防守如拉塞爾之後我們很難想象一箇中鋒還能以何種方式去影響比賽。
歷史上會組織的中鋒有很多,比爾·沃頓、薩博尼斯、昂塞爾德都有一手左右進攻的優秀傳球。但從沒有哪個中鋒像尼古拉·約基奇那樣,能用各種風騷手法、在場上各個位置去完成各種神鬼莫測的助攻。
像昂塞爾德那樣的四分衛長傳,揮灑自如,
像薩博尼斯一樣的高位指揮,拿手好戲,
像韋伯一樣各種風騷背傳,屢見不鮮,
當然如果只是會傳球,他無法像如今那樣主宰球隊的進攻端,頂多算是一個高個組織後衛。
但他奇就奇在作為一名中鋒的所有進攻技巧都一應俱全。
約基奇擁有當下最嫻熟的背身步伐,左右手、肘子、勾射、德克式的後仰,樣樣精通。
他還擁有漫布到三分線外的射程,以及一搖三晃、卻很難有人扛得住的突破步伐,因此所有跟他對位的中鋒都要經歷技巧和肉體上的雙衝打壓。
2019-20賽季,他幾乎霸榜了所有高階資料一整個賽季,在二當家賽季報銷、得力助手出走(格蘭特)、鋒線搭檔老化(米爾薩普)的情況下依然帶隊在西部打到了第三。
可是2014年掘金選到他,是在次輪41順位。
那時他是一個沒法做平板支撐、體重125公斤的小胖子,一個剛剛戒掉不良飲食習慣的“可樂男孩”。當時掘金都不得不讓他緩一年再加入,先在家減減膘。
但就是這樣一個進入聯盟時一身肥肉、跳不高、跑不快的男孩,如今成長為了nba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中鋒持球大核心”、新科mvp、大號“拉里·伯德”。
所以我們對天賦的定義,在約基奇身上是否可以全部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