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意指寒露時節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將要凝結成霜,此時氣候從涼爽過渡到寒冷。南京市中醫院風溼病科主任中醫師徐蕾提醒大家,寒露節氣,晝夜溫差較大,天涼乾燥,一定要從飲食、起居等方面注意自身防護。
吃三樣:黑芝麻、冬棗、柿子
1、吃黑芝麻。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黑芝麻滋陰潤燥的功效是非常突出的,長期食用可以滋補肝腎、填精益髓。《神農本草經》中有過記載:芝麻“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腦髓,久服輕身不老”。
黑芝麻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酸、芝麻素、維生素等,可以抑制色素斑的形成,具有延緩衰老、養顏潤膚、烏髮明目、潤腸通便等功效。徐蕾主任表示:黑芝麻雖然營養豐富,但並不適合慢性腸炎、脾虛便溏、腹瀉者,正常人群也應酌量食用。
2、吃冬棗。冬棗稱為“百果王”,它含有19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如天門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等,維生素C的含量也尤其豐富,有“活維生素丸”的美譽。寒露時節,天氣轉涼,氣溫下降,感冒著涼也隨之而來,這個時節不妨吃一些冬棗來增強機體免疫力,還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促進人體肝臟解毒。
3、吃柿子。“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寒露時節是吃柿子的最佳季節。中醫認為柿子味甘甜,性寒涼,具有清熱潤燥、潤肺化痰等功效,對於燥邪傷肺、大便乾結、痔瘡疼痛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然而徐蕾主任提醒,糖尿病、脾虛便溏者要少食,正常人群切記不能多吃。
防四凍:頭、腹、腳和關節
1、頭不能凍。頭為“諸陽之會”,是機體陽氣較為旺盛的部位,頭部著涼,易引起腦部的血管收縮,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從而引發頭暈、頭痛,不利於身體健康。
2、腹不能凍。背為陽,腹為陰,腹部相比較其他部位更容易著涼。上腹部著涼,易引起胃部不適,徐蕾主任強調:對於脾胃虛弱、怕冷、易腹瀉的人群要尤為注意腹部保暖。下腹部著涼對女性朋友危害較大,易誘發痛經、月經不調等。
3、關節不能凍。深秋季節,很多女性朋友喜歡身著短裙,配上長靴,殊不知膝關節長期暴露在外,受寒氣侵襲後,下肢血液溫度降低,迴流較慢,會出現腿部發涼麻木、痠痛不適等症狀,久而久之會留下“病根”。
4、腳不能凍。常言道“寒從腳起”“寒露腳不露”,腳是人體離心臟最遠的部位,血液流入心臟的路程最長,腳部一旦受涼,則全身寒涼,很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徐蕾主任建議,寒露後,要注意腳部的保暖,常泡腳以驅寒,促進足部的血液迴圈。
通訊員 張明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戚在兵
【來源:南京晨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