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球迷朋友在觀看女排比賽時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郎平指導兩點換三點,加強前排進攻。那麼什麼是兩點換三點?它的基本原理是什麼,具體操作起來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大家常說的強輪、弱輪、卡輪、度輪又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看吧。
兩點換三點經常和兩個詞一起出現,一個是卡輪,一個是度輪。卡輪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輪次被對方卡住,連續丟分,無法進入到下一輪。度輪就是度過這一輪,前提條件是己方必須首先得到這一分,這樣才能轉動輪次,進入下一輪。
還有兩個詞也很重要,一個是強輪,一個是弱輪。這裡的強輪指的是己方前排三點攻,弱輪則指前排兩點攻。三點攻的意思是前排有三個進攻點,己方網前從左至右分別是主攻、副攻、接應,三名攻手都能在前排進攻。圖為中國女排三點攻輪次,強輪,接應在前排。
兩點攻就是己方前排只有主攻和副攻兩名攻手,因為此時二傳在前排不具備強攻能力,球隊整體進攻能力下降。圖為弱輪,丁霞在前排攔網,接應在後排。
卡輪一般發生在己方前排兩點攻也就是弱輪的時候居多,己方前排少一個進攻點,對手更容易進行攔防,拿下場上這一分的機率也更大。現在排球比賽是每球得分制,贏下這一分的隊伍獲得發球權,一直贏就能一直髮球,此時對場上局面被動的一方而言就出現了卡輪,必須立刻進行調整。圖為中國女排連得9分卡住俄羅斯女排輪次。
最常見的調整方式就是兩點換三點。調整前己方場上前排從左至右的三名球員分別是主攻、副攻、二傳,調整的過程就是用替補接應換下在前排的主二傳,用替補二傳換下在後排的主力接應,這樣己方前排從左至右就是主攻、副攻、接應(替補),有三個攻手可以同時準備進攻,比兩點攻時要多一個火力點。圖為兩點攻,前排只有朱婷、袁心玥兩名攻手。
我們來看具體案例。這是中國女排在世聯賽對陣俄羅斯比賽的第二局,中國女排19-18領先。此時二傳丁霞在前排,接應龔翔宇在後排,這是中國女排兩點攻輪次,也是弱輪。注意此時龔翔宇發球後在一號位防守,她之後的發球人分別是李盈瑩、袁心玥、丁霞、朱婷、顏妮。
俄羅斯女排扣球,中國隊三人攔網未能發揮作用被對手拿下這一分,兩隊比分19平,郎平立刻兩點換三點。中國隊並未落後,郎平的這次換人非常謹慎,也很有預見性和針對性。此時已經到了局末關鍵分階段,丁霞在前排的攔網是個大問題,對方很容易就能從她頭頂打超手,這次換人主要目的是用劉晏含替換丁霞,提升前排整體攔網高度,並不是場上進攻出現問題。
兩點換三點後中國隊前排三點攻,此時場上是反輪,接應劉晏含站在四號位,主攻李盈瑩在二號位,這也是中國女排在這次世聯賽中的一大亮點:反輪不換位。主攻在二號位用接應的方式進攻或攔網,接應在四號位用主攻的方式打球,這對邊攻手的全面性是一大考驗。
李盈瑩發球下網,俄羅斯女排得到一分。隨後中國隊在袁心玥的發球輪拿到3分,比分來到23-21。
原本此時應該是丁霞在場上發球,二換三後出現在這個位置上發球的隊員變成劉晏含。
劉晏含發球後同樣在一號位防守,姚迪在前排,中國隊再次進入兩點攻輪次,此時俄羅斯隊以21-23只落後兩分。
郎平再次使用二換三,換上丁霞、龔翔宇,換下劉晏含、姚迪,不給對手任何機會。二換三涉及的四名球員分別是首發二傳(丁霞)、首發接應(龔翔宇)、替補二傳(姚迪)和替補接應(劉晏含 )。第一次二換三是用劉晏含換下丁霞,用姚迪換下龔翔宇。第二次二換三是用龔翔宇換下姚迪,用丁霞換下劉晏含。
二換三的核心在於一定是二傳和接應兩個位置的球員互換,不會出現二傳換二傳或者接應換接應這種同位置球員互換的情況。如果真的出現姚迪換下丁霞或者劉晏含換下龔翔宇這種同位置一換一的情況,這是主教練在換人,不是兩點換三點。值得一提的是被換下的球員不一定就打得不好,一傳不好換二傳的情況在世聯賽中也出現過。
這次二換三之後中國隊場上依然是反輪,前排三個攻手分別是龔翔宇、顏妮、朱婷。這樣做的目的是在保持進攻火力的同時還隱藏了二傳在前排的攔網短板,此時丁霞是後排二傳,不能在前排攔網。如果沒有這次二換三,二傳姚迪依然在前排,同樣面臨攔網高度不足的問題。
隨後中國女排以25-23贏下第二局,2-0領先。二換三看似在換人,實際上換的是運動員在場上的位置,同一名球員在後排比在前排對球隊更有利,那麼當她在前排時就換下她,一切從實戰從贏球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