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練拳,多是隨著老師,一招招學,學習3到6個月,一套拳就到手了,然後就跟著老師或者自己每日練習,這樣下去,不久之後就覺得套路已經背的滾瓜爛熟,然後就是量,一遍、兩遍乃至半天,渾身大汗;現在反思,這真的是在練拳嗎,是為了練拳而練拳,拳的內涵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練?
但凡習字,最開始一定是規矩,橫豎的練習枯燥乏味,手漸漸能懸住,收發自如,這才方知沒有這樣的枯燥是很難寫好字的,這是一個苦盡甘來的享受,也是習字的捷徑。放到太極拳內,熟練了多少個套路好像也無甚心得,究其原因,你做過太極的橫豎練習嗎?很多人一定會問難道招式不是橫豎嗎?
自從某冬與雷雷大師一戰,太極拳被迫走下了神壇,是太極拳真的不行嗎?和恩師聊及該問題,恩師說道,太極拳從整體層面而言,拳理、拳架都是極為完備的,是入大成的一個拳種,傳統的功夫的打是個綜合的素質,方圓扁折都要練到,不是說我是某某傳承就真的練到的。
不管什麼拳,一定要基於理,為什麼松、為什麼柔,而不是太極就是大松大柔,那我也要大松大柔,從根本上就是本末倒置了。
下來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是太極的規矩。我找了個腳踏車的圖片,大家絕大部分應該都騎過腳踏車,那什麼車好騎呢,首先要鏈條不斷,斷了車根本不會動,即使你瘋狂蹬腳踏板,第二個,腳踏板不能搖搖晃晃,第三個軸承的滾珠一定要按期換機油,否則費力。還有其他的,為什麼鏈條不到前輪,而在後輪。
簡單的幾點,我試著把它放到太極拳裡面,一、你是手動還是身動,還是全身動 二、你在動的時候,你的關節點移位沒有 三、你的關節點是順著勁走,還是擰著走的 四、你出步的時候是邁步走?他的前進的動力來自於哪。
相信大家如果去對比,都會發現一些與腳踏車不同的地方,有人肯定會說,人和機器是不同的,在力學上,人體的結構更復雜,因此我們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而不自知,一個好老師的作用也就在於他能告訴你正確的用力方式,糾正你的錯誤,然後慢慢把你動作歸於合理。
如同開頭我提到的,多年的練習套路,結果得到了什麼,實際是什麼都沒有,鏡花水月,只不過是你告訴別人你在練太極拳,而太極拳的大門在什麼地方,估計都是一臉懵。
練拳是讓人思考的,什麼合理什麼不合理,不是根據大師來的,而是實實在在應該是那樣的。參考腳踏車,我覺得關鍵一個定字,不是低架才是練拳,架子定得住才是根本,定的關鍵點在於關節處,拳上有外三合,時時考量關節點的位置,和腳踏車的車軸一樣,那個是不能晃來晃去的,中間空了,外力是做無用功,必須中間貼合得很嚴實,這個時候力才能傳導,相較於腳踏車,人體的力傳導更為複雜,他有不同的位置、不同的高低。舉個例子,肩的運動,我們觀察貓的運動,貓在攻擊動物之前,一定是把肩背含著的。但我們在太極拳中,有這個感覺嗎,我以前就從來沒有過,甚至都不知道肩放到什麼位置是合理的。這時候很多人告訴你要開肩,真的開肩豈是這麼容易,那麼首先做的是要把肩這點定住,找到圓心,然後在圓心內做圓轉的運動,肩方才越來越活,沒有定,那就只有晃。
對於其他關節點我們大可利用這個原理去分析,旋轉、轉折之後整個力的方向大小都能發生變化,也才能推動整個人進行運動,所以丹田是一個馬達,但傳導到身體各處,需要各個關節點的合理配合。這個過程是需要非常長的時間,如果沒有沉下心來,而流於套路多少遍,那將會和一個破舊的腳踏車一樣,難以駕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