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走斯圖卡
華盛頓的“精英”們正在將《克羅備忘錄》套在中國身上,將中國形容為“一戰前的德國”;又用凱南的“遏制理論”針對中國,試圖中斷中國的崛起程序。但是不少美國學者都認為,美國的做法從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需要認真反思。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9月13日刊登了外交政策分析師布萊恩·克拉克(Brian Clark)的評論文章,認為美國需要審視自己的對華政策,尋求正確應對中國崛起的方法。他認為,過去“遏制加接觸”的戰略已被國內聲浪所否定,但也應該避免走上“對抗”的道路,而是以“和解與剋制”為中心。
文章認為,如果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儘管美國政要總是將“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掛在嘴邊,但是實際上從來沒有真正保護過這個秩序,所作所為就是一個“虛偽、好戰的霸主,頻頻對外動武、肆意破壞國際秩序”。
這位作者能夠“設身處地”來找問題,在美國當前充滿了“山巔之國、山地選民”,總是從“美國例外論”角度來思考的氛圍下,非常難能可貴。在華盛頓“精英”們的不斷操縱下,美國社會的“反華情緒”已經到了一種扭曲的狀態,任何人只要稍微公正一些看問題,都會遭到鋪天蓋地的責罵和反駁,別說普通人了,就連美軍的最高軍事指揮官、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也不例外。
前兩天,美國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和羅伯特·科斯塔在新書中披露,2020年10月底和2021年1月初,為了避免與中國發生直接衝突,馬克·米利兩次私下直接與中方官員通氣,就穩定局勢進行了溝通。作為美軍的最高軍職人員,他很清楚與中國發生戰爭的後果,解放軍可不是隻有步槍和火箭筒的游擊隊,也不是作戰體系不全的小國弱軍,而是一支擁有核武器、200多萬訓練有素的作戰人員,以及大量先進武器裝備的大國軍隊。一旦戰端開啟,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將無法估量。馬克·米利作為職業軍人,還是能夠體貼軍人的;特朗普是一個可以犧牲任何人來成全自己的總統,比如他可以置副總統的安危於不顧,號召支持者衝擊國會,又可以看出: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犧牲數以十萬、百萬計美軍士兵的性命,這種事他不是幹不出來。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馬克·米利預先跟中方通氣的做法完全是合理的。但是這件事曝光後,美國保守派們怒了,透過媒體、社交平臺等各種場合,將米利形容為“五角大樓裡面的中國奸細”,然後大罵中國是“美國頭號敵人”,斥責米利是“美奸、通敵的叛徒”,要求米利“必須辭職”。
這種激烈的言辭,讓人再次感受到“反華不徹底就是徹底不反華”的新“麥卡錫主義”的氣息,米利其實對中國並不友好,正是他制定了對中國一系列軍事挑釁行動。但在美國,反華能反到內卷也算是“活久見”了,也難怪布萊恩·克拉克會在評論文章中,認為美國的做法過於“偽善”。
美國這種“雙標”行為其實處處可見,就在9月14日,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釋出了一段與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查爾斯·理查德(Charles A. Richard)的訪談記錄,研究人員希望理查德證實此前在中國玉門和哈密地區發現的不明建築是“核彈發射井”,結果理查德打起了太極,還無意中透露出美國方面分析中國核威懾能力的專家很少,相關報告普遍不專業。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堅稱“中國正在大力擴充核武庫,必須加以遏制”。
這種態度大概就是“美國知道並承認自己在胡說,但是中國一定要滿足美國基於胡說的內容所提出的要求”——不僅是核威懾能力方面,在新冠疫情和溯源工作、地緣政治格局、經濟貿易、科技發展等諸多領域,美國都是這樣的態度。
正所謂“冤枉你的人,往往是知道你有多冤枉的人”,布萊恩·克拉克的文章也只是華盛頓煽動起反華的滔天巨浪中、一顆微不足道的小水珠。對於我們來說,必須“丟棄幻想、準備戰鬥”:強身健體是首要任務,但如果美國打過來,不管用什麼方法,我們都有信心給它們永世難忘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