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衣曉峰 李鑫陽
“面子工程”要不得
在口腔門診中,絕大多數來看牙醫的人都十分注重“面子工程”,認為“門臉”最重要,如果前後牙同時受損或是缺失了,必須先補前牙,而且修復的材質往往選擇最好的;至於後牙嘛,反正不容易被看到,自然可以延後處理了。就廣大群眾存在的這一普遍認識誤區,當代口腔醫學會東北分會會長、中華醫學會口腔專業委員會黑龍江省分會理事、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口腔修復科教授、碩士生導師馮劍橋明確指出,相較於前牙,後牙才是人體健康及面部美學的根本。倘若“缺位”的後牙先行重建的話,前牙的美觀反而更容易達成。
馮劍橋教授介紹說,前牙包括中切牙、側切牙、單尖牙,左右共6顆,上下共12顆;後牙包括第一、第二前磨牙,第一、第二大磨牙及智齒,上下總計16至20顆不等。前牙用來切斷、撕裂食物,後牙用於磨碎食物。作為人體最硬的器官,牙齒除擔負切咬、咀嚼等功能外,還起著保持面部外形和輔助發音等作用。一口潔淨無恙的牙齒不僅是個人健康的外在表現,更為自身形象增光添彩。上世紀8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就為牙齒健康制定瞭如下5條標準:牙齒清潔,無齲洞,無疼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對比這些標準,我國民眾口腔健康達標的人口尚不足1%。
與此同時,牙齒也是有“壽命”的,一旦老化,或由於齲齒、牙周疾病或外傷等原因,就會導致牙齦萎縮,加速牙齒的耗損和脫落。就算每天堅持刷牙,定期看牙醫,由於身體其他複雜因素,有時也無法避免牙齒崩壞或“老掉牙”的事實。馮劍橋介紹,他在每次出口腔門診時,都會遇到半數以上的患者均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前牙上,認為發音和美觀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能影響“形象建設”;尤其是模特、演員、教師、推銷員、公務員、白領階層,以及離退休幹部,經常要求牙醫優先考慮自己的“面子”,對門牙美白、烤瓷貼面、前牙種植等治療專案情有獨鍾;而對後牙區存在的“爛尾工程”熟視無睹,能拖就拖,一忍再忍。
前後牙都要一視同仁
馮教授指出,修復牙齒不能“顧前不顧後”,每顆牙都要一視同仁,認真對待。眾所周知,在吃飯時,前牙(門牙)猶如刀具一樣,有切割和撕裂食物的功效,後牙(磨牙)則像碾盤,可將食物嚼爛研碎。前牙的重要性眾所周知,而磨牙的缺損,不僅影響咀嚼,對人體消化吸收不利,而且還會對生活和健康造成許多問題,首先是牙列的完整性遭到破壞。當牙齒缺位後,長時間不予重建,臨近的牙齒將失去依靠和約束,進而逐漸變得傾斜,咬合功能處於紊亂狀態。
二是牙槽骨萎縮。後牙“離職”後,正常咬頜力對牙槽骨的生理性刺激不復存在,致使牙槽骨發生廢用性萎縮,給後期假牙鑲復及維持口腔頜面部的平衡穩定帶來了巨大困難。三是食物嵌塞。正常牙齒與牙齒間,排列得緊密有序,鄰近的牙齒移動後,牙與牙之間形成縫隙,容易讓食物掉入並嵌塞到牙齒間隙裡,引起口臭、齲齒、牙周病等。四是牙齒脫落。因缺牙兩邊的牙齒無法獲得原有的支撐壓力,開始在牙齦中傾斜不正,並逐漸鬆動,最終使部分牙齒過早地離開了“崗位”。
身為磨牙家族的一份子,表現特殊的智齒也不容忽視。馮劍橋教授解釋,智齒也叫“立事牙”,是口腔內牙槽骨上最裡面的第三顆磨牙,從正中的門牙往後數剛好是第八顆牙齒,其萌出時間一般在16-25歲前後,此時人的生理、心理發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來”的象徵,因此俗稱“智齒”。隨著人類的不斷進化,頜骨變得越來越小,智齒的生存空間也在被壓縮。目前,人類的智齒可分為以下四種情況:第一,根本就沒有智齒,不用任何矯治;其次,雖然有智齒,但埋在骨頭裡沒長出來,對其他牙齒和口腔健康無牽連,不需要拔除;第三,有智齒且位置正,可正常使用,無需處理;最不幸運的是第四種情況,即第八顆牙萌生出來後“橫衝直撞”、裡倒歪斜,擠佔正常牙的位置,帶來塞牙、齲齒、牙周發炎、劇烈腫痛等難題,這時必須毫不猶豫地把智齒連根拔掉,以免拐帶壞了前面的好牙。
愛牙,就要戒除壞習慣
馮教授忠告,牙齒是不可再生的,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自己的牙齒,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當遇到牙痛、牙出血、蛀牙、牙齦炎、牙齒過敏時,應該及時看醫生;有條件的,需要定期到專業的口腔醫療機構進行全面檢查。馮劍橋特別強調,家有寶寶的父母們一定要知道,兒童剛萌出的年輕恆牙有著較深的窩溝,這些部位非常容易堆積細菌,難以清潔,易誘發齲齒,最重要的預防方式則是窩溝封閉,即在恆牙深窩溝處塗上一層含氟的樹脂,就能從源頭上阻斷細菌的侵蝕,有效防齲。而對成人來說,定期潔牙(洗牙)可去除後牙的牙結石和菌斑,預防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稱得上是一種最佳的清潔和保健牙齒方式。
與此同時,馮劍橋教授還告誡:為了讓自己的牙齒“長治久安”,將身體健康的根基“夯實築牢”,如下這些不起眼的壞習慣必須要戒除——
不能拿牙齒當工具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用牙齒咬開啤酒瓶是非常帥、特別酷的事;還有的人把牙齒當剪刀或鉗子用,其後果是極大地拉昇了牙齒斷裂和牙根損傷的機率。
不可以吃完酸性食物馬上刷牙 人們經常聽到“餐後最好刷牙”的護齒建議,但在剛吃完水果或喝完果汁、飲料、葡萄酒等酸性食物後立即刷牙,口腔內的琺琅質極易受損,從而讓牙齒變得敏感,增大牙裂、牙齒泛黃的風險。馮教授建議在吃完東西一兩個小時後,再用軟毛牙刷輕輕刷牙。
不宜飯後用牙籤剔牙 飯後拿牙籤剔食物殘渣不可取,這是剔牙會使柔軟的牙齦不斷萎縮,暴露牙頸甚至牙根,因此使牙齒敏感並患上齲齒、牙周炎等。如想保持口腔清潔,建議飯後漱口,用牙線進行剔牙。
不提倡餐食酒水冷熱交替 吃火鍋喝冰啤,這是很多年輕人的嗜好。馮劍橋解釋,太燙的食物容易促使牙釉質膨脹,此時如喝冷飲,會使牙釉質突然遇冷收縮,產生裂紋,時間長了,齲齒等牙病就會不請自來。
不必大力刷牙 臨床經常看到很多人,為了美白牙齒,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刷牙,本以為可以做到深度清潔,誰想到效果卻適得其反。馮教授解釋,刷牙時太過用力會加劇牙齒表面釉質的磨損,加快牙齒過敏和牙髓暴露。應該採取巴氏刷牙法(也叫齦溝清掃法或水平顫動法),避免拉鋸式使勁猛刷。
馮劍橋教授還特別提醒說,牙是人體最硬的骨組織,不像其它骨頭還能接上再生,劈裂了不能復原,脫落了不會“失而復得”。除了看醫生,日常生活還要用心呵護身心健康,主要包括如下幾點:首先,在精神上,要心態平和,學會修身養性;第二,在身體上,注意保暖,特別是保護腰腹和腿腳。第三,從飲食保健的角度,避免鹹、硬、生冷的東西,多吃黑米、黑豆、黑芝麻等黑色食物,以滋補腎氣,強身健齒。
還要注意一點,就是經常進行行之有效的身體鍛鍊,尋找適宜自身的養生之道。如叩齒、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御龍九式,等等。簡單的養生攻略,均適應於各個年齡段,特別適合融入中老年人的規律作息。
附馮劍橋教授簡介
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88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口腔醫學系,畢業留校後一直在哈醫大附屬一院口腔修復科工作,至今已30年以上。
具有豐富的本科、碩士生理論及臨床教學經驗,迄今已累計培養數以千計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