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顯示:父母有動脈硬化,孩子也更容易發生動脈硬化!
2021年8月一項發表在《高血壓雜誌》的中國大規模前瞻性佇列研究(開灤研究)的分析表明,父母患有動脈硬化是孩子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換句話說,如果父母存在動脈硬化,孩子出現動脈硬化的可能性也較高。①
研究分析顯示,如果父親、母親存在動脈硬化,子代出現動脈硬化的風險分別增加50%、70%。①
以往大家普遍認為動脈硬化不是一個遺傳疾病,但現在從研究來看,即便不算是遺傳病,但也真的會遺傳給下一代!
動脈硬化,
現在沒症狀不等於沒危險
動脈硬化是一大類疾病的統稱,包括大家常說的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硬化的形成如同冰山形成一樣,起初的管壁病變就如同海面下累積的冰塊,可能不會帶來任何不適。而一旦露出了“冰山一角”,心肌梗死、腦卒中、高血壓等疾病可能就會不請自來。②
洪昭光。健康時報資料圖
著名心血管專家、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正常動脈好比是一支未上膛的空槍,動脈粥樣硬化就像是子彈上了膛,有一定潛在危險;而一有觸發或誘發因素,就像是扣動了扳機,“開槍”造成了發病或死亡。③
以常見的頸動脈硬化為例,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張焰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我國10個成年人中有3個頸動脈硬化。有些人體檢查出頸動脈粥樣硬化後不以為然,覺得自己沒有任何不舒服。但是沒有症狀的頸動脈硬化不等於沒有危險,即使是無症狀的頸動脈狹窄也必須積極地治療。④
動脈硬化這5個徵兆,
趕緊自己對照!
動脈硬化可以發生在全身的動脈血管上,如心臟、腦部、腿部、腎臟或其他器官的動脈血管,從而引發各種症狀。如果出現以下徵兆,一定要留意排查動脈硬化,消滅隱患。
1. 經常腿抽筋
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李全民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並不是所有腿抽筋都是缺鈣導致,還有很多原因。夜間腿抽筋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當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或存在血栓時,可導致小腿肌肉麻木、疼痛甚至痙攣。⑤
2. 腿疼發冷
揚州大學附屬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醫師孫蓬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很多老人冬天活動後會腿部痠疼發冷,以為是老寒腿發作了。其實,有一部分人很可能是得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就是下肢動脈血管堵了,導致下肢缺血。早期患者會出現下肢發涼、麻木,腿部肌肉痙攣等症狀。⑥
3. 胸悶胸痛、心慌氣短
動脈硬化發生在心臟會導致冠心病。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錢曉東2019年在健康時報表示,如果出現這些現象時,應警惕冠心病:
勞累或緊張時突然出現胸骨後或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放射到肩、手臂或頸部;體力活動時有心慌、氣短、疲勞和呼吸困難感;飽餐、寒冷、看驚悚影片時感心悸、胸痛;長期發作的左肩痛,經一般治療反覆不愈等。⑦
4. 不明原因的耳鳴眩暈
河南省中醫院腦病科主治醫師劉志勇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如果不明原因出現耳鳴、耳聾、眩暈等症狀,往往預示著可能患有早期的動脈硬化或冠心病。
一旦動脈硬化發生,內耳血液供應會因動脈硬化、狹窄而缺血,耳鳴、耳聾、眩暈等症狀就會出現。⑧
5. 黑眼珠有老年環
北京朝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周立春2015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有些人會無意中發現自己黑眼球的邊沿被一圈灰白色圓環或弧形半圓環所包圍,並隨著年齡的增長,顏色不斷加深,此環稱為“老年環”,可能是腦動脈硬化的預警訊號。⑨
這5種情況早做動脈硬化檢查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健康管理科副主任醫師趙靜2013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提醒,動脈硬化檢測是一項快速、無痛性的檢查手段,可以早期發現動脈血管的結構和功能病變。⑩
如果符合以下5種情況,建議進行動脈硬化檢測:
1. 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或者具有肥胖、長期吸菸、高脂飲食、缺乏運動、精神緊張、精神壓力大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2. 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3. 有長期頭暈等不適症狀,尚未明確診斷。
4. 活動後或靜息狀態下感到胸悶、心悸等心前區不適症狀,尚未明確診斷。
5. 診斷明確的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本文綜合自:
①Effect of parental arterial stiffness in offspring: the Kailuan study. J Hypertens, 2021 Aug 20.
②2012-06-14健康時報《人過50篩查動脈硬化》
③2016-01-18健康時報《動脈硬化就像子彈上了膛》
④2019-01-29健康時報《頸動脈硬化 沒症狀不是沒危險》
⑤2019-07-16健康時報《腿抽筋不僅是缺鈣》
⑥2016-01-28健康時報《冬天腿疼發冷先排除動脈硬化》
⑦2019-04-26健康時報《怎樣早期發現冠心病?》
⑧2016-06-06健康時報《耳鳴眩暈或是動脈硬化訊號》
⑨2015-10-22健康時報《有老年環查腦動脈硬化》
⑩2013-11-28健康時報《五類人早做動脈硬化檢測》
本文編輯:王真 審稿主任:楊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