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個帥才,也是個秀才”。
這番簡短直接的評價出自於偉大的毛主席之口,寥寥數字的背後,所承載的乃是毛主席高度的認可與期望。
那麼究竟是何許人也,堪能令毛主席做出如此高度的評價?
毛主席口中的“他”便是賴若愚,一位“六親不認”的省委書記,送大哥進監獄槍斃妹夫,48歲去世千人公祭。
賴若愚
一、送大哥進監獄
作為山西五臺人的賴若愚早在1929年10月便加入我黨投身於革命鬥爭當中。
從1930年擔任北平軍委書記到同年11月被捕入獄、32年8月出獄之後出任山西特委組織部部長、36年4月任北京市委組織部幹事……
回望前路,為了新中國的成立賴若愚義無反顧地響應黨和國家之號召,在祖國山河南北征戰功績卓越。
新中國成立之後一片百廢待興,而對此早有準備的我黨令革命根據地當中,經過充分培養、數以萬計德才兼備的幹部,陸陸續續以昂首闊步之姿態走向全國“治黨”“治軍”“治國”的重要崗位。
而經由黨的栽培後的賴若愚便是這龐大隊伍當中的一員,他於1949年9月接到命令到他的家鄉山西走馬上任,成為了山西省委副書記,並於此後陸續擔任山西省委書記、省軍區政委、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等重要職務。
這一時期當中的賴若愚無疑成為家鄉人的“父母官”,又有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官居高位的賴若愚此後又將步向何方?
實質上“六親不認”無疑是對賴若愚在山西省任職期間所作所為的一份真實寫照,而這些透過一些事例足以窺見。
在賴若愚的眼中,到山西省任職實乃黨的命令、國家人民的需要,他的權力是由人民所賦予的,而他的身份本質上過去、現在、將來都是人民公僕永不變更。
基於一份共產黨員的黨性以及為國為民的崇高願景,賴若愚始終堅定不移的恪守黨的紀律,牢記一切為了人民的使命。
然而賴若愚雖有這番思想覺悟,但彼時新中國建立之初,受限於舊時代封建思想所致,家鄉人並未有這番思想。
因而也就導致在家鄉人的眼中賴若愚成為“父母官”之事,實乃“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其間這番感受最為顯著者莫過於他的家人。
正因這樣一番心態,仰仗著賴若愚的身份,他的兄長平素行事漸而肆無忌憚,甚至走上了貪汙這條不歸路。
然而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當賴若愚兄長貪汙的事實被人民群眾指認出來之後,等待他的將會是國家紀律的嚴肅處理。
值此之際面對即將到來的審判,賴若愚兄長也是坐不住了,慌忙找到了他的弟弟賴若愚希望對方能夠想想辦法把這件事情解決了,畢竟以賴若愚的身份與地位,想要解決這件事情無疑是彈指一揮間。
然而令賴若愚兄長意想不到的是,他所預想的“彈指一揮間”不僅沒有發生,反而對著他劈頭蓋臉一陣痛罵。
而就此事賴若愚最終的表態便是“老老實實把問題交代清楚,等待政府的處理。”
原本寄希望能夠令問題迎刃而解的弟弟,卻是如此一番態度,賴若愚的兄長帶著不解與惱怒含恨離去。
此後由於賴若愚恪守於公的置之不理,他兄長的問題得到當地政府的處理,兄長因此被判下重刑病死在監獄之中。
回顧這一事蹟當中,所能夠體現的無疑是賴若愚公私分明的一面,這一面落在人民眼中無疑光輝且正義的,可落在親人眼中卻是令人不解的,明明是舉手之勞偏偏置之不理以致兄長入獄鬱鬱而終,由此他也被冠上了“六親不認”之名。
然而唯有賴若愚清楚,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唯有時刻以人民的利益為最高利益、恪守作為一名黨員的黨性,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而作為公職人員,權力源於人民並將服務於人民,如此方能無愧於人民。
二、槍斃妹夫
無獨有偶,上述“送大哥進監獄”的事蹟在賴若愚的從政生涯之中並非僅此一例,相似的事件還有許多,然而殊途同歸的則是,求情者無一不在賴若愚這面大公無私的鐵牆上撞得頭破血流。
賴若愚的妹夫昔年間本是一位國民黨特工團的團長,在戰爭期間迫害過諸多我黨成員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儼然是一個罪大惡極、雙手沾滿血腥的劊子手。
然而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新中國的成立,賴若愚的妹夫從昔日裡的不可一世,成為了被關押在牢中的階下囚,迎接他的將是來自於人民的審判。
面對這一事實,對於人民而言乃是取得勝利之後的必然結果,對於賴若愚的妹妹而言無疑是難以接受的,那是她的丈夫也是孩子們的父親。
正因如此,賴若愚的妹妹為了能夠爭取丈夫的寬大處理煞費苦心,然而用盡一切努力卻於事無補,迫於無奈之下她只能將最後的希望寄託於兄長賴若愚身上。
突有一日妹妹來到賴若愚家中見到了自己的兄長,心中捉摸不定的妹妹並未與兄長直接提起丈夫的事情,而是與兄長從往事到近況寒暄起來,對此賴若愚也是喜聞樂見的。
然而妹妹雖難以啟齒,做哥哥的又豈能不知曉妹妹的心事,但是深知妹妹所為何事的賴若愚也只能無奈的把話憋在心中。
如此,各懷心事的兩人在一人寒暄過後,竟是突然雙雙啞口無言,不知再如何往下說,終於妹妹鼓足了勇氣開了口:
“哥哥,我來的目的你也清楚,咱們就有話直說吧,你到底是什麼態度?”
終究妹妹還是提起了這件事情,賴若愚心有無奈的嘆了口氣並未作答,而妹妹復又再次追問他的態度,以至於賴若愚只能站起身來說出了自己的態度。
“我的態度、立場都很明確堅定,永遠要站在人民這一邊。他是人民的敵人,人民自然要審判他,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
“他對別人雖然狠,可是對咱們家可向來不薄,以前你不在家的時候都是他在照應著,不然這個家早就沒了,你可不能見死不救啊!”
“即便看在我的面子上你也要幫幫他,我不求多的,只希望你能說句話,只要能夠保他一命就好,只要活著就行!”
面對賴若愚堅決的態度,妹妹頓時泣不成聲,一番在心中憋了許久的話悉數吐出,然而賴若愚卻依舊不為所動。
“我知道他對家裡的好,但是對人民呢?他殺過多少人你知道嗎?我如何能夠為一個與人民為敵的人說話啊!”
作為回應的依舊是賴若愚毫不動搖的決心,而言至於此妹妹也是怒不可解的說了句“你就這麼六親不認?”
然而賴若愚卻堅持道,“不是我六親不認,是他先六親不認肆意殺害人民、殺害革命人士的,就是因為他先六親不認,才有了我今天的六親不認!”
至此妹妹再未開口,一言不發地徑直離開了賴若愚的家,而他的妹夫亦在經由審判之後被槍決處理,由始至終賴若愚堅定不移的決心從未動搖。
三、拒絕來訪的舊友
從兄長到妹夫,賴若愚的“六親不認”可見一斑,然而登上門來“求助”的不僅僅有家人,亦有昔年間的朋友、家鄉的人民。
突有一日,賴若愚打開了被叩響的家門,迎面而來的是一位衣著樸素的農民,一時間賴若愚也並未認出眼前人是誰,只道是普通的鄉親便開口詢問“老鄉有什麼事情?”
“是我啊!我是咱老家的鐵蛋啊!”農民一句話賴若愚頓時恍然大悟,原來這位客人是他闊別二十年之久的兒時玩伴。
“是你啊!快進來!快進來!”見到昔年好友,賴若愚也是激動莫名,忙著招呼了起來,而對方眼見於此頓時也長出了一口氣,既然還認他這個朋友,那麼接下來的事情應該就好辦多了。
“賴書記,來,這是我們酒廠產的酒,是咱們山西的特產哩!”來客提了提手中的兩瓶酒,向賴若愚介紹道。
舊友重逢喝上兩杯也是難得,為此賴若愚也欣喜準備上了幾道菜,想著與兒時玩伴敘敘舊,不過準備的過程當中,他也若有所思的提了一句“我叫你鐵蛋,你還是叫我老賴就好。”
伴隨著久別重逢的千言萬語,席間觥籌交錯,而值此之際來客卻突然提起了一件事情,“賴書記,你現在是飛黃騰達了,可要拉一把我這個窮兄弟啊!”
“怎麼個拉法?”言至於此賴若愚放下了酒杯,而來客卻是津津有味的說了起來。
“就咱們剛才喝的酒,我就在酒廠裡上班,現在咱們村想要自己建一個酒廠,但是縣委說政策不允許,所以需要你想想辦法。”來客指了指桌子上的酒。
“政策不允許的事情,找我也沒辦法啊!”
“什麼政策!你是山西省委書記,你的話就是政策!”
言至於此,賴若愚終於明白來客所為何事,不過依舊耐著性子勸誡道,“現在是新社會,當官的就是為人民服務的,酒廠的事情不符合政策,還是算了吧……”
來客一聽頓時就不樂意了,“行我算是看明白了,賴書記你現在飛黃騰達了,過去的兄弟們也都不認了,不求你了,我走了!”
來客頓時起身毫不留情地離去,而賴若愚沉默地望著桌上的酒瓶不為所動。
四、結語
從對三位親朋好友的拒絕,不難窺見賴若愚的“六親不認”,而這份六親不認的背後,卻是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對於黨性的堅守,亦是一位公職人員將權力緊緊上鎖的真實寫照。
與此同時從賴若愚的身上我們亦能夠窺見出我黨為何可以得民心得天下,其間不外乎“無我”二字,在真正共產黨員的心中,他們看不到自己的得與失,只裝得下人民的得與失,看不到自己,眼中卻有著芸芸眾生。
正是因為賴若愚這般大公無私,一心一意為人民,所以才能在48歲去世之時引來千人公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