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日報
【生平簡介】 陳處泰(1910-1937),江蘇寶應人。1928年考入安徽大學,1929年考入上海法政學院,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2月任左翼社會科學家聯盟中共黨團書記,6月任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書記,1935年11月在上海被捕,解來南京。1937年犧牲。
“打斷了雙腿,也打不斷共產黨人的堅強意志!”這句話展現了雨花英烈陳處泰在被捕後面對敵人嚴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的錚錚鐵骨。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被反動派秘密殺害於南京,犧牲時年僅27歲。在短暫的革命生涯中,他信仰堅定、出生入死,是以筆為槍、慷慨陳詞的吶喊者。面對敵人的屠刀,他泰然自若、以身殉志,正如他的英名一樣。
陳處泰1910年出生於江蘇寶應縣,袓父陳務人是當地一位知名畫家,受家庭書香氣息陶冶,陳處泰自幼好學,於1928年考入安徽大學預科社會科學部。在安徽大學讀書時,他潛心追求真理,與學生中的地下黨員和進步青年一起,秘密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1928年11月,安徽大學一批進步學生遭到反動當局警察槍擊。在中共地下組織的領導下,安慶學生聯合舉行罷課遊行,陳處泰帶頭積極響應,並被推舉為學生代表。他挺身而出,義正詞嚴地抨擊當局時弊,此後遭開除學籍並被通緝。
1929年底,陳處泰化名陳成,輾轉進入上海法政學院政治經濟系讀書。在此期間,他參加了黨領導下的左翼社會科學家聯盟(簡稱社聯),在滬東從事工人運動。1932年,一·二八淞滬會戰爆發,為更好地向群眾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宣傳馬克思主義,陳處泰在朋友的幫助下籌款開辦了公道印刷廠,秘密印刷黨的刊物《紅旗日報》。他還開辦了春申書店,出版進步書籍,傳播社會科學知識和革命進步思想。
1933年,由於叛徒告密,陳處泰被捕,因敵人未查出他的真實身份而被釋放。1934年,陳處泰由社聯內黨團成員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擔任社聯聯絡員、分割槽負責人。他夜以繼日地活動於工人、學生中間,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運動。
1935年2月,上海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許多同志先後被捕。迫於形勢和工作需要,社聯也進行了改組,年僅25歲的陳處泰臨危受命,任社聯黨團書記。不久,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即“文總”也重新組織,陳處泰為“文總”黨團書記。在與組織失去聯絡的情況下,他不顧個人安危,繼續堅持開展抗日救亡活動,併為黨培養了一批從事宣傳工作的人才。
這年11月,受刺殺汪精衛一案牽連,陳處泰被反動派特務逮捕。被捕後,敵人得知他是中共“要員”“文總負責人”,立即對他進行嚴刑逼供,陳處泰始終堅貞不屈、守口如瓶,保護組織和同志。從被捕後轉押至南京,直至最後犧牲,他領導和聯絡的多個地下組織中,黨內同志無一牽連,敵人的妄想徹底破滅。
『紅色接力·徵文選登』
傳承信仰就是最好的懷念
在我的書桌上,一直襬放著一本《陳處泰傳》,是小時候爺爺給我的,他說:“這本書記載了你太爺爺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你要好好看看。”
我的太爺爺陳處泰是揚州寶應人,1928年,他在安徽大學讀書期間組織進步學生運動,遭到反動派搜捕和通緝,他機智脫險,後轉入上海法政學院繼續求學。1935年,他擔任了社聯和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的黨團書記。同年底,他不幸被捕,受盡敵人的嚴刑拷打,為嚴守黨的機密,他堅貞不屈、守口如瓶。最終,年僅27歲的他被反動派殘酷殺害。
每當想起太爺爺,我的心緒就久久不能平靜,我從心底裡懷念著他、欽佩著他,作為雨花英烈的後代,我也更加深切地感恩先烈們付出的鮮血與犧牲。是他們,犧牲自己,為國家民族求得解放;是他們,用鮮血染紅了腳下的土地,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
生活在和平美好的年代的我們,只有懂得珍惜,才會更加努力地創造未來。我們應當傳承先烈們的紅色基因和奮鬥精神,為中華之崛起而勤奮學習、磨練意志、掌握本領,做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作者:陳錦瑤 [江蘇省泰州中學附屬初級中學 初一(21)班]
指導老師:李佳玉
堅定的信仰 讓他直面生死“泰然無畏”
在松柏疊翠的雨花臺,成千上萬的革命英烈長眠於此。時至今日,人們依然不能忘懷英烈們可歌可泣的事蹟。
在革命道路上,直面生死考驗,無懼無畏,處之泰然。陳處泰犧牲時年僅27歲,在日寇鐵蹄踏入中華大地、國家民族面臨危急存亡的關頭,他不顧個人安危,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之下,擔任著社聯、文總等多個進步組織的負責人,夜以繼日地活躍於工人、學生和廣大群眾中間,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宣傳馬克思主義。被捕後,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他堅貞不屈,嚴守黨的秘密,直至最後壯烈犧牲。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輝煌燦爛的華夏文明,有一代又一代心繫家國併為之奮鬥的中華兒女,雨花英烈所體現出的民族氣節和他們對革命信仰的堅守,更值得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我們繼承和發揚。我們不僅要緬懷先烈們的英勇事蹟,更要繼承先輩的精神,努力學習、自強不息,做志向遠大、建設祖國的接班人。
作者:劉佳淇 [淮安市新安小學 五(4)班]
指導老師:陳蓉
(組稿:喬淳 智利紅)
責任編輯:徐路平
本文來自【新華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