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慶檔《長津湖》的上映,讓更多國人再次深入地瞭解了抗美援朝這段歷史,更讓國人的心中對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的保家衛國精所震撼。
而在現實生活中,我也有幸也見過一名抗美援朝的老軍人。
在河南省洛陽市的某個村子,村裡有一位少了一隻耳朵和被削去半個鼻子的老人,老人無兒無女,年齡大約九十多歲,架著雙柺,常年在村口的破廟前坐著,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當然也沒人願意去了解這樣一位在農村極為普通的老人。
村子裡也有許多老人的風言風語,有的說他解放前的大地主,作惡多端,被解放軍給教育了;有的說是他年輕時是土匪惡霸,好勇鬥狠,與人打鬥受了傷,落了個終身的殘疾;還有人說他是解放前的特務漢奸之流,總之在村裡沒有人願意正眼看他。
老人就這樣默默無聞地度過了一輩子。
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在老人去世後,因為無兒無女,村委為老人辦理後事,在整理老人遺物的時候,才發現他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老戰士,並在老人的遺物中發現了“一級英雄”證書、“朝鮮自由獨立二級勳章”和每月捐助山區兒童的匯款記錄單。
這簡單的幾件東西,足以證明老人與眾不同的身份,以及他為國家,為人民做出的貢獻。
後來,經過上級部門的調查,老人原名張團結,在抗美援朝戰役中是志願軍某連的指揮員,作為連隊指導員的張團結英勇善戰,多次帶領連隊完成上級釋出的艱難任務。在某次收復代號233.5高地的時候,由於氣溫驟降,他的一隻耳朵被凍掉,鼻子被凍傷,雙腿也落下了終身的殘疾。
這一戰之後,張團結由於身體原因,退出了前線戰爭,可當組織要表彰他,獎勵他的時候,他卻選擇了復員回鄉。
在張團結的復員申請書上寫著一句拒絕組織表彰獎勵的話語:“俺只是做了一箇中國人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