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漢武帝的一生,實際上就是和匈奴征戰的一生,他窮兵黷武,窮其文景之治的成果,終於將匈奴徹底擊敗,維護了中原大地的穩定與繁榮。可是回顧歷史你就會發現,漢武帝的一生,其實就是秦始皇意志的延續。
我上一篇文章裡說到,秦始皇為了防禦匈奴修建了萬里長城,為了征戰匈奴修建了秦直道,可惜的是秦直道還未能徹底修成秦始皇就結束了他短暫而輝煌的一生。可是匈奴的襲擾一直是我們中原大地的一塊心病,漢朝建立以後雙方你來我往,這一心腹大患始終未能徹底解決。這時候我就在想,如果蒼天再給秦始皇二十載,那麼匈奴的問題還能延續到漢朝嗎?
匈奴的問題早在戰國年間有有了,他們是典型的遊牧民族,馬群走到哪裡哪裡就是他們的家,而且匈奴人個個善騎射。都是能征善戰的勇士,經常襲擾邊境燒殺搶掠,致使民不聊生。始皇帝統一六國後,主要的軍事戰略方針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派王翦徵百越,穩定南方,二就是派蒙恬鎮守長城,抵禦匈奴,之前對待匈奴的策略就是防守,因為他們居無定所,沒有固定的城池,你的大部隊派遣進草原沙漠,幾十甚至幾百裡都找不到一個敵人,而且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物資,當時六國未統一秦始皇騰不出手來,可是六國統一以後秦始皇就開始準備,修建了舉世聞名的“秦直道”就是為了北上徵匈奴。
可天不遂人願,功未成身先死。留下了太多遺憾,劉邦建立漢朝以後,因為連年征戰國家積弱,便透過和親的方式來穩定和匈奴的局勢,以圖穩定。可是匈奴卻根本就不領情,還是屢屢派兵侵擾邊境,讓整個大漢王朝苦不堪言。
一直延續到了漢武帝劉徹,漢朝在經歷了文景之治以後國庫充盈,軍事力量也空前強大,漢武帝意識到和親和談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只會讓匈奴越發的猖狂,於是下定決心,此生一定要徹底消滅匈奴。
後來發生的事情就不用我過多的贅述了,電影電視以及紀錄片都對漢武帝的一生做了足夠的詮釋,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要問題就是,漢武帝窮兵黷武,差不多將整個國家消耗一空,終於是徹底消除了匈奴的禍患,可是卻也讓當時的百姓苦不堪言,他的決定和舉措,到底對還是不對?他和秦始皇有著怎麼樣的相同點?
漢武帝的功勞我們都看得到,可是最終他卻頒佈了一道舉世聞名的“罪己詔”,這是為什麼呢,雖然當時的漢朝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和累積,但是戰爭是最消耗錢財的,尤其是打匈奴這種長途征戰,軍隊的耗費更甚,以致於最後雖然功成,但是這個漢朝也被消耗一空,國力大減,最受苦的就是當時的百姓,連年征戰致使很多士兵死亡,喪失了勞動力以後種地都是問題,可是我個人覺得,漢武帝的決策是正確的。
秦始皇,漢武帝,都是有著遠大見識的君主,他們知道要想生存,那麼臥榻之側豈能容他人酣睡,於是他們做了相同的決定,把戰爭留給自己,把太平盛世留給後人,始皇帝的宏願沒能達成,可是漢武帝繼承了始皇帝的志向和遠見,終於在西漢,結束了這紛亂,為後世贏得了太平。
後世,也依舊有這樣的英明領導,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經歷了幾十年的戰亂百廢待興,全國的很多人都吃不上飯,沒有地方住,可是這個時候美帝國主義來了,他企圖用他的堅船利炮來開啟我們新中國的大門,我們偉大的領袖深深明白,唇亡齒寒,妥協是不會得到太平的,於是就有了後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役,這場戰役我們勝了,我們慘勝了,可是我們的先烈用他們的生命,為後世的我們鋪平了一條康莊大道,讓我們不用再去經歷這戰亂之苦。
我想說的是,我們中國人,我們華夏人,從2000多年前開始就是錚錚鐵骨,從來不會向任何國家,任何人低頭,面對敵人的壓迫,我們不會祈求和平,而是用血性和拳頭,把敵人打趴下。這一光榮傳統延續至今,我希望我們能夠銘記,我也希望我們的後代可以銘記。銘記歷史,銘記光榮傳統。愛國,真的不單單只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