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
思考:儒生們窮盡一生,追求的是什麼?
歡迎你和我一起讀名著。今天開始,我們來讀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一、作者其人+創作背景
吳敬梓,是清代小說家,字敏軒,號粒民。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中科舉後當官的,吳敬梓 本人早年也非常熱衷於功名。40 歲後吳敬梓家道中落,他開始寫《儒林外史》,一共寫了十年,也是十年辛苦不尋常,這是他的嘔心瀝血之作。
《儒林外史》這本書的地位非常高,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它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因為從這本書開始,小說開始直接評價現實生活,這使得文學更加貼近實際,容易被普通人接受。魯迅對這本書有極高的評價,他說“《儒林外史》在諷刺小說裡頭可謂絕響”。
第二個原因是,這本書在國際上有很大的影響力,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種語言的版本,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有人甚至認為《儒林外史》能夠與薄伽丘、巴爾扎克、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並論,是世界文學的瑰寶。
要理解《儒林外史》,我們得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重點把握人物,二是牢記一個核心——功名富貴。這部作品是以每個人物對待功名富貴的態度來評價人物、評論是非的。
書中描述的人物眾多,你可能不好把握重點,我把他們歸類,你就好理解了,大概有三種:第一種為腐儒和八股迷,腐儒就是指迂腐的讀書人;第二種為貪官汙吏;第三種為賢士奇人。今天咱們就集中來看看第一種,腐儒和八股謎。
二、整體綱要:
對當時追名逐利的社會風氣的嘲諷
小說開始有個楔子,就是引子,為後面的故事做鋪墊。楔子說的是,元朝末年,有一個貧窮的少年叫王冕,他非常有才華,但並不想做官,甚至拒絕了朱元璋授他的“諮議參軍”,要知道這個職務相當於宰相了。但是在王冕的心裡,知識和高尚的品德才是讀書人應該追求的。所以他走進山林,過上隱居的生活,遠離塵世的喧囂。
明朝推行八股取士,就是用八股文的考試來決定誰能做官。八股文有著嚴格的行文套路,往往一篇文章下來,考生思想沒見到多少,只看得到通篇的排比對偶大空話。簡而言之,八股文就是華而不實、言之無物的文章,如果讀書人都以這種文章為典範,那麼這書也就白讀了。以八股取士,就意味著,在功名面前,學問和道德都不再重要。
王冕是在楔子單獨出現的,這種單獨出現,我想是吳敬梓先為整本書定一個調子,王冕的超然脫俗、遠離喧囂是吳敬梓的理想人生境界。《儒林外史》這篇小說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比的寫法,王冕和後面那些積極於富貴、名利、腐敗殘暴的官員和貪婪、邪惡的鄉紳,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
三、腐儒與八股迷:讀書人對科舉制度的狂熱追求
當時的人對功名的追求有多極端呢?你或許可以從周進的故事體會出來。周進是個教書先生,他的學生都考上秀才了,他自己卻 60 多歲也沒考上秀才。科舉對他來說一直是一塊心結。有一天,周進來到鄉試的考場,乞求別人帶他進去參觀參觀,參觀的時候他感慨萬分,竟然一激動,頭撞在了板上,把自己撞得不省人事。幾個商人見他實在可憐,就湊了二百兩銀子替他捐了個監生。後來他憑藉監生的資格考中了舉人。命運也就此改變。
就像一句網路流行語:“從前的我你愛理不理,現在的我你高攀不起。”頃刻之間,大家都前來認親交友,周進教過書的學堂甚至供奉起他的“長生牌”。再過幾年,他又考中了進士,一路飛黃騰達成了廣東學道,這官職可以理解為是廣東教育部的一名官員,這已經是很不錯的職位了。
在周進飛黃騰達之後,他也幫助了一個和他人生經歷相似的人——范進。周進將范進取為秀才,過後不久,范進又中了舉人,他的人生也經歷了像周進一樣的巨大變化。知道中舉的喜訊後,范進一時高興得發了瘋。好在老丈人一耳光打醒了他,治好了這場瘋病。范進頓時有了錢、米、房子、奴僕、丫環。有了這樣大好的事情,范進的母親卻因為過度開心而死。這真是讓人感嘆,究竟是社會給這場考試強加了太大的意義,還是人們對功名的狂 熱追求已經扭曲?
周進和范進我們放在一起看。他們倆的名字就很有意思,有人說這麼巧,他倆都叫“進”,這可不是巧合,而是諷刺。“進”代表的就是“進士”,放在今天,這兩個名字就相當於“張清華”“李北大”,這是把高中科舉的夢想寄託在了名字裡。
范進中舉的故事幾乎人人都聽過,他也是本書最有知名度的角色。范進表面上呆頭呆腦,逆來順受;內心卻打著自己的小算盤。范進熱愛功名,奴性十足。一直以來堅持考試並不是為了國家和人民,而是為了自己能夠名利雙收。本該是國家棟梁的讀書人,卻一心想著自己的仕途,也難怪國運一天不如一天!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腐化和毒害,也可以看出人性的脆弱和不堪。
科舉制度害人不淺,但有些受害者卻瘋狂地追捧它,因為這是他們能做官的唯一途徑。馬二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
他迷信八股科舉,認為“人生世上,除了這事,就沒有第二件可以出頭”。馬二先生把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八股文的研究,嚴格按照官定的舉業讀本和朱熹的言論下批語,凡是“有礙於聖賢口氣”的東西都絕對排斥,以防讀者“壞了心術”,拿著一篇八股文就可以搖頭晃腦地講許多道理。如果說八股文字就是刻板的,那馬二先生就是一個更加刻板的圈地為牢的遵循者。他小心翼翼地把八股奉為聖旨,卻一生都沒有中舉,實在是悲哀。
但馬二雖然迂腐,本性卻是善良的。他慷慨地幫助他人、提攜後生,最後卻落得個被人欺騙、被人嘲笑的結局。正是他本性的善良和對八股的認真加劇了他的悲劇性。在時代的潮流中,馬二先生不過是一個兢兢業業的普通讀書人,如果他將對八股的認真放到做真學問方面,他的成就沒準會更大。
魯編修是另一個典型的八股迷,但他更加幸運一些,在科舉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可以說是圓了他的科舉夢。他認為只要八股文章寫得好,其餘什麼事情就都能做好,但如果八股文章寫得不好,那其他的東西都是歪門邪道。魯編修一直希望自己的八股文可以後繼有人,所以把女兒當兒子培養,甚至想把女婿培養成進士,或者再生一個兒子養成進士。可悲的是,魯編修寫得一手八股好文章,卻沒有得到把其他事情做好的機會,一直都是窮困潦 倒;培養的女婿也不願繼承他的八股文衣缽,他自己還氣出了病,最後鬱鬱而終。
四、作品主旨
一場小小的考試,卻主宰著泱泱大國。類似這樣的故事,在《儒林外史》這本書裡數不勝數。書中描寫這股風氣在明朝萬曆年間愈演愈烈,只有科場得意的人才被認為有能力,整個社會的風氣非常怪異。大戶人家追求升官發財,貧賤書生就溜鬚拍馬。讀書人一步步走向墮落,社會一天天更加腐敗,不受科舉影響的“奇人”只存在於市井之中。
《儒林外史》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在說這些小人物有多虛妄、有多可笑,其實它的主旨說的就是明清時代的大問題,是在抨擊當時社會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等。
一個社會如果只有一種人才的評價標準,這樣的價值取向就很容易造成投身於其中或者沉浸於其中的人的畸形和變態。
好,《儒林外史》有關腐儒和八股迷的內容我們就講到這兒,這一集的精華內容你可以看看文首的思維導圖。
接著我們來講一道儒林外史的中考題,請記得點贊,轉發哈~
中考真題解析:瞭解名著,把握基本資訊
這是一道填空題。
次日起馬,范進獨自送在三十里之外,轎前打恭。周學道又叫到跟前,說道:“‘龍頭屬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發達。我覆命之後,在京專候。”
(1)此文段選自清代小說家____所著《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學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戶行
兇鬧捷報》,本回目主要寫了兩人科舉高中,一人是范進,另一人是____。
(2)吳敬梓在創作本書時透過刻畫奔走於科舉道路上的眾多____形象,對封建科舉制度和整個封建社會的“儒林”作出了深刻批判。書中還透過描寫少數淡泊名利的賢者奇人,寄託了自己對____的追求。閱讀此類作品要注意體會批判精神,欣賞____筆法。
標答是:
(1)吳敬梓 周進
(2)儒生 人生理想 諷刺幽默的
你肯定知道,填空題是考試,特別是中考常見的一種題型,考察的就是你對整本書基本資訊的掌握,這基本資訊包括什麼?作者啊,主人公啊,它的主題,還有它表現出來的主要的故事、情節。
那麼,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要注意對這些重點資訊有先期的一個記憶,你可以藉助咱們課程裡的思維導圖來幫助記憶。
那我們看這道題。這個文段選自哪位清代的小說家,選段選自《儒林外史》,那肯定是吳敬梓;然後說到了《儒林外史》當中重要的故事,其實《儒林外史》講了好多好多的儒生,但重要的故事有《范進中舉》,那麼,跟范進相對的,是誰把范進給提拔上的?是周進。那麼,我們記《儒林外史》重要的是故事,和其中重要的人物。
再有,你要對《儒林外史》有一個整個的把握,這本書中有眾多的儒生,所謂儒林嘛,就是這種儒生,或者我們講讀書人。那它的主題其實包括兩個方面,也就人物的兩個分類。
一種,就是那些貪圖於名利、被這個世俗汙染的人,對於這些人的批判是《儒林外史》的主要內容。
另外,還有一些淡泊名利的賢士奇人。那作者吳敬梓幹嗎要寫這些賢士奇人啊?因為這些賢人奇士就代表著吳敬梓的想法和追求。因為吳敬梓也有這樣的人生經歷,他也是最後拒絕了一個當官的聘請,自己散淡人間。所以,賢人奇士寄託的是他自己的人生理想。
作者描寫這些是為什麼?因為要批判呀。那麼,批判的最主要的手法是什麼?不僅是《儒林外史》,在其他作品當中,用來批評、批判,最常用的手法就是諷刺。如果把人物的形象寫得更過分的話呢,那還有一些笑料產生,就是諷刺和幽默。
我們讀完一部小說、瞭解一篇小說,從什麼開始?最基本要了解它的創作的時間、作者 、主題、寫法等,就是從它的基本的資訊開始。這是懂一篇小說的入門題。
今天就學到這裡了,後續,我們接著學習這本書,寶寶們別忘了來點贊和關注[點亮平安燈][靈光一閃]
@等你在清北[來看我][點亮平安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