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斯特拉文斯基逝世50週年,今晚,由青年導演鄒爽執導,上海交響樂團、北京國際音樂節聯合制作的歌劇《浪子的歷程》半舞臺版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上演,這也是該劇誕生70年來首度被搬上中國舞臺。
圖說:彩排現場受訪者供圖(下同)
該劇由指揮張潔敏執棒,夏侯金旭、周正中、李晶晶、韓音培、張文巍、陳霖、劉穎、陳炯然8位中國年輕一代實力歌唱家及上海音樂學院合唱團共同獻演。10月12日,作品還將移師北京國際音樂節。這也是繼《莎樂美》《切膚之痛》之後,上海交響樂團上演的又一歌劇力作。
作為20世紀聲名顯赫的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在音樂史上擁有光彩奪目的一頁。儘管作曲家本人曾表示不喜歡歌劇,可直到1945年,當他站在英國畫家賀加斯的畫作前,靈感才瞬間被點燃。於是,有了此後盛演半個多世紀的《浪子的歷程》,而這部歌劇也被認為是他新古典主義創作時期的巔峰之作。
圖說:彩排現場
賀加斯的同名畫作《浪子的歷程》共有8幅,故事按序分別為“繼承人”“聚會”“狂歡”“逮捕”“婚禮”“賭坊”“監獄”及“瘋人院”。在確定題材後,斯特拉文斯基找到英國詩人奧登編寫歌劇劇本。他在給奧登的一封信中寫道:“請在你的創作中對所選主題感到完全自由。”
1951年,三幕英語歌劇《浪子的歷程》在威尼斯鳳凰劇院首演,斯特拉文斯基親自擔任指揮,可見其對這部作品的偏愛。歌劇尾聲,尼克和安妮唱出的那句“遊手好閒,造惡之源” 流傳至今,成為警醒世人的至理名言。
《浪子的歷程》傾注了斯特拉文斯所有的心血。他在傳統的歌劇架構之上加以改造,賦予歌劇新的面貌和功能,比如用調性取代旋律,來表現某一事件或人物。斯特拉文斯基這樣闡述他的新古典精神:“真正的傳統並不是過去的證明,而是現在有生氣的力量。”
雖然作品誕生於70年前,但就今天來看,新古典精神依舊是一種創新。導演鄒爽說:“斯特拉文斯基在這部作品中大膽嘗試從結構上重組,將各時期的音樂風格碎片式打亂、解構、重組,為當代英文歌劇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圖說:鄒爽對位航三幅油畫的解讀,描繪了湯姆的三段歷程
不滿足於“照搬”,鄒爽也要在劇中加入當代理念。青年畫家位航的三幅油畫成了鄒爽的靈感源泉:“三幅畫的層次、顏色和構圖給予我很大的視覺想象空間,我可以從中找到人物軌跡和時間動機,看到人物的情緒及心理張力。”於是,舞臺上的構圖、色彩,多媒體動畫效果,以及現場燈光,都在油畫的指引下,鋪陳開來,音樂則流動在時間裡。
今晚,半舞臺版《浪子的歷程》呈現的是一個抽象表達、現實與虛幻抽離、充滿反諷的哲學隱喻,透過向觀眾呈現三個視覺場景,讓人們如同在沙堆裡面尋找寶物一樣去細細品位其中奧妙。(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