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木齋建設並題寫館名的保定直隸圖書館,現坐落於保定蓮池書院內。資料圖片
盧靖 著 羅容海 整理
天津古籍出版社
【光明書話】
盧木齋(1856—1948),名靖,字勉之,號木齋,湖北沔陽人。晚清時曾任直隸、奉天兩地提學使,是頗有名望之教育家、藏書家。世人耳熟能詳之近現代教育名家,不外嚴修、張伯苓、蔡元培、陶行知等人,於盧木齋或不甚瞭解。又或有知木齋先生者,恐亦僅瞭解其於某一領域的貢獻,諸如其在中國圖書館史上的貢獻,而在其他事功未必盡悉。今日幸有學者羅容海先生,搜輯整理木齋先生文集,耗時數載成《盧木齋集》一書,並於2021年5月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可令欲知木齋先生者有所依傍。
《盧木齋集》系在油印本《盧木齋先生遺稿》的基礎上,搜補數十篇弁言、公牘、信札整理而成。該書共有四編:第一編為盧木齋先生遺稿,據新中國成立後油印本《盧木齋先生遺稿》整理而成。整理者未改動篇目順序,但校改了油印本諸多訛誤,使這部分文稿更為完善;第二編為遺稿補編,系整理者對彼時諸多報刊、文集中關涉的盧木齋所撰文章的搜輯、整理,輯補木齋先生文章24篇;第三編為公牘,系整理者據《北洋公牘類纂正續編》《東方雜誌》《直隸教育官報》等文獻搜輯整理出22篇公文,此22篇公文均署名為木齋先生;第四編為信札,收錄了木齋先生寫給汪康年、袁世凱、周學熙、賈廷琳等人的信札,共計六通。而為更方便研究盧木齋與師友交遊,整理者又搜輯整理出吳汝綸、羅振玉、周樹模、嚴修等人給木齋先生的信札,共計30通,亦置於本編。此信札部分,於考證木齋先生交遊頗有助益。除此四編之外,該書還有附錄部分,包括“盧木齋先生事略”與“盧木齋年譜”,系整理者在搜輯木齋文章過程中據相關文獻整理編排而成,尤其“盧木齋年譜”之編撰,對認知、研究盧木齋先生生平履歷、事蹟,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於讀者而言,觀是書可知木齋先生一生都致力於經世致用之學問,其憂時之心志貫穿生命始終。
未仕之前,木齋先生一直讀書於沔陽仙桃鎮,其讀書目的卻與彼時大多讀書人不同,即不為科舉而讀書。在今人認知裡,彼時年輕人讀書目的大都為入仕,而入仕之途又非科舉莫屬,故而彼時大多讀書人熱衷於帖括之學。但木齋先生非常反感八股文,不屑為帖括之學,而把興趣放在關乎實用的學問上,即疇人之學。據《盧木齋年譜》,木齋先生自從遇見魏源、賀長齡編撰之《經世文編》,遂深知無論天文、輿地、水利、河防、治賦、整軍等諸學問皆以“算術為管鑰”,故而摒棄一切,“專究心疇人家言”。而《盧木齋集》“遺稿”與“遺稿補編”部分也收錄數篇木齋先生所撰與數學相關的文章,如《火器真訣釋例序》《火器真訣釋例跋》《迭微分補草自序》《九章代數草自序》等等,其中《火器真訣釋例序》一文作於未仕之前,可知木齋先生未仕之前已著成《火器真訣釋例》一書。這是木齋先生不屑為括帖之學而“究心疇人”的明證,也是木齋先生不同於彼時大多讀書人的地方。木齋先生青年時代之所以究心於經世致用的學問,源於其憂國、憂時之心志。木齋先生成長於多災多難的中國,尤其1883年中法戰事起而清軍大敗,令其反思清軍戰敗的原因。他以為戰爭之所以失敗,是“法軍槍炮之射擊準而我不如”造成的,而清軍槍炮之所以落後又是國人“不習疇人之學”所導致的。為改變這一現狀,“永靖邊氛”,木齋先生開始對彼時流行《火器真訣》一書進行更為形象、通俗的闡釋,所謂“詳釋其理,設算例若干條以證其義,附規度測量以全其用”,以期達到普通士卒也能通曉易懂的地步,令士兵做到“施放之初,精益求精”。《火器真訣釋例》成書後,得到彼時撫鄂使彭祖賢的稱賞,其為《火器真訣釋例》作序雲:“今盧君年甫逾冠,又足跡未嘗出鄉里,乃一作一述,皆汲汲焉憂時為念。夫非有心人哉?”高度肯定了青年時代木齋先生憂時念世之心志。
從“器物的覺悟”到“制度的覺悟”,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普遍心路,盧木齋在歷宰壯縣的過程中,較為迅速地完成了這一過程。雖不為科舉考試而讀書,但木齋先生卻因究心疇人之學而得到彭祖賢、高釗中等人賞識、舉薦:1884年以“樸學異才”的身份被舉薦參加鄉試,次年成為舉人。1886年5月參加總理衙門考核,六月初三日“奉旨以知縣交直隸總督李鴻章委用”,踏上仕宦之路。既仕之後,木齋先生先後任北洋武備學堂算學總教習、贊皇知縣、南宮知縣、定興縣令、豐潤縣令、多倫諾爾廳同知、直隸高等學堂提調、直隸學務處會辦、直隸提學使、奉天提學使。《盧木齋集》第三編為木齋先生公牘,是木齋先生任直隸提學使期間所撰文章。讀這些公牘文章,可知木齋先生對教育事業之拳拳用心:選舉產生各屬勸學總董;開教育分會調和學界;改良高等小學、中學;選派保定師範學堂最優級四年生班內優秀者赴日留學於廣島高等師範,核擬北洋師範學堂專修科畢業獎勵,頒佈各學堂防弊辦法,擬定教員回堂投考留用辦法,購地留建水產高等商業美術三學堂,等等。由此可見,木齋先生在直隸提學使任上做了很多具體而又細緻的工作,為普及、改革、提高彼時直隸地區的教育水平做了很多努力。這是青年時代就有憂國、救亡之心志的木齋先生在踏上仕途之後切切實實的努力,是深刻認知教育之於國家興旺發達重要關係的具體實踐,更是木齋先生作為士大夫,其憂國情懷的體現。
當然,除了這部分公牘,《盧木齋集》中第一編“遺稿”與第二編“遺稿補編”,俱能見出木齋先生仕宦時期對經世致用之學的追求,亦可見其憂國之心志。諸如《直隸學務公所碑記》《學校司編譯處總辦盧道教育條說五則》《直隸學界餞別答詞》《日本教育法規序》《通州遊歷紳士潘宗禮條陳》《盧木齋學使告奉天學界書》《新譯〈世界統計年鑑〉序》《最新〈世界統計年鑑〉序》《新譯〈世界教育年鑑〉序》《歐美教育統計年鑑序》《北海道拓殖概觀序言》等文章,無不是木齋先生追求經世致用之學、憂心教育的體現,尤其《通州遊歷紳士潘宗禮條陳》一文託潘宗禮烈士之筆,條陳其教育改革之理念,更顯憂心忡忡:“強鄰環伺,時事多艱,生存競爭,益形激烈。苟非痛除積弊,百度維新,亟圖自強,斷難久立。”文章提出種種改革教育的措施,諸如設女子師範傳習所,編小學堂淺易教科書,多設實業學堂,開遊學預備科,查官山官地海灘以充學堂經費,等等。這篇文章寫於直隸學務處會辦任上,至木齋升任直隸提學使後則在實踐中踐行了此文中的教育改革理念。
1911年,木齋先生在奉天提學使任上經歷辛亥之變,1912年初息影津沽。《盧木齋集》中有不少文章是木齋先生入民國後所撰,由這些文章可觀其退隱後心態、情志及功業。如《四庫湖北先正遺書提要序》雲:“辛亥暮秋,掛冠遼瀋,寂處津沽。歲月駸駸,瞬逾十載。少年所治疇人之術,閉戶多暇,擬加探討,精力衰弱,視為畏途。始知精深學術,宜少壯講求,髦年失時,欲治未能。惟涉獵涉文史,藉遣老懷……回憶桑梓,涓埃未盡。竊不自揣,擬網羅鄉賢遺著,匯為叢刊,步《畿輔》《豫章》之後塵……”經歷辛亥之變,木齋先生選擇退隱津沽,卻也難忘“世亂之靡極,國憂之方殷”,於是開始編書、刻書:收拾舊版重印《慎始基齋叢書》,編印《湖北先正遺書》,纂寫《四部叢刊提要》,等等。而在編書、著書、刻書的同時,木齋先生對教育事業一如既往地富於熱忱:創立盧氏小學、北戴河單莊小學、木齋學校;編選適合學生用的《古辭令學》;為南開大學捐資十萬建築南開大學木齋圖書館,並向社會開放,成為“吾國私人蠲建圖書館之第一人”;創立北平木齋私立圖書館,向教師、學生、學者等五類人士開放。觀木齋先生退隱之後文章、實績,可知木齋先生雖以清朝士大夫的身份經歷辛亥鉅變,並選擇遁隱海濱,但卻並不以遺民自況,而是踐行著顏李之實學思想,力圖為彼時中國教育做更多有益的努力與嘗試,這是非常值得敬佩和尊重的。
綜上所述,羅容海透過鉤沉索驥,彙集了盧靖先生不同時期的文章而成《盧木齋集》一書,再現了一代士人憂時念世之心史。《盧木齋集》的出版發行,不徒令木齋先生名諱為更多學人知曉,亦使後學得以窺探前賢憂國、救亡之心志,並生出無限崇敬、感動之情意。因此,《盧木齋集》值得每位讀書人好好品讀。
(作者:孫愛霞,系天津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