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李白,很多人都有一個刻板的印象,李白不擅寫律詩。
其實不然,李白七律雖寫得不多,但他的五律卻存詩不少。李白的五律多寫得明淨爽利,看似毫不著力,其實卻渾然天成。宋朝嚴羽曾說“太白之詩法如李廣”,即李白寫詩如李廣用兵,出其不意,神出鬼沒。徐仲車也認為李白寫詩“如飢鷹瞥漢”,說李白的詩乾脆利落,迅猛凌厲。李白的詩,看似用筆隨意,其實卻字字戳中人心。
今天,王和尚推薦的這首五律即是如此。李白會怎樣刻畫邊塞風光,描寫戰士雄心?他簡單的詩句裡蘊含多少思考和妙筆?細讀這首詩,能體會寫詩章法之妙。
塞下曲六首 其一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詩家有言:五律以“清空真澹”為上乘,講究“不著一毫聲色,(而)天然高貴”。李白這首五律,寫得古拙樸素,明白如話,而其意更是“一氣直下,不受羈縛”,讀來非常感人。
這是一首邊塞詩,盛唐軍功萬里,很多詩人都喜歡描寫邊塞戰事,而詩中也多暗含雄快豪壯之氣。李白雖未必曾親臨戰場,但是他也寫了不少邊塞詩,抒發他為國征戰的豪情。
這首詩的前兩聯主要描寫邊塞的苦寒。唐朝張敬忠曾有詩說“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長安暮春花落之時,邊塞的河流才雪化冰開。
李白的詩則更簡白直接,五月之時,天山尚留有積雪,雖然沒有雪花飄舞,此地依然寒冷如冬。“無花”有兩重含義:其一,沒有雪花飛舞。其二,“花”也可指百花盛開之花。五月,正是中原地區繁花將落,萬木蔥蘢之時,但是此地卻沒有絲毫生意,不見任何翠綠,所有的只有寒冷。因此這一聯含有誇張之意,極力描寫此地環境的殘酷。
第二聯,“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這聯並不對仗。李白寫律,多以氣運筆,不受聲律約束,唯其如此,才顯得更加灑脫自然。環境如此嚴寒,戍邊的戰士經常吹笛以自娛,所吹之曲是《折楊柳》,卻從未見過春色爛漫之景。
這一聯細讀也很有深意。其一,《折楊柳》是古曲名,其歌多言兵事勞苦,到了唐朝,這首歌更有了別的含義,或傷春惜別,或懷念徵人。因此“笛中聞折柳”,意涵就非常豐富了。它暗示此地徵人的心事,他們久戍邊關,時刻感受邊關生活的殘酷艱難,但是他們依然渴望與家人團聚,享受明媚的春光。
其二,這一聯又有奇妙的照應關係。“折柳”字面的“柳”字,更象徵春光,但是邊關將士只能在曲中想象春光,在此卻“春色未曾看”,這樣就照應了上句“無花只有寒” 。
詩的前兩聯主要描述邊塞環境的殘酷嚴寒,給戍邊將士的生活渲染了背景。而戰士的生活是如何呢?第三聯就開始描述,“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這一聯對仗非常工穩,細讀又各有側重。《左傳》有言:“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軍隊行進征戰均以金鼓之聲為號令,令行禁止,緊張而有序。士兵晚上則抱著馬鞍休息,征戰之苦,不言而喻。
這一聯有幾點需要注意。
其一,以“曉、宵”二字領起邊關戰士一天的生活,寫得簡練而生動。“隨金鼓”則寫出軍隊紀律之嚴明,“抱玉鞍”寫出戰士之機警。整聯不動聲色地寫出大唐軍隊的雄壯氣勢。
其二,李白寫詩非常善於“著色”。比如“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瓶沽美酒”,酒是清酒美酒,樽是金樽,瓶是玉瓶。而這聯則寫“金鼓”“玉鞍”,作者為何如此著筆?這樣寫就顯示出華貴之氣,也更有視覺衝擊力。以此著色,也暗暗透露出邊關將士的豪情壯志。
因此這一聯,顯得“音高色亮”,流麗之處自有一股雄渾之氣。正因如此,尾聯“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才更顯得雄壯有力。
三聯刻畫戰士的行軍生活,尾聯則寫出他們的心聲,由外而內,直指人心。戰士們遭受如此嚴寒,行軍坐臥如此整肅機警,為的就是提劍報國,斬殺樓蘭叛軍的頭顱。
“樓蘭”一詞暗用典故:西漢時期,樓蘭國王貪財冒進,屢次斬殺漢朝時臣,霍光就派遣傅介子出使西域,傅介子以奇計誘捕樓蘭王,斬其首級,平靖邊患。李白以此典,寫出邊塞將士為國殺賊慷慨報國的勇氣與豪情。
細看這聯還有兩點需要注意。
其一,語氣的乾脆利落。“願將”“直為”兩詞使得全句果斷堅決,充滿豪氣。這種願望好像在邊關戰士心中積壓已久,直欲噴湧而出。這就與首二聯的鋪排形成了對比。雖然環境如此嚴酷,但是戰士心中依然埋藏著豪情,依然雄壯果敢。
其二,這一聯雖然有輕身報國的豪情,細讀則又有事畢歸家的言外之意。第二聯寫行軍之艱苦,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唯有斬殺樓蘭,才能結束戰鬥,才能歸家享受天倫之樂。邊關為靖,何以為家,但如果邊患消除,不就可以歸家享受春光了麼?所以這一聯又暗含急切之意,這點可從“直為”二字看出。
這首詩看似寫得通俗易懂,細看卻充滿細節。所以古人評價這首詩“不假雕鏤,自然情致”。其中的鋪排之嚴謹,情脈之流轉,感情之噴薄,心意之果決,也顯示出李白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