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技藝,一代代守望者心手相傳
一個傳統,刻印著古老的文化記憶
守望文化遺產,傳承中華血脈
《小康》雜誌和時代記憶聯合推出【匠人說】系列,
立足於優秀傳統手工藝文化,
多方位、全形度探知各類非遺專案,
挖掘文化傳承背後的精彩故事,
記錄非遺人一生的堅守與光榮,
推動非遺的保護與傳承!
羌繡傳承人/陳雲珍
陳雲珍,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川省級羌繡技藝傳承人,榮獲“北川繡娘”、在綿陽市第七屆職工練兵比武技能大賽羌繡技能比賽中獲手繡製作工第一名,被授予“綿陽市十大崗位能手”等稱號;2016年獲首批“羌山英才骨幹人才”稱號;全國第十一次婦代會代表;2015年榮獲全國優秀農民工。
羌繡
羌族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而羌族刺繡,也被譽為“雲朵上的針線功夫”,其針法各有特色,如納花獨具明麗清秀的效果,勾花則顯得粗獷豪放等。
羌族刺繡是流行於四川等地羌民族聚居區的一種傳統刺繡藝術,羌繡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古老羌族器具上的簡單紋飾、幾何圖形,被廣泛地運用於羌人的日常生活中。自從羌族人具有了織麻和彩陶技藝後,就隨之產生了刺繡服飾工藝。羌族刺繡針法以精巧細緻的架花(挑花)為主,此外還有織字(提花)、納花(扎花)、撇花(平繡花)、勾花(鏈子扣)等多種。羌繡製品以花圍腰和云云鞋為代表,所繡圖案多呈幾何形狀,構圖嚴謹,組織勻整,裝飾性很強。其色彩爽麗明快,以黑白為多,而挑花和納花上的設色絢麗奪目,宛若五彩霓虹。羌族村寨大多數坐落在層巒疊嶂的半山腰上,因此又有“雲朵上的民族”之稱。羌繡是羌族人民的服飾裝扮,繡娘用獨具特色的繡技繡法將生活中看到的花花草草、藍天白雲,繡到衣物上面,其刺繡技巧簡單易懂,作品生動,主題感強,圖案隨意流暢,表現了羌人的智慧和對生活的熱愛。
陳雲珍,1971年出生於北川,從9歲開始母親陳德會便教她學羌繡,慢慢地掌握了挑針、十字針、扎針、平針、直針、撇針、串針、鏈子針等全部針法,成為了一位能繪、能畫、能剪、能裁、能織、能繡的羌繡能手。多年來,陳雲珍不僅完全掌握了羌繡的所有技巧精髓,還將現代的時尚元素融入羌繡這項傳統手藝中,創造性地設計出各種符合當代人審美品味的羌繡作品,為羌繡這項古老的技藝注入新的生命力,讓羌繡得到了越來越多市民的喜愛,陳雲珍也被評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羌繡代表性傳承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特大地震,北川是重災區,羌繡藝術遭到巨大破壞,大量羌繡精品被埋於瓦礫之下。震後,北川把羌繡作為解決留守婦女就業的重要渠道,透過政府扶持、技能培訓、產業培育,初步形成了以研發、生產、營銷為一體的羌繡產業鏈。
之後,陳雲珍還創辦了雲珍羌繡專業合作社,2017年,創立伊珎羌繡有限公司,使羌繡有了集展示、售賣、製作於一體的藝術空間,羌繡產品也遠銷海外。
目前,羌繡這項歷史傳統的民間工藝,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更好地傳承羌繡,陳雲珍開辦了羌繡培訓班,將所學技藝詳細講解給學員,尤其是羌族婦女。截至目前,她傳授和培訓羌繡學員已有上千人,既傳承了民族技藝,又使更多的人找到了就業門路,特別是讓婦女同胞和殘疾人實現居家靈活就業。此外,她還多次到山東、湖南、江蘇等地宣傳、演出,傳承弘揚羌繡、羌族文化。
陳雲珍一直堅持羌繡是她自己的畢生事業,一心鑽研羌繡的創作與文化研發,把羌繡發展作為生活動力、羌繡的創作作為生活的一種方式,給世人解讀羌繡文化的成長與傳承!
陳雲珍老師更多作品欣賞:
本欄目由《小康》雜誌和時代記憶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