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顯微功能的奇特古井
位於甘肅省武威市的雷臺漢墓有一口奇特的古井具有顯微功能:如果把細小的東西扔進井裡,人們仍能清楚地看見躺在井底的東西,甚至能看見它上面的紋路和字跡。
具有顯微功能的古井位於業已發現了銅奔馬的古涼州雷臺漢墓。它位於距地下墓道入口兩米的地方,它的全部基身都是由漢代古薄磚砌成的。不知道這些古薄磚具有什麼獨特之處,當人試圖把手伸進井裡,就會感覺到刺骨的寒氣,讓人無法忍受。這個古井以前究竟是作什麼用的?難道古人真拿它當作顯微鏡用嗎?這似乎太不可思議了。那麼,如果顯微功能不是刻意造成的,那麼它就是一種自然的奇蹟,而這又作何解釋呢?有人認為是由於光的原因,銅奔馬古井裡的灰塵在光的照射下可能形成某種折射,從而達到了放大的效果。也有人說奧秘就在那些漢代薄磚本身,它們的雕砌方法可能無意造成了這種奇特的效果。然而,這些解釋都不能令人滿意,人們仍期待著更為合理的解答。
時隱時現的古井
我國廣東省南澳島的前海灘有一口神秘的古井。古井用花崗岩條石砌成,口徑約1米,深約1.2米。在這樣一片連線滔滔大海的海灘上,怎麼會有這樣一口古井呢?
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儘管古井常常被海浪、海沙淹沒,一旦顯露,井泉仍奔湧不息;儘管四周是又鹹又苦的海水,湧出的水卻質地純淨,清甜爽口。
據《南澳志》記載,1277年冬,元兵大舉入侵南宋。南宋大臣陸秀夫、張世傑等護送年僅11歲的皇帝及其弟和楊太后等倉皇南逃。他們乘船登上南澳島,修建行宮,挖掘了水井。但不知為什麼,人們後來見到行宮遺址,卻不見水井的影子。1962年夏,當地一位青年在海灘上發現了一口水井,並在井石四角的石縫中撿到四枚宋代銅錢。經有關部門考察分析,發現古井所處的海灘原是濱海坡地,後因陸地下沉形成海灘。古井也就被海沙吞沒了,難以被人發覺。但當特大海潮襲來,驚濤駭浪捲走大量沙層,古井便會顯露。這種露井現象,自1962年後又出現過幾次,並且都是在強颱風掀起罕見的大海潮之後。
會變色的古井
湖南省洞口縣竹市鎮荷池村的田壟中,有一口已有500多年曆史的古井。數百年來,井水清澈,透明無色,常年水豐。井深2米,長、寬各1.5米。是當地百姓飲用的水源。可是,自 1979年以來,每逢下大雨前的一天或兩天內,井水就會變成棕紅色,且水味也變得苦澀。這種現象每次持續2~5小時左右,然後井水又恢復原狀。這比天氣預報還準確,於是村民們都把它稱為“雨神”。
為什麼這口古井的水會隨天氣變化而變色變味呢?至今人們還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