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史
鍾永偉
信者,信也。信者,弗信,德信也。
許慎《說文解字》:信者,人之言也。自古以來,史有信史,以史為鑑。始為學,終於史,以史為終,以終為始,善始善終矣。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自信他信之,信仰而構建和諧也。
以史為鑑,照亮當下。早於《尚書》論證“以周代商”的合法性時就出現了,《詩經·大雅·蕩》:“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晉·葛洪《抱朴子》:“前事不忘,將來之鑑也”。唐太宗:“覽前王之得失,為在身之龜鏡”。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鑑》,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而“有資於治道”。歐陽修《新唐書》:“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實踐知行合一之信仰者。
一 學史明理
革命戰爭時期,劉胡蘭,方誌敏等革命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堅定心中信仰,期許和平之中國。
和平發展時期,無數個共產黨人,默默奉獻,期許人民幸福,國家統一
秋風向冷,人心向暖。此乃學史明理,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
二 學史增信
史有信史,以史資信。以百年黨史可知,子曰:聽其言,觀其行。事實勝於雄辯。自《共產黨宣言》到《黨員誓詞》,自歷屆領導人著述言論,而落到實處,無論是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精準扶貧,精準抗疫,反腐倡廉雙減政策,人才強國戰略等,可圈可點,更能出身邊點滴生活與工作感悟加以佐證。
文化自信,自信力與他信力。中國人失去自信力否?非也。君不知,他國正如火如荼學習漢語與中國傳統文化,何故?皆中華傳統文化日益復興也。
而學史增信,一曰:增信心。自信而他信。一曰:增信用。知行合一,而他人信之。如此,可也。
三 學史崇德
古聖賢世人以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夙願。大學之道,在於明德,在於止於至善。而學史則可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共產黨領導幹部更應以身作則,發心善念,想百姓之所未想,急百姓之所未急,行百姓之所未行。以道德為自律之。
近有人民教師張桂梅,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等,以實際道德與職業操守踐行黨章黨規,身先示範,以人民為本,人民紀之。反之,人民背棄。
四 學史力行
日行一善,學史力行。黨與國家領導人首當其衝,率先深入人民群眾。全體黨員學習強國,身體力行。
無論是抗疫一線,亦或抗洪救災,教育扶貧等,每每國家需要之時,總有中關村科學城身影,學習貫徹中央有關精神。而設立中關村科學城組工評論員,更是具體實踐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之創新舉措。
學史與信仰。無論與黨組織,亦或個體共產黨員,皆有意義。惟願全體共產黨員堅定信仰,祖國統一早日完成,共產主義信仰早日完成,中華傳統復興早日完成!此乃吾等共產黨人之共同信仰也。吾畢生以行之。謹記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