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組第一輪公演,最出彩的一首歌當然是大張偉和汪蘇瀧合作的《夢醒時分》。如果單從創意來講,這首歌可能是《我們的歌》三季以來最大膽的一次改編。
難能可貴的是,如此顛覆性的改編,並沒有給人很牽強、生硬的感覺。相反,大張偉將京韻大鼓非常巧妙而又自然地融入到了整首歌當中。每一個轉換和銜接,都顯得那麼自然流暢,令人非常舒適。
儘管如今的大張偉,事業重心早就不在音樂上了,但偶爾一次出手,還是能體現出他的才華和個性。這種清奇的創意風格,也只有大張偉這樣清奇的腦回路才能想得出來。這絕對不是那種工匠式的音樂工作者能夠做出來的東西。
這首歌的改編思路,並不是把原曲和京韻大鼓進行生硬地拼接,或者用京韻大鼓的曲調來唱《夢醒時分》的歌詞這麼簡單。從大張偉脫下長衫開始,他和汪蘇瀧就開始將原曲的旋律和京韻大鼓的旋律糅合了起來。你能從每一句歌詞裡,聽出兩種曲調的交織,這才是最妙的部分!
當然,這種做法在很多年前的京味搖滾和京味爵士樂裡就已經有過許多嘗試,但將一首經典的老情歌做這樣的改造,可能還是第一次。
如果說這首《夢醒時分》是本場的最佳改編,那麼,呂方和翟瀟聞的《彎彎的月亮》就是本場的最差改編。
我不知道將這首歌改成類似於Smooth Jazz和Bossa Nova的輕快韻律是誰的主意,但從現場呂方的講話來看,這顯然不是他的想法。當然,以呂方這種長期退休的狀態來看,他恐怕對編曲也沒有什麼想法。
製作團隊不可謂不用心,為了提升歌曲的氛圍感,甚至請來了薩克斯名家來伴奏。但即便如此,也掩蓋不了原曲的旋律和改編後的節奏完全不搭界的尷尬。
慵懶點狀的節奏,和婉轉悠揚的旋律,彷彿兩條平行的聲波,有一種明顯的割裂感。像這樣不倫不類的改編,不僅毀掉了原曲,也直接影響了兩位歌者的成績。
原本呂方和翟瀟聞就是B組裡最弱的,第一場又被編曲給坑了,成績墊底自然在意料之中。
戴佩妮和劉宇寧的兩首歌,乍一聽並沒有太驚豔的感覺,和前面兩組相比,他們沒有做太多危險的改編,而是完全靠兩人的演唱來捕獲觀眾的情緒。尤其是第二首歌,兩人配合得幾乎天衣無縫。最終用演唱和情感,戰勝了創意和巧思。
第一場裡,比較讓人失望的周筆暢和單依純。以她們二人的實力,對音樂的駕馭能力,以及聲音的搭配度,完全可以和戴佩妮、劉宇寧一較高下。但第一場,她們組合在一起,並沒有體現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尤其是單依純,沒有體現出應有的實力,更像是在給周筆暢伴唱。
如果兩人調整好狀態,在第二場公演時更用心一些,那麼,她們完全有可能後來居上。實際上,B組裡除了呂方和翟瀟聞,其他三組的實力應當是在伯仲之間,畢竟都是活躍在華語樂壇的中生代與新生代,第二場公演,應該會比第一場更有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