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巴比倫戀人》,是一部很多人可能連名字都沒聽過的小劇。
但它厲害的地方,就是我完全沒辦法從過去所有國產劇裡找出一部和它去類比。
有個豆瓣短評我很喜歡:“ 喜劇的外殼,雷劇的噱頭,悲劇的核心,輕巧實現的密集幽默,細思極痛的成人輓歌,女性與羞恥感的抗爭,天真對壓抑的互搏,都市男女尋找治癒的突破口,童年回憶向著現實的傾倒。”
它非常特別,特別到有些像一道“黑暗料理”,傻乎乎的劇情+尷尬美學+嚴肅議題向的核心。
更重要的是,這部劇裡“xing”不再是作為一種擦邊球,一種男性凝視,一種一筆帶過。
而是把“xing羞恥”這件事當做了一種主題,甚至是人物成長的第一線索,去堅定地貫穿整一部片子。
當然,豆瓣評分你們也看到了,7.6分,不高。
這部劇是還有很多問題,但就衝著上面這點,我非常願意給它儘可能多的誇獎。
荒誕的設定
從它的設定說起吧。
《我的巴比倫戀人》的設定像是一種傻氣+地氣的結合。
傻氣首先體現在穿越上,非常無聊老套的穿越——
兩個時空,現代時空和古巴比倫時空;兩名少女,女主陳美如(卜冠今飾)和一名愛慕王子的古巴比倫少女,她們的文字觸發神蹟,導致時空發生了扭轉。
於是,古巴比倫的王子、公主和侍衛來到了現代社會。
要恢復這一切,需要找到女主,還原血月之下的祭祀。
我知道你們已經快聽不下去了,這種十年前的編劇都不會用設定,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
但關鍵是,這部劇壓根就沒想讓你推敲。
它玩得還更大,把時空扭轉和瑪麗蘇小說真人化放到了一塊,讓整部劇看起來更加“羞恥”。
另一個時空裡的王子、公主和侍衛,變成了女主12歲日記裡的人物,並在現實中遵循文字所寫的一切:
王子成為慕容杰倫(鳳小嶽飾),公主成為九天龍女(許瑋甯飾),侍衛成為富豪歐陽文山(王瑞昌飾)。
這麼一弄,這種傻和陳舊恰恰反過來成為了一種貼地,畢竟大家好像在那個年紀都寫過這種東西。
這個設定看起來很奇葩,但是卻被編劇最大化了它的作用。
第一個作用最簡單,好笑。
12歲少女筆下的虛構人物,他們不太懂得社會規則,思考自然也是單線條的,因此還鬧出過不少的笑話。
比如,九天龍女觀察陳美如每天都會出門,段水流(周遊飾)告訴她這叫“上班”“職業”。
她很嚴肅認真地說自己也要有一個職業,讓慕容看到她的改變。
這時反轉來了,鏡頭指向一群打麻將的阿姨,這是九天龍女所理解的“職業”。
第二個作用,是再接著用這些喜劇元素,去以瑪麗蘇來消解瑪麗蘇。
大家接受這個設定之後,就知道不論是王子還是公主還是侍衛,都是文字下的設定。
他們做的事情就是女孩在12歲時候的“愛情和xing的幻想”,所以,那種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感覺也不會產生了。
這種沒有由來的愛,放到一般的偶像劇裡是難以理解的行為,可這是12歲少女幻想寫下的人物,一切又變得極其合理。
誰12歲的時候沒有這種幻想呢?
《我的巴比倫戀人》不僅承認了我們的幻想,而且告訴我們沒有必要為青春期的夢而感到羞恥。
它把落點放在了這裡,而不是什麼誰愛誰的無聊劇情上。
至於第三層作用,就是我們今天最主要要聊的東西——一個女孩的xing幻想和春夢。
這個荒誕的設定就好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女主回憶的門。
它讓陳美如去重新看看門內那個12歲的自己,面臨xing羞恥時的心結。
這個心結在她成長的過程裡從未被提起,但它其實一直存在,鬱結至今。
如何在這個充滿傻氣的玄幻設定裡,解開女主xing羞恥的心結,便也成了這部片真正的主線。
直白大膽地談xing
首先,你要完成這種嚴肅核心的建構,必須要抵達的一個東西就是“直白”。
這部劇沒有迴避。
日記裡有一段我印象很深地描繪:“慕容與我的呼吸交錯著,吹拂在彼此的臉上,我們的嘴唇捱得很近……”
12歲的陳美如正是少女懷春的時候,她想過自己跟王子在一起的種種,將慾望寫在日記本里。
這些文字是這部劇關於xing的討論的起源。
透過少女之口說出來,那是青春期對xing朦朧的啟蒙與想象。
而這一設定能夠成為那把鑰匙,它的另一個條件是女主對日記的內容記得一清二楚,甚至可以背誦出來。
那不僅是因為陳美如小時候重複閱讀裡面的內容,更是因為她無法忘記這本日記。
12歲那一年,她因為日記的內容,遭受到了xing羞恥,其帶來傷害和影響至今還沒消失。
當時,老師讓陳美如當著同學們的面,念自己寫的日記,並且嚴厲地譴責她所寫的內容。
課後,同學都在嘲笑她,說憑什麼慕容會愛平凡的她。
直到陳美如24歲再回老家,還有人在那裡調侃:“陳美如回來了,寫黃色小說的那一個。”
“寫黃色小說”這件事,好像成為了陳美如一輩子都擺脫不掉的羞恥與烙印。
所以,這十二年來她選擇逃避,不去戀愛,剋制自己的慾望。
對此,段水流還諷刺陳美如:“我發現你現在還沒有十二歲的時候可愛呢。
那個時候你至少相信一些愛啊奇蹟啊什麼的,但是你現在一點真心都沒有。”
段水流所說的真心啊,幻想啊,是被社會所磨滅的。
所以,這個荒誕的設定才能成為那把鑰匙,將門重新開啟,讓女主去面對自己的慾望。
那編劇是怎麼處理門裡的東西的呢?
巧妙的是,它很直白,但又有設計。
一個是利用這個荒誕的設定,去消解xing的情色色彩。
比如劇裡有一個情節是慕容說陳美如有魅力,並不是像好友姜蕙真(朱顏曼滋飾)所說的沒有性魅力。
但慕容是一個小說裡的人物,他其實並不知道“xing魅力”這個詞的概念,只是透過姜蕙真之口和她教的舞蹈去理解。
在陳美如對著鏡子裡自己的身材侷促不安的時候,慕容對著她跳起舞來。
這就沒有了色,而又保留了對xing魅力的思考。
另外,編劇還創作了姜蕙真這個角色,作為女主人生的另一個照面。
姜蕙真小時候跟著女主一起創作小說,可以說是從中得到啟蒙,她肯定自己的xing慾望,一直勇敢地去愛。
她跟陳美如說過很多自己對於愛和xing的看法。
比如,“餓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十二歲的你還知道幻想,都二十四歲了,要正視自己對愛的需求。”
情到濃時,共赴巫山,是幸福,不可恥。
12歲,24歲,兩個陳美如
至於面對自己這個話題,其實蠻老生常談的,但《我的巴比倫戀人》處理得有新意。
當陳美如拿鑰匙(日記)開啟心門的時候,就產生出兩個陳美如:12歲的她,以及24歲的她。
就像24歲的陳美如說的:“真實的我,十二歲以後就不見了。”
24歲的陳美如是我們在劇一開始所看到的樣子,穿著一身正裝,成為了一名網路資訊監察員。
她坐電梯時看到汙漬會擦乾淨,看到保安凌亂的桌面也會強迫症般地擺放乾淨,並且撕掉他看的雜誌赤裸的部分。
長大後的陳美如看似活得很乾淨純粹,但其實是社會內化的結果。
表面上看,她成為了老師、親人眼中更好的人。
但事實上這一切都是裝的,她內心還在為12歲時所發生的事情感到疼痛,無法做到自洽。
反觀12歲的陳美如呢?
她會大膽地表達自己愛的需求,並寫下“所有人都知道,我們情到濃時,共赴巫山。”
那不是成人嘴裡的“黃色小說”,而是陳美如在懵懂階段對愛的一種渴望,所認為愛人的一種方式。
這份愛不僅是對別人的,也是對自己的。
當三個小說人物來到現實世界,24歲的陳美如又重新找回了12歲的陳美如。
老闆羞辱她是流氓,當著整個公司的面說:“你一個女孩兒家,讓全公司上下為你的慾望買單。”
這一次,陳美如選擇反抗。
她起初選擇這個職業是因為它有邊界,慕容出現之後她才發現自己錯了,愛是沒有邊界的。
在那個終於敢放縱自己喝醉的夜裡,她做了一個夢。
她告訴老闆,其實是在告訴自己:“如果學不會愛,就只會變老,而不是長大。”
她不想再去忽視內心的喜歡,而是想去擁抱它,享受生活裡可能會出現的未知與失控。
二十四歲的陳美如,終於在老去之前,開始長大了。
起初,我是驚喜於《我的巴比倫戀人》敢於大膽地談論xing,後來才發現直白之下,是溫暖。
它看似在談論xing,其實談論的是愛的教育。
愛這件事,時常會被我們忽視。
我們是在缺乏愛的教育里長大的,沒有人教我們什麼是愛,該如何去愛,好像長大了就自然能學會愛似的。
然而,並不是這樣的。
在《愛的藝術》裡,弗洛姆曾說:
“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當愛跟一切個人利益無關時,它才是我們內心生長的東西,才會成為愛本身。
我想,《我的巴比倫戀人》這個劇名最後的兩個字“戀人”,指的其實就是愛人這件事吧。
這部劇真的很特別,希望不要爛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