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長津湖》票房的一路飆升,一份倡議書在網上瘋傳。倡議書的核心內容是,“請《長津湖》劇組及製作單位,將扣除製片成本後的全部票房收入捐給志願軍老兵,尤其是現在尚健在的九兵團戰士和烈士遺屬。”
此倡議書出現後,立刻引發“波瀾”,以吳京為代表的主創人員,成了焦點人物,甚至還冒出“發愛國財”一說。自然,爭議不小,很多媒體及網民批評這是“道德綁架”,“可以鼓勵,不必裹挾”。
確實,高票房帶來高收益,史詩般的長津湖戰役本身是基礎,民眾的愛國熱情是源泉,主創機構和人員在付出、奮鬥和享受回報後,應該對社會有所表達,不該無聲無息。
但是,不管此倡議書的初心如何,往遠一點來看,這類倡議書還是不該瘋傳,更不應“發酵”形成“逼捐”之勢。
否則,一旦構成事實、形成先例,很可能給影視機構和演員們亮起一塊“警告牌”,紅色歷史主題的愛國題材影視劇難有人上手創作。即使上手了,為避免成為“眾矢之的”、陷入“白努力”境界,主創人員恐怕也不會用心打造精品。如此,本來就稀少的愛國題材影視劇,更是難以出現。
現在,難題出來了,且無法迴避,該怎麼辦呢?
注:配圖來自網路無版權標誌影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