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行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我們花在數字裝置上的時間。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娛樂和教育螢幕之間的模糊界限帶來了我們才剛剛開始意識到的新挑戰。
甚至在 COVID 之前,人們就對兒童的螢幕時間感到擔憂。2019-2021調查發現,四五個孩子中超過兩小時的休閒螢幕上的當前衛生部的推薦時間一天。這是在與學習相關的螢幕時間之上。
隨著封鎖和社會限制現在成為新常態,越來越難以脫離螢幕。孩子們在數字社會中成長,周圍環繞著從社交連線到學習和娛樂的各種裝置。
娛樂、交流和學習之間的界限越來越不明顯。表面上看起來純粹是娛樂的螢幕時間實際上對學習、支援心理健康和提高對重要問題的認識很重要。
官方指南是否過時?
這一切都帶來了一個有趣的困境:我們真的可以將螢幕時間劃分為離散的類別,我們是否應該對某些類別而不是其他類別應用限制?
這種界限的模糊導致奧克蘭大學知情未來中心的研究人員——Koi Tū——呼籲提供更清晰、更詳細的官方螢幕時間建議。
具體來說,他們認為當前推薦的限制不能代表學生體驗的各種螢幕時間。這得到了對涵蓋螢幕時間影響的學術文獻的審查的支援。
雖然研究表明過多的螢幕時間與一系列行為、學習和其他問題之間存在廣泛關聯,但結果遠非結論性的,通常可以歸因於其他因素。
審查還發現螢幕時間的型別很重要:在許多情況下,消極影響是由被動螢幕使用引起的,而互動式使用則沒有同樣的影響。事實上,後者可以產生積極的影響,例如更好的學習成績和增強的認知技能。
保持平衡
這表明我們需要重新調整我們對螢幕時間的看法,從直接衡量在螢幕上花費的時間,並更好地瞭解孩子們在這些螢幕上真正在做什麼。
雖然平衡被動和互動式螢幕時間顯然很重要,但找到鼓勵和優先考慮更具社交和教育意義的線上行為的方法也很重要。
這也應該指導學校採用技術。裝置不應在學習的各個方面進行大規模整合,而應明確增加價值或改善教學和學習,而不是簡單地取代傳統做法。
鑑於紐西蘭 2018 年的 PISA 結果,螢幕裝置在課堂中的作用尤為重要,該結果表明,在數學和科學等科目中使用裝置的兒童比不使用裝置的兒童獲得的分數要低。
今年8月,教育部回應稱:“數字裝置具有增強學習的潛力,但目前這種情況發生的情況很少,許多情況下可能會阻礙學習。”
主動與被動時間
的確,對 PISA 測試的有效性存在相當大的懷疑,對教室螢幕影響的更廣泛研究顯示出不同的結果。
然而,一般來說,我們不能聲稱裝置的使用和學業成績之間存在因果關係、線性關係。而不是假設的PISA結果顯示螢幕上的時間是不利於學習,我們需要考慮如何螢幕實際上是被在類中使用。
我們需要專注於整合能夠產生影響並增強學習的技術。學生在積極參與並創造和推動自己的學習時學得最好。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數字裝置的使用——限制被動消費,有利於學生積極創新。這將開闢新的學習機會,併為學生提供真實的體驗。
以這種方式重新平衡螢幕時間將有助於避免這些無處不在的裝置帶來的負面影響,並突出它們的一些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