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這本書,我前前後後看了不下五遍,在不同的年齡看有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看《水滸傳》,上小學四年級,十來歲左右。那時人窮,書少。在鄰居家裡發現一本《水滸傳》上冊,沒書皮,前後都爛掉了幾頁,從書的側面可以看到書名及上冊,哪個出版社我忘了。就這樣沒頭沒尾的書,看得我心潮澎湃,特別是武松、魯智深等人物,恨不得以身代之,那時還不懂少不看水滸,果然古人誠不欺我啊。後來找了兩三年,才算把書看全了。
第二次看《水滸傳》,是在高中,大概是高三上學期,雖仍是少不更事,總也明白一些道理了,看到了北宋末年官員的貪腐,地方豪強的橫行霸道,官逼民反等等,總算是看出了名著的樣子。
第三次看這本書,我已經畢業,在單位上班了。週末閒極無聊,在戰友那兒發現了這本書,遂拿回宿舍重新閱讀。這次看得比較細緻,兩三天後,忽然發現《水滸傳》裡沒有幾個好人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壞蛋,拿到現在都要排隊槍斃。佔山為王打家劫舍就不說了,這是專業,開黑店吃人肉的,強搶民女的,官商勾結的,仗勢欺人的等等等等,就是一群惡棍流氓。
第四書閱讀的時候,已經三十好幾歲了,人生的閱歷也比較多了。翻看這本書的時候,就看到梁山好漢的標籤:無法無天。一個個好象天老大,地老二,他就是老三。這樣的人,只適合在書裡出現,效到社會上,絕逼全都會變成罪犯。
後來又看兩遍,沒有特別的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