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的昕儀從小就長得很嬌小,媽媽一直在等待她自然長高,5歲時,媽媽帶昕儀去北京的三甲醫院看過,醫生建議多觀察,儘量不給孩子打針。
但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一天天長高,,昕儀的媽媽越來越著急。2020年底,媽媽向老師請教學習問題,老師提醒她昕儀的個子一直不見長,這讓昕儀媽媽覺得必須要面對這個問題了,帶孩子去醫院打了針。為了檢查激素是否正常,昕儀某天早上被抽了10管血,打針還只是起點,昕儀每天還要跳繩、鍛鍊。
9歲的婷婷也在打針,醫生預測她的最終身高在150釐米左右,保守一點148釐米,這讓媽媽無法接受,媽媽身高154,爸爸158,她清楚地知道,個子不高的人走入社會會遇到什麼,便帶孩子去打了針。打針是持久戰,三年要17萬,對於收入不是很高的婷婷父母來說壓力不小,但婷婷媽媽認為,孩子的心理健康比錢更加重要。
除了因為矮小而打針的,還有家長帶著已經174釐米的孩子去打針,理由是想讓孩子看起來更加高大好看些,遭到了醫生的拒絕。
2020年統計資料顯示,過去的三十年裡,中國人的身高在不斷變高中。19歲的男性平均身高為175.5釐米,同齡女性平均身高為163.5釐米。要是達不到這個平均數,在生活中確實會遇到很多不便:很多工作不能報考,就連找物件時,也有可能被對方一票否決。
“女生身高155什麼感受”“150的女生能找到物件嗎”,“男生身高170以下什麼感受”……和身高相關的問題,經常登上熱搜榜,女性想找180釐米的男性,男性想找165釐米的女性,在這個數值以下的,往往非常焦慮。比如說江蘇一小夥因為身高不足180過度自卑,花費了上百萬,去國外做了斷腿增高手術,結果術後出現了嚴重的感染和併發症,最終成為了殘疾人。
在無處不在的焦慮情緒下,生長激素市場在不斷增長著。2013年,國內生長激素市場的市值大約為12億元,2019年,已經達到了58.89元,2020年為77億元。按照這個速度,突破百億指日可待。
家長帶著孩子去三甲醫院看了以後,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孩子打針,並沒有多大問題。在當下的環境來看,這樣的家長其實是很負責任的,為孩子考慮了很多,願意為孩子付出,關注到了孩子成長的方方面面。
但不是所有的矮小,都能透過打針來解決的。導致矮小的原因有很多,像是激素分泌不足、遺傳、生活習慣不好、營養不良等,只要激素分泌不足的人去打針才能起到作用。但這類群體,在國內佔比只有32%左右。
對於非生長激素不足導致的矮小患者來說,打針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有可能帶來潛在的傷害。比如說,過多的外源性激素,可能會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甚至還有可能導致巨人症。父母都只有150釐米,希望透過打針的方式讓孩子長到姚明那麼高,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國外對於生長激素的管理是很嚴格的,之前就有藥企在美國違規銷售生長激素被罰了款,國內的管理其實也很嚴格,三甲醫院的醫生,通常在必要的情況下才會建議家長打針。但那些小藥店、私人醫院並不在乎這些,他們眼中只有利益,違規打針的現象非常常見。在這樣的環境中,家長們要有更多的風險意識,不要被焦慮矇蔽了雙眼。
身高確實很重要,對於高個子的追求,也是我們的基因本能之一,因為在原始社會,高個子的人,意味著更強的生育、生存能力。但在文明社會,除了身高以外,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努力,比如說得體的舉止,美好的品行,不要把情緒都放在身高上邊。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足,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