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成功支援了19位家長,好評率100%,這位指導師有著什麼樣的“魔力”讓家長一致好評?
今天我們採訪的主人公是興智運營中心指導師——鍾燕老師。
第一次見到鍾燕老師時,她正戴著耳機,專心地在和學員溝通。
站在旁邊好一會,她都沒有意識到我的存在,這份投入和專注是我對她最初的印象。
隨著採訪的深入,幾天下來,我找到了這位指導師受到歡迎的原因。
01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鍾燕有3個孩子,之前都是他們的爺爺奶奶在照顧。
前幾年,回家過年的鐘燕發現不僅和孩子的關係疏遠了,幾個孩子學習成績很差,鍾燕一直很擔心。
提起自己的原生家庭,鍾燕說爸媽吵架的次數多,加上自己又是老大,“過早地成熟懂事”始終讓她內心沒有安全感。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父母總是爭吵,不會運用正確的方式溝通,所以鍾燕與家人的相處也不知道如何正確溝通。
因為原生家庭的緣故,鍾燕在和老公、孩子溝通時,總是會把話藏在心裡,即使很生氣也不說出來,這種不表達、把情緒隱藏在心裡的做法,導致了鍾燕和家人的溝通問題越來越嚴重。
問題積累的多了,鍾燕有時候都會懷疑自己。
是回家照顧孩子,還是繼續打拼?這是當時擺在鍾燕面前的一個大難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鍾燕放棄了繼續創業,選擇迴歸家庭陪伴孩子,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鍾燕和女兒的自拍
但從一個風風火火的女強人到好媽媽,這個角色的轉變,鍾燕是生疏的,這也是她加入興智教育的契機。
慢慢地,鍾燕發現,其實家庭教育就像是蓋地基,只有地基穩了,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才會更穩固,存在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特殊關係,也是一個選擇、體驗、探索的過程。
父母與孩子相處,就是在接納和磨合,如果父母放下過分的期待與要求,關係也會隨之變好。
只有真正經歷過“家庭絕望”然後掙脫出來的人,才能感同身受,理解家庭教育所給與的這份力量和幫助。
02
決定了,就要把這件事做好
問到印象最深的一位學員時,鍾燕把晴晴(化名)的故事說給了我聽。
鍾燕和我說,剛認識晴晴時,她特別焦慮,嚴重時連續好幾天失眠。
而焦慮主要源於晴晴的2個孩子,13歲的大女兒正處於青春期,幾乎不怎麼和她溝通,別提說心裡話了,而3年級的小兒子問題更多,學習成績一直下降,特別好動,根本沒有心思學習。
對比之下,她和老公的相處更不順利,兩個人要不不說話,一說話就會吵起來,這種溝通模式讓晴晴很絕望,這麼多年,她一直在家辛苦照顧孩子,換來的卻是指責和抱怨。
時間久了,晴晴也開始否定自己,變得不自信,看不到自己的閃光點,也不相信自己能做好任何一件事。
在瞭解到事情的原因後,鍾燕特別想支援晴晴,她說:“大概因為在晴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吧”。
但調整改變的過程,真的很難。
指導師鍾燕與晴晴溝通
鍾燕說,每個家長都是希望“問題得到改變和解決”,但從“說”到“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想要真正改變,就必須打破原來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重新塑造自己的信念系統、行為和溝通方式。這好比是'脫胎換骨'吧”。
我們和家長是亦師亦友,既像嚴格的老師,監督和引導家長做出正向的選擇;也像溫暖的朋友,鼓勵和陪伴他們的成長和進步。
雖然支援的過程並不容易,但鍾燕沒想過放棄,她認為“決定了,就要把這件事情做好。”
鍾燕支援晴晴學習的過程
在鍾燕的支援下,半年後,晴晴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情緒特別不穩定,總是會抱怨和指責他人,她開始調整自己,不再帶著壞情緒說話,心平氣和地和家人的溝通,換位思考理解孩子和老公的不容易。
在相互影響下,女兒現在願意和她溝通,兒子不再像之前那樣情緒暴躁,而老公也開始理解支援她繼續學習,感受到家人帶給她的能量後,晴晴開始變得自信起來,試著更加開啟自己,整個人也越來越好。
與家長溝通的經驗多了,鍾燕發現不同的家長要用不同的方式溝通,最重要的是“看到”她們情緒背後的訴求。
“與家長長達數個小時的溝透過程中,她們大多會'用力'地表達情緒,會哭泣、暴怒、抱怨、歇斯底里......
而我,是聽眾,也是觀察者,在她們的情緒發現蛛絲馬跡,找到情緒背後的訴求,慢慢地幫助她們、引導她們、成就她們。”
聽到這裡,我找到了鍾燕一直以來備受家長喜愛的原因,可能就是這份真心實意想幫助他人的“心思”吧。
鍾燕和家長的合照
因為工作太過於專心和投入,鍾燕總是“廢寢忘食”,常常下班了忘記回家;深夜回覆訊息,也是家常便飯,吐槽自己“不是在回訊息,就是在回訊息的路上”。
問起家庭教育讓她瘋狂“著迷”的原因時,她說:
“第一是責任吧,第二是覺得幫助人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自己無形中也收穫了能量,這是一個不斷療愈自己的過程。”
所以,鍾燕從不覺得自己辛苦,因為在這個行業實實在在地收穫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是家庭教育帶給她的幫助,也是她自己用心努力的成果。
鍾燕在做學習筆記
03
繼續努力,成為更有影響力的人
和鍾燕老師見過很多次,但這麼近距離敞開心扉地聊天,卻是頭一次。
這個外表看起來高冷的人,其實心裡特別“暖”;
敢於直接表達自己的看法,也會虛心接受同事的建議;
努力照顧每個家人的感受,是她們心裡的“小太陽”。
在我看來,鍾燕老師更像是一位“心靈情感捕捉師”,她對於家長需求的正向解讀,很多來自家長的負能量,在她看來,這只是一種需要、渴望被關注的表現,有的家長需要認可、被聽到;而有的家長只是希望有個人聽她表達......
從不瞭解家庭教育到成為一名專業的指導老師,鍾燕結合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更加用心去觀察身邊的人,不斷自我成長,變得更加自信、開朗、包容。
從關注身邊的人到關注自己的內心,最終選擇在努力的過程中做到最好,她說:“只有這樣才能吸取經驗,成為有影響力的人”。
在這個行業走的越久,鍾燕越能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魅力,抱著“幫助更多人”的想法,我相信鍾燕未來會越來越好,這份信念也會支援她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