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朔筆產於吳興縣善連鎮,由於善曉鎮在歷史上屬湖州管轄,故得的名。它和宣紙、徽墨、端硯合稱“文房四寶”。
相傳第一支湖筆是由蒙恬所發明。蒙恬是秦國的一員大將,曾統率三萬大軍擊退匈奴人的進攻,收復河套地區,後來他又負責修築長城,率領邊防軍長期駐守河北綏德。由於當時軍事文書頻繁,促使毛筆製作技術的改進。據說有一次,蒙恬監築長城時,偶然看見城牆上粘著一小撮毛,他隨手將它撿起,“以枯木為管,以鹿毛為柱,羊毛為披”(據後唐馬鎬《中華古今注》),即拾取枯木一枝,將毛束在一端,創制出了名叫“柳條”的毛筆。
蒙恬曾在浙江吳興縣善璉鎮住過,被尊為“筆祖”。蒙恬的夫人卜香蓮就是善璉西堡人,也精於制筆,世人稱她為“筆娘娘”。蒙恬和夫人將制筆技藝傳授給村民,當地的筆工為了紀念他們,在村西建有“蒙恬祠”,圍繞村莊的一條小河也易名為“蒙溪”,從此善鏈也常被喚作“蒙溪”。每年農曆三月十六和九月十六是蒙恬和卜氏的生日,村民們都要舉行盛大的敬神廟會,以紀念他們的筆祖。
從此以後,蒙恬造筆技藝代代相傳。元代時,戰事頻繁,安徽宣城筆工南移善璉,湖筆吸收兩地之長,被譽為“毛穎之長甲天下”。湖筆興起以後,一直是明、清制筆業的中心,不斷向前發展,直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