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娃到了一定年紀,都開始熱衷於告狀!
就比如,爸爸趁著孩子午睡玩了會兒手遊,結果玩得有點太投入,沒注意孩子已經醒了,被抓了個正著。
晚上媽媽回家,孩子立馬就噠噠噠地跑過來跟我說:“媽媽,今天爸爸又在玩遊戲,他還讓我不要告訴你。”
你要問他:“爸爸說了不讓你告訴我,為什麼你還要說啊?”
孩子像正義的使者一臉正氣地回答:“因為爸爸不對!”
雖然是挺好笑的事情,但就怕孩子上了幼兒園依然傳播這種“正能量”。
而且不光我們孩子,外國小孩也會把“我去告訴老師”掛在嘴邊。
為什麼孩子會告狀?
國外有檔節目,是拍攝了一群4歲小孩的日常生活紀錄片。
有一天,幼兒園老師在離開教室時讓大家都乖乖坐在椅子上,要是她離開這段時間有人離開椅子,回來後就不給大家發獎品了。
此時此刻,我和這倆坐在監控畫面前的兒童心理學家一樣,暗戳戳的期待發生點什麼——
果然,老師前腳剛剛出門,調皮的提婭和傑克就跳起來在教室奔了一圈。
這個時候,“耿直女孩”夏洛特挺身而出了。
於是孩子們開始為“要不要告訴老師”的拉鋸戰開始了——
提婭:“你不要告訴任何人我們站起來了,不然我們就拿不到獎品了。”
夏洛特:“可撒謊是不對的吧。”
提婭:“如果你不告訴老師的話,我就和你做朋友。如果告訴老師,我就不和你做朋友了。
以及你如果把這件事說出去,我也會去告訴我的爸爸媽媽和妹妹,還有我的姑姑傑曼和爺爺奶奶和姥姥……” (嘖嘖,外國小孩告起狀來都是全家桶式的)
夏洛特:“那我就去告訴聖誕老人和牙仙女。”
對此,科學家是這麼說的——
看來不是告狀的孩子是“是非精”,而是我們這些大人複雜得太久了。
家有愛告狀的娃怎麼辦?
雖然咱們瞭解了娃愛告狀的原因,可是家裡有個小偵查員,時時刻刻地盯著你可怎麼辦呢?
1、耐心傾聽
娃告狀的內容有時候在我們看來是件小事,甚至還有些搞笑,可是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們希望你能跟他站在同一陣線。
當我家娃告訴我爸爸偷偷玩遊戲的時候,我第一時間回應她“媽媽知道了,咱們一會兒去批評爸爸。”
讓娃知道,他在意的這件事被你放在心上。
千萬不要覺得這是件小事,就打斷或者呵斥孩子,也不能心不在焉地回覆他,讓他覺得自己不受重視。
如果他一時之間說不清,我們也要耐心引領他把事情說完,甚至適當安撫他們的情緒。
2、瞭解真相 及時處理
聽了娃的告狀,我們可千萬不要急著去處理問題,一定要先把事情的真相搞清楚。
娃看事情有時候非常的表面,甚至因為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常常會缺漏重要的資訊。
寶媽們可千萬別不相信這回事。
記得以前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朋友回家告訴媽媽,今天老師拿了兩個特別大的針到教室,一下子把這位媽媽的魂給嚇沒了,仔細問了半天孩子也說不清楚。
好在這位媽媽沒有理智全失,直接去找幼兒園老師算賬,而是選擇和老師溝通。
後面發現,原來這天老師帶著小朋友們認識時鐘,這兩根針是時針、和分針。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寶媽們在處理小朋友矛盾這類告狀的時候,一定要先調查清楚真相,然後再去處理。
寶媽們可以教會他們處理解決問題的技巧,讓他們知道如何跟小朋友相處,也可以用娃熟悉喜歡的動畫人物當例子,來教育娃正確的做法。
3、給予肯定,及時教育
好的、對的告狀,咱們一定要及時給予娃肯定。
想要得到大人的關注和誇獎,是小朋友的普遍心理現象。
例如表揚他“飯前不洗手是不對的,你沒有這樣做是個好孩子”,當娃得到滿意的答案以後,就不會再來纏著你告狀了。
當然,我也要把這種告狀當成教育娃的一次好機會。比如“爸爸飯前沒洗手是不對,你應該怎麼做呢?”
鼓勵娃自己說出正確的做法,幫助他們吸取經驗,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優家教育創始人吳臻老師曾分享3種教育價值觀:
第一句是“教育學首先是關係學",如果你和孩子的關係始終是緊張的、不安全的,那麼教育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第二句是“孩子是我們離開這個世界以後還要活很長時間的人,因此不要用生產產品的方式去定義孩子,覺得產品的光環越多,父母越有面子”;
第三句是“善於發現孩子的潛能與優勢”,幫助孩子找到他們“可以偉大”的地方,讓他們在通往偉大的道路上行動起來。
總之,不要著急給孩子的行為下定義,分清動機,合理引導,才能正確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讓孩子成長得更好。
願每個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