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模範夫妻,兩人都非常負責任,他們生育了一個小孩,夫妻倆嘔心瀝血,共同把這個孩子撫養長大,並供養到了大學畢業,甚至成家立業。此時,這個完整的繁育後代的流程出現了三個父母恩情:生育恩、養育恩、教育恩。
按照這三大恩是可以大概粗略“計算”一下恩情分值的。
一、生育恩。生育孩子這事兒,是男女結合、雌雄交配的結果。但,女性10月懷胎,忍受長期、巨大的妊娠痛苦,一朝分娩,九死一生,最終生下孩子。在此過程中,男性並不參與生育活動,這一份生育功勞只應女性獨享,因此說女性對孩子具有了一個先天的恩情——生育恩。此時女性率先得一分生育恩。
而男性這邊,本身只是貢獻了自己的體內物質“精子”,“精子”和“卵子”只是人類天然擁有的體內生物物質,付出這種物質並不需要什麼代價,因而其付出的代價可以忽略不計,如果非要說“精子”是一種付出的話,那麼女性也付出了“卵子”。
男性在女性妊娠直至分娩的時候,全程並不參與生育活動,此時,在生育恩裡,男性不得分。如果非要說男性在生育恩裡有什麼功勞和付出的話,那可能是付出了自己的腰,代價可能只是男性“行房”時的腰肌勞損,但這稱不上是什麼付出,更不是什麼功勞。
二、養育恩。孩子生下來,就要開始養育。養育到成年,養育到大學畢業,養育到成家立業,甚至有的養育到老,每個家庭養育情況,期限不同,不一而足。在理想情況下,如果父母同等負責,則對於孩子來說,父母二人的養育恩是同等的。
比如,女性在家帶孩子,男性打工掙錢養家,都屬於家庭分工,也就是養育分工。不能因為男性在外掙錢養家,就說男性對孩子的養育功勞比女性大;同理,也不能因為女性在家天天跟孩子待在一起,餵養孩子,就憑此說女性的養育功勞比男性大。這都是不對的。因此要客觀公正看待,在男女同等負責的情況下,二者的養育功勞相當,養育恩各得一分。
三、教育恩。在一個家庭中男女都高度負責,且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觀的情況下,夫妻雙方均參與了孩的教育活動,則此時夫妻雙方對孩子的教育付出,功勞相當,教育恩各得一分。
然而現實不盡完美,許多家庭雖然有分工,但是夫妻雙方各自都不是很負責,或者只有其中一方負責。
比如,男性仗著自己在外掙錢,掌握了家庭財政權,因而居功自傲,雖然拿錢回家,但並不參與孩子的教育活動,甚至寵溺孩子,不對孩子進行正向的教育、引導,只一味給孩子買東西,買吃穿,彰顯自己的“父愛無聲”,這種男性就是典型的把職責搞混了。因為,給孩子買東西、買吃穿,這是養育範疇,應該計入養育恩,而不是教育恩。
同樣,如果男性在外打工掙錢養家,沒有時間參與孩子的教育,而女性在家雖然持家養娃,但並不對孩子的教育上心,天天打麻將、逛街,甚至大部分時間把孩子交給父母或公婆來帶,此時女性只能算是有養育恩,沒有盡到教育責任,因此算不上有教育恩。
養不教,父之過
一個家庭,在男女同等負責的理想情況下,女性得分有三個恩:生育恩、養育恩、教育恩;男性得分只有兩個恩:養育恩、教育恩。女性三分,男性兩分。這個是不是對女性不公平?所以,為了彰顯得分的公平,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
為什麼會有這句話?
這是因為,在三大恩裡,生育恩是女性獨有的,接下來的養育、教育,如果男女都盡責的話,女性永遠比男性多一個恩,永遠比男性多一分。
這樣一來,女性的分工顯然比男性分工多了一份,這對女性不公平。
因此,古人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沒文化”的女性可以在教育恩上失一分,這樣一來,雙方對孩子得分都是兩分。這就公平了。
簡單來說:
女性生孩子得一分,
男女共同養孩子各得一分,
男性教育孩子得一分。
女人生,男人教,共同養。
即是說,生孩子是女人的責任,養孩子是共同的責任,教孩子是男人的責任。男女三恩,各得兩分。這才是真正的公平。
這就是“養不教父之過”的真正原因。
結語
為人父母,對子女擁有三大恩:生育恩、養育恩和教育恩。衡量一個人是否是合格的家長,也可以根據這三大恩來評測。
三大恩裡任缺其一,孩子都不能健康成長。在人類繁育過程中,有些不負責的父母,生而不養,養而不教,這是失責,更是失德。所以,要想一個家庭和睦,要想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男女雙方應該要主動或者至少要被動明白這個“三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