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70多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奏響了一曲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
這是一場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2020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禦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
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70多年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時空,始終放射著璀璨的光芒,激勵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以“雄赳赳、氣昂昂”的姿態,在新時代新徵程上披荊斬棘、奮勇前進。
意志不屈
2020年11月,原創話劇《上甘嶺》在天津大劇院上演,一位五六歲的小觀眾在演出結束觀眾退場時,面向已經落幕的舞臺起立敬禮,純真的眼神、認真的樣子令人感動。
話劇以“上甘嶺戰役”中的坑道為主場景,講述一位會說山東快書的炊事員老馬、坑道里唯一的女衛生員,一位美國戰俘和一群志願軍戰士,在斷糧斷水、彈藥缺乏、與組織失去聯絡的狹小坑道內奮力堅守,從一個連打到一個排,再到一個班,最後只剩兩人堅守到勝利的故事。
話劇人物雖然是虛構的,但上甘嶺戰役的歷史背景是真實的。1952年10月14日,“聯合國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發起猛攻。志願軍防守部隊進行了頑強抵抗,陣地多次失而復得。雙方隨後不斷向上甘嶺地區增加兵力和重武器,使上甘嶺發展為區域性戰役規模。在持續43天的戰鬥中,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志願軍共擊退“聯合國軍”900多次衝鋒,最終守住陣地,取得了勝利。
面對這場帝國主義侵略者強加給中國人民的殘酷戰爭,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積極參軍,廣大適齡青年踴躍參軍參戰,大批志願醫療隊、鐵路工程隊、民工擔架隊和鐵路員工、汽車司機等奔赴朝鮮戰場,全國各地都上演著父母送兒女、妻子送丈夫、兄弟爭相入伍的感人場面。全國各族人民展現出的嶄新精神風貌和熾熱愛國情懷,與舊時代的中國形成鮮明對照。新中國不再是一盤散沙、軟弱可欺,已經擁有勠力同心、不勝不休的戰爭意志。
不畏強敵
入朝初期,志願軍裝備短缺,武器被稱為“萬國造”。雲山戰鬥中,志願軍第39軍官兵以機關槍對大炮、雙腿對摩托車,用劣勢裝備重創歷經兩次世界大戰、號稱美軍“王牌師”的美騎兵第1師。
1950年11月30日,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38軍第112師第335團3連在行軍過程中與美軍遭遇,在毫無工事依託的陣地上,與蜂擁而至的美軍展開5個多小時的激戰。因久攻不下,美軍調集了數十門火炮和近20輛坦克對該連松骨峰陣地進行猛攻,並用飛機投下大量凝固汽油彈,高地被燒成一片火海。
美國“鋼多氣少”,我們“鋼少氣多”,志願軍官兵就是憑藉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依靠“小米加步槍”,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3連全體官兵包括傷員在內,帶著滿身的火焰奮勇撲向敵軍,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他們最後的武器是槍托、刺刀、石頭和牙齒……
在朝鮮上空,志願軍空軍面對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空中力量,雙方空中作戰實力懸殊。一群年輕的雄鷹,憑藉勇敢頑強、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靈活機動的戰術戰法,不斷在實戰中書寫傳奇,取得令世人震驚的輝煌戰績。
美軍在回憶文章中寫道:中國士兵是頑強的敵人,他們雖然沒有防彈背心,沒有鋼盔,攜帶製造粗劣的手榴彈,爆炸力不及美軍的一半,糧食是用米和雜糧磨成的粉……但是,他們永遠向前作戰,奮不顧身……戰後,美軍對志願軍作出這樣的評價:這是世界上唯一一支能用步兵圍殲機械化部隊的軍隊,步兵戰術堪稱巔峰,這是隻有中國才能做到的奇蹟。
軍事專家這樣評價抗美援朝戰爭:在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鬥爭歷史上,只有新中國,第一次在真正意義上拒外來威脅於國門之外,遏侵略兇焰於初臨之時;只有新中國,第一次基本依靠自己的力量,卓有成效地維護了和平生存、和平建設與和平發展的權利;只有新中國,第一次出色地履行了對盟友乃至對世界和平的國際主義義務,鮮明地向朋友,向敵人,向世界,展現了“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真真切切的現實存在。
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國威和軍威,讓世界重新開始評價中國,獲得世界尊重。紀念戰爭是為了珍愛和平,紀念英雄是為了守護正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告訴我們,一個敢於亮劍的國家和民族,才能在世界上贏得尊嚴。
英雄不朽
2020年9月27日11時18分,一架從韓國仁川機場起飛的中國專機降落在瀋陽桃仙國際機場。機上搭載著117位志願軍烈士的遺骸。這是第七批迴國的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2014年以來,累計有716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到祖國。
“兄弟們,你們終於回來了!”88歲的志願軍老兵李維波早已在機場等候,他用嘶啞的聲音大聲說:“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你們!”
抗美援朝戰爭中,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在“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主題展覽”上,一塊玻璃幕牆鐫刻著英烈模範姓名:邱少雲、黃繼光、楊根思、劉光子……他們赤腳涉冰河、單衣臥冰雪,以身堵槍眼、誓死守坑道,不畏生死的壯舉,生動詮釋了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特級英雄黃繼光犧牲處挖掘出來的爆破筒殘體至今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為了緬懷英雄、銘記歷史到這裡參觀。參加過抗美援朝作戰的老兵劉金合在留言簿上認真寫道:“參觀抗美援朝展覽,深受教育和鼓舞,我要繼續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跟黨走,永遠當人民勤務員。”
在軍事博物館,戰鬥英雄鄭起使用的軍號被完好地儲存至今。1951年1月,志願軍第39軍第116師第347團突破三八線後向漢城方向追擊,在釜谷裡殲滅英29旅一部,該團7連負責阻擊敵軍,司號員鄭起在連隊幹部傷亡的情況下代替連長指揮部隊,堅守陣地一整天,打退敵人3次衝鋒,最後只剩他一人。他把僅有的爆破筒和手榴彈投向敵人後,在關鍵時刻機智地吹響衝鋒號嚇退敵人。
“當年釜谷裡的軍號聲始終在我頭腦裡縈繞,終生難以忘懷。”在《中國國防報》的文章《軍號聲聲裂敵膽》中,鄭起感慨道:“昨天,我們在條件極為艱難的背景下,創造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戰爭奇蹟。今天,我們鋼多氣足骨更硬,要努力吹響奮進號角凝聚偉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銘記歷史,緬懷英雄,是為了更好地前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大力弘揚和傳承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必將動員和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直面挑戰,勇於創新,始終堅持祖國利益高於一切,在新的起點上,為推進黨和國家事業進一步發展作出應有貢獻。(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姜天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