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劉少奇同中央領導人前往十三陵水庫工地參加勞動。
廬山會議後,全國上下大反右傾,“大躍進”繼續深入推廣,國民經濟開始持續滑坡。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及以大鍊鋼鐵為國民經濟的重心,使農業嚴重受損,從而影響到工業、商業、交通等其他國民經濟部門。全國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有些地方甚至餓死人。異常嚴峻的國民經濟形勢,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1960年3月下旬至5月底,劉少奇為掌握第一手的實際情況,到天津、河北、河南、陝西、四川、湖北、上海、山東等省市視察工作,就建設中的技術革新問題明確提出技術進步就是生產力的發展,要走專家、群眾、幹部三結合的群眾路線。視察後回到北京,劉少奇很快就召集了有各大區、各省、市、自治區及中央一些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劉少奇列舉了國民經濟中出現的嚴重問題,沉痛地指出,最近半年以來,我們在工作中發生了比較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是比較嚴重的,有糧食問題,浮腫病問題,非正常死亡問題,事故問題,計劃完成情況問題等等。我們要敢想、敢說、敢做,但是還要實事求是,切實可靠、充分可靠,冷熱結合。他對廬山會議後全國出現的不實事求是的現象提出了批評,告誡說這些問題不糾正,繼續下去,現在是一個指頭,將來可以慢慢擴大,可以擴大到兩個指頭、三個指頭的。不久,在北戴河召開了中共中央工作會議,提出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劉少奇在會上強調要加強農業第一線,至少最近幾年要把農業放在第一位。在周恩來、李富春倡議下,中共中央批轉了國家計委報告中提出的“把農業放在首位,使各項生產建設事業在發展中得到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這年6月,蘇共在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布加勒斯特會議前散發6月21日致中共中央的通知書,對中國共產黨進行全面攻擊。7月,蘇聯突然單方面宣佈撤走全部在華專家,廢除所有中蘇經濟技術合作協議,停止供應主要裝置。這一來,本就困難的中國國民經濟,更是雪上加霜。8月24日、26日,劉少奇主持中共和各民主黨派關於中蘇關係的座談會,闡明中共中央對蘇聯的態度和方針,指出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政策是堅持立場,堅持原則,堅持團結,同時要謹慎對待。11月5日,劉少奇、鄧小平率中共代表團飛抵莫斯科,出席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劉少奇對中蘇關係出現如此大的裂痕是有準備的。但是,在蘇聯訪問期間,他又堅持靈活性和原則性相結合的高超外交藝術,非常冷靜、沉著處理兩國兩黨的關係。面對一些兄弟黨不太好表態,不好表明自己立場的情況,中共代表團努力做工作,最終使《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宣告》(簡稱《莫斯科宣告》)順利簽字。
1961年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通過了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決定在農村深入貫徹《關於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即“十二條指示”),開展整風整社。毛澤東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19日,劉少奇在會議上講話指出:“從1958年以來,在執行三面紅旗的過程中,犯了不少的大大小小的錯誤,受了相當大的損失。這些損失,有些不可避免的,有些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作好了調查研究,工作作風好,工作方法對,損失可能減少,時間可以縮短,不致於陷於現在這樣的被動。”劉少奇強調:“中央的有些政策,決定前缺乏很好的調查研究。根據不夠,決定之後,又沒有檢查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調查研究是今後改進工作的最根本的方法,要提到這樣一個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