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炮陣地注意,目標金門島”
“放——”
1958年8月23日下午5時30分,隨著前線各炮群指揮員的一聲下令,我軍前沿陣地頓時萬炮齊鳴。三萬發炮彈如雷雨般散落在金門島上的機場、彈藥庫、炮兵陣地和敵方前沿陣地上。
前線的戰士們一邊猛地裝填炮彈,一邊仔細辨別指揮員的聲音。一旦指揮員說“停”,那麼所有人都必須同時停止炮擊。根據這次作戰行動的事前計劃,每個負責炮擊的戰士都必須完全聽從指揮員的命令,而每個指揮員都要完全聽從中共中央的指示。
就在此時,被調到北戴河的葉飛一直密切關注著這次的軍事行動。一旦反擊成功,自己就可以一雪十年前的金門戰役失利之恥了。但是毛主席對於這次軍事行動的指示是:“打蔣不打美”,在這種情況下,葉飛上將制定的作戰計劃能否順利收復金門呢?而有了美國保駕護航的國民黨軍隊是否還會像四年前一江山島戰役那樣接連失利呢?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上世紀五十年代曾經震驚中外的金門事件始末。
一朝失利,十年才得戰金門
金門是一個頗具神秘感的軍事島嶼,自1949年解放軍發動金門戰役失利後,該地就被國共兩黨劃為戰地區域。從軍事上來說,金門是臺灣當局反攻大陸的一個重要跳板。
1949年5月,第三野戰軍渡海解放廈門,下一步計劃以廈門為基點,解放金門和臺灣。金門戰役發生在三野渡江之後,此時我軍已經解放了上海和南京等大城市,而這一路的勝利十分順利,並未遭到國民黨軍隊的頑力抵抗。此時,登入作戰部隊以及指揮員心中稍稍有些驕傲自滿,認為金門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島嶼,定能十分順利的打下來,正是這種心態讓他們忽略了登島作戰的種種困難之處。
凌晨1點30分,解放軍開始登陸金門。由於指揮混亂,解放軍的三個團登陸作戰,沒有一名指揮隨從作戰。於是三個團各自為政,紛紛在選定的區域裡與國軍激戰。由於漲潮落潮等地理原因,後面的部隊無法對已經登入的解放軍進行物資補給。而當地的民眾十分冷漠,不僅不給於物資支援,反而如看笑話般在家門口看熱鬧。
於是先登入的三個團與國軍在火光沖天的金門島上打了三天三夜後,不是被殺就被俘,最後全軍覆滅。得到這一訊息的兵團司令員葉飛心情十分沉重,他後來在會議上檢討到:是因為自身的輕敵冒進,導致第一梯隊兵力不足。又忽略了地理落潮等原因,致使第二梯隊沒有順利進行增援。
蔣介石對於這次戰役的部署也十分耐人尋味。蔣介石在金門戰役前夕忽然將最高指揮官更換為胡璉,並且對於幾個高階將領多次重申了一個觀點:守住金門則臺灣無憂、福建可望;金門若失則福建無望、臺灣亦危。在此次會議後,國民黨的幾個高階將領十分看重金門島的得失,同時對金門和馬祖做出了嚴密的部署。
此次解放金門失利後,司令員葉飛心情無比沉重,下定決心總結戰爭失敗的原因,並打算在幾個月後再次登島。這既是為了告慰在戰場上犧牲的戰友,也是為了一雪前恥。可是幾個月後,國際風雲突變,美國悍然插手朝鮮戰爭,朝鮮半島的局勢頓時改變。毛主席下令停止進攻金門,集中全力應對朝鮮戰爭。於是葉飛和他的戰士們只好退居福建,等待下一個時機到來。
朝鮮戰爭結束後,我軍的工作重點放在瞭解放浙江舟山群島周邊的一江山島。該島是臺灣當局在大陸周圍控制的碩果僅存的小島嶼。由於上次金門失利帶來的慘重後果,使我軍認識到我們的空軍和海軍力量還是不夠強大。尤其是海軍和空軍協同作戰方面,我們所擁有的經驗還是太少。於是在這幾年間,我們加快了建設海軍和空軍的程序。
1954年11月起,經過兩個多月的作戰,人民解放軍空軍和海軍部隊基本上控制了浙東沿海戰區的制海權和領空權,為解放一江山島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前線解放軍奮勇作戰的同時,臺灣當局和美國方面坐不住了。在朝鮮戰爭失敗之前,美國主要的戰略目標是遏制亞洲共產主義的威脅。在朝鮮戰爭停戰之後,美國方面更加需要穩定東亞的戰略部署,具體表現為加固在臺灣、澎湖列島等地的軍事部署。
臺灣島是美國所謂的“東亞防禦鏈條”上最重要的一環。在1954年的夏天,美國和臺灣當局打算簽訂《美臺共同防禦條約》,這個條約實際上要將臺灣變成美國對華“半月形包圍圈”防線上的一個環節。但是在簽訂條約的過程中,美蔣雙方出現了很大的分歧和爭議。
美國方面想規定條約有效範圍僅包括臺灣和澎湖列島這兩個區域。因為只有要臺灣和澎湖列島,就可以保證美方“第一島鏈”包圍圈的完整。同時可以將臺灣和大陸隔開,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但是蔣介石希望該條約的實際範圍包括金門和馬祖這兩個福建省周圍的小島。此時的他仍然認為“反攻大陸”是有希望的,所以他希望該條約可以為臺灣當局反攻大陸做準備。
美蔣雙方就分歧切磋商討了很久,在1954年12月2日,美國和臺灣當局正式簽署協議。12月8日,周恩來總理發表外交宣言,嚴正職責美國:美國的陰謀是企圖利用條約,武裝侵略中國臺灣領土合法化,並以臺灣為基地,擴大對於中國的侵略,準備開啟新的戰爭。
為了解放江山島同時試探美國和臺灣當局合作的底線,1955年1月18日,人民解放軍海陸空三軍首次協同作戰,發動了江山島戰役。而美國命令第七艦隊只在大陳島外海觀望待命,眼看國民黨守軍大勢已去,不得不出動大批軍艦,將2.5萬名國民黨軍撤到臺灣。此役之後,浙東沿海島嶼全部解放,臺灣當局在大陸周圍控制的地區只剩下金門和馬祖島。
江山島解放後,解放軍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金門島,而此時的國際和國內局勢並沒有達到解放金門的條件,於是葉飛將軍只得繼續等待屬於他的時機。
國際局勢風雲變幻,金門一戰時機到來
江山島解放之後,美國認為中國解放軍下一步將會以武力解放臺灣。為了阻止解放軍的行動,美國國防部下令將美國空軍第18戰鬥機聯隊從菲律賓調往臺灣。與此同時,美國的第七艦隊以及航空母艦“中途島號”駛入了臺灣海峽,對我國領海虎視眈眈,妄圖挑起戰爭。
1956年下半年,波蘭和匈牙利的民眾因為不滿蘇聯大國沙文主義,紛紛走向街頭進行抗議,
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出現動盪。美國方面感覺新的機會已經到來,並且錯誤的認為社會主義國家即將崩潰,隨即產生了“消滅一切社會主義國家的想法”。於是美國方面重新推出強硬的對華政策,導致臺灣海峽局勢從1957年開始重新緊張起來。
在美國的鼓勵支援下,蔣介石看到了“反攻大陸夢”勝利的希望。於是他一改先前的態度,不僅沒有了簽署和平協議停戰的想法,還派偵察機來內地上空視察,甚至出動飛機到福建沿海進行轟炸。
於此同時,蔣介石在金門、馬祖一帶不斷增兵。到1958年夏,金門、馬祖兩島的國民黨軍已經達到了10萬人,佔其地面部隊總數的三分之一,甚至提出“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的口號,蔣介石的野心可見一斑。
面對美蔣咄咄逼人的態勢,毛澤東表示:面對帝國主義的挑釁,我國革命人民絕對不能示弱。就在解放軍進行戰略部署的時候,伊拉克爆發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費薩爾王朝被推翻。由於中東掌握著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資源,美國曆來十分重視中東地區的控制權。為了維護美國在當地的利益,美軍出兵入侵黎巴嫩,中東局勢瞬間緊張起來,成為世界矛盾的焦點。
於是解放軍就有了更加充分地理由進行炮轟金門:吸引美國目光、緩解遠東局勢,為國際共產運動做出貢獻。在福建的葉飛於7月18日接到毛主席的密報,心中感嘆:自己等待的時機終於到來!之後葉飛開始在福建省秘密進行炮轟金門的戰前準備。此時的國民黨軍隊同樣宣佈進入“特別戒備”狀態,美國國防部長隨後也宣佈美軍進入一級戒備狀態,美國的第七艦隊也頻頻活動於臺灣近海,隨時準備駛入海峽,一場大戰似乎一觸即發。
解放軍炮轟金門,震驚中外
1958年7月19日,總參謀長粟裕召集海軍、空軍、炮兵以及總參謀部負責人,研究炮擊金門以及海軍、空軍入閩的具體部署問題。與此同時,空軍、海軍、福州軍區等參戰單位也迅速召開作戰會議,很多作戰部隊當天就收到了作戰命令。
在接到作戰命令後,葉飛心知自己等待已久的時機已經到來。而胡璉此時已經成為金門的防衛總司令。九年前,正是由於胡璉的迅速增援最終導致金門慘敗、解放軍登陸無望,為了告慰九年前在戰場上壯烈犧牲的戰友們,葉飛將軍決心抓住這次機會。
炮轟金門前一個月內,葉飛和部下細緻地對金門進行了研究,將金門島上的倉庫、機場、碼頭、通訊、雷達、交通樞紐以及炮兵陣地一一進行具體位置的標定。但是對於最重要“金門防空司令部”,葉飛卻遲遲沒有摸清在島上的哪個位置。
此時有人提出建議,可以從近兩年大批落網的國民黨特務入手,查詢金門防空司令部的具體位置。解放軍經過排查後找到三個曾經多次進入金門防空司令部的被俘特務,透過對這三個人的審訊,葉飛不僅摸清楚了胡璉所在司令部的位置,還對金門島上士兵的作息時間瞭解的一清二楚。
為了確保炮擊能夠準確打擊敵人,葉飛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專門找了一個山頭,將蘇式152加榴炮搬到了山上,開始了一發一發的試驗。金門炮擊前,炮擊的精度基本達到要求。經過了一個月的準備,葉飛將領已經胸有成竹。
在正式作戰前,葉飛和其他高階將領做出了周密了作戰計劃。對於每個炮在多少時間內,打出多少發炮彈去,在炮擊前已經規劃好。
很快,炮擊正式開始,這次炮擊主要分為三個波次。第一個波次主要目標是打擊金門島上的軍事目標,所採用的的戰略是空炸,即空中爆炸,目的是人員殺傷。因為對於金門島上的國民黨士兵來說,毫無預警的空炸炮來,地面的人員中招的機率極大。
第二波次的炮擊主要是在第一波炮擊硝煙散去之後,觀察一下打的怎麼樣再繼續打。第三波次的炮擊開始前,敵方會有兵力出來出來救火,他以為炮火已經停了。就在此時,解放軍炮火砰砰砰一打,繼續殺傷地面人員。
解放軍炮軍的前兩個波次,平均每分鐘發射1500發炮彈。在20分鐘內,順著459根炮管,共有近3萬發炮彈,約600噸的鋼鐵,落在金門預定目標區。大密集的炮擊中,金門島頃刻間煙霧瀰漫,彈片橫飛,通訊完全被破壞,國民黨軍指揮中斷,官兵傷亡慘重。正在參加宴席的國防部長俞大維身負重傷,駐防金門的三個副司令趙家驤、章傑、吉星文相繼斃命。
一箭三雕,金門炮擊實際上由主席負責指揮
在金門炮擊前,面對此時的國內和國際形勢,毛主席作出批示:金門、馬祖是中國領土,打金門和馬祖是中國的內政,敵人找不到藉口。面對美國帝國主義則有牽制作用,同樣可以把美國的關注焦點轉移到東亞來,支援中東反帝反封建的運動。
如果我們不採取這樣一個行動,蔣介石在美國的壓制之下,從金門、馬祖兩島撤軍後,那麼我們和臺灣就完全沒有了接觸,美國極有可能放手在臺灣搞獨立。為了維護一箇中國的原則,我們要支援蔣介石,要排除美國對於中國內政的干預。
葉飛將軍後來回憶道:大家都說金門炮擊是我指揮的,其實是毛主席全權指揮的。10月6日,毛澤東以彭德懷的名義發表了《告臺灣通報書》,宣稱: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為了進一步緩和海峽兩岸局勢,國防部之後又發表了《再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單打雙不打口號,即單號炮擊雙號停止炮擊。而在單號炮擊中,解放軍只是象徵性地打擊一些無人目標,炮彈也只是宣傳彈,這樣的炮擊一直持續了20年。
1979年的元旦,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交。美國終止了與臺灣當局的合作,決定不再插手中國的內政。中國也正式停止炮擊金門。當天。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釋出《告臺灣同胞書》,我國解放軍炮擊金門的行動正式畫上了歷史性的句號。
之後,我國明確提出用“一國兩制”的方針以及和平的方式來解決臺灣問題。而海峽兩岸交流越來越多之後,雙方的對立和分歧也慢慢減少,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看到臺灣迴歸、祖國統一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