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這一點在毛主席和粟裕的身上展現的可謂是淋漓盡致。
相信喜歡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粟裕在淮海戰役中的神仙操作,一、三階段打啞黃百韜和杜聿明,二階段輔助中野將黃維一口吃下。
可是粟裕能夠贏下淮海,靠的只是粟裕本身的藝術指揮嗎?
其實,粟裕能夠拿下淮海勝利,與毛主席在1946年所下的三個決定有非常大的關係。
不誇張地講,若無毛主席的三個決定,粟裕淮海必定艱難甚至失敗。
那毛主席的三個決定到底是什麼呢?為何這其中和日本人還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今天的簡史檔案館就跟大家聊聊毛主席種下的因,以及粟裕是如何得到的果?
國民黨根本不是紙老虎
1946年的那段時光,解放軍在東北真的是太難了。
瞭解東北這段時間的朋友都知道,解放軍可以說在東北是毫無優勢,反而是國民黨軍在東北佔據了先機。
1946年的4月份,林彪奉毛主席命令,帶著東北民主聯軍解放四平,可是卻遭到了國民黨王牌新1軍,和71軍的阻攔。
任憑林彪如何進攻,國民黨兵力都是有增無減,雖說是進入窮巷,必絕地反擊,但是林彪顯然無力極了,只能退出四平,撤出長春,到松花江一帶休整。
在回撤路上,白崇禧下令追殲林彪,林彪帶著傷亡慘重的民主聯軍一路撤退,幸虧蔣介石喊停,否則林彪必定被殲。
正因如此,解放軍在東北的處境越來越艱難,已經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
往好了想,雖然四平丟了,但是贏得了整補軍隊和建設東北解放區的寶貴時間,但是往壞了說,這只是我們苦中作樂,面對困難的一種自我補救。
反觀國民黨,步步緊逼解放軍置之絕境,老美的罐頭、麵粉、精良美械一批一批地補充進來。
錦州、本溪、四平、長春......,一個又一個的城市被國軍佔據,一連串的勝利,給了國民黨無限信心。
為了慶祝國軍在東北連連大捷,蔣介石專門在同年5月份飛抵長春,親自參觀部隊,廖耀湘和鄭洞國等名將也是紛紛邀功,直言解放軍實力不過爾爾。
解放軍此刻,真的很難。
另一邊,毛主席正在延安忙著國共談判事宜,白崇禧追殲林彪,蔣介石忽然喊停,就是毛主席的功勞。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45年的時候,毛主席就對東北做出了指示,提醒了林彪等人要做好被國民黨佔據城市的準備。
可現如今這樣的形勢,雖說是解放軍正在向中小城鎮和鄉村邁進,而且也開闢了不小範圍的根據地。
但是毛主席卻又心裡明白,此刻東北的國民黨,絕對不是個紙老虎,雖然毛主席自己曾直言: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但是解放軍要想在東北去打國民黨這隻老虎,最起碼得需要個棒子。
可是棒子又從哪裡來?
的確,此刻的解放軍武器裝備比抗戰時期是進步了不少,但是也得看跟誰比?
跟自己比,有進步,跟國軍比,那就是捉襟見肘。
毛主席三個“必須”的決定
來看看此刻的解放軍武器裝備到底如何?
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總兵力約為32萬左右,但是長槍短槍加在一起,連14萬都不到,算起來的話,平均2個多人才有一支槍。
而解放軍最依賴的火力進攻武器迫擊炮,加起來連1500門都不到。
相比較國民黨,人家一個營的武器裝備,比我們東北民主聯軍的一個團都要富裕許多,甚至有的美式迫擊炮,連林彪這樣的高階指揮員都沒有見過。
說得難聽點,武器裝備好,不僅能夠影響戰鬥結局,更能夠影響天下大勢。
因為武器裝備的差異,東北民主聯軍計程車兵們打了一次又一次心塞無比的戰鬥,著實是喪失信心。
雖然遠在延安,但是毛主席心境澄明,完全看得出解放軍的處境以及不利原因,於是在1946年的5月中旬,毛主席給東北的林彪和彭真等高階領導人發出電報,做出了三個決定:
第一、必須做好長期鬥爭的打算;
第二、必須保證新兵和彈藥的充分補給;
第三、必須儘快建立兵工廠,自制彈藥和槍械等。
現如今看來,毛主席三個必須的決定,直接扭轉了東北的戰局,甚至直接影響了到了後來的粟裕。
按照毛主席的決定部署,東北民主聯軍立刻重視起了兵工廠,前前後後在哈爾濱和雞西等地建立數座兵工廠,有效地支援了前線。
遠水解不了近渴!
雖然兵工廠的建立初見成效,但是東北的大部分交通線依然被國民黨佔領著,武器裝備的運輸也是一大棘手問題。
於是,肖勁光登場了。
1946年7月初,東北局召開了一次擴大會議,會議上,肖勁光接到了一項秘密任務:
在東北南滿地區建立起新的兵工廠。
而肖勁光慧眼獨具,很快就把眼光放在了大連的身上。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1945年8月發生的事情,當時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隨後將70萬日本關東軍橫掃出局。
同年8月22日,蘇軍佔領旅順和大連,開始了對此地軍事管制的特殊時期。
為了防止國民黨和美國染指旅順大連,蘇聯宣佈旅大為遠東地區的核心利益,還積極支援中國共產黨接管旅大。
也是在蘇軍的支援下,共產黨很快在遼東半島建立了關係,可以說,旅大是非常特殊的革命根據地。
除了位置的優勢,旅大的發展前途也是當仁不讓的,在日本佔領旅大的時候,建立起了非常完善的重工業,尤其是化工、鋼鐵和機械等領域,幾乎沒有城市可以媲美。
而且旅大周圍佈滿了大小海港,運輸方便,交通線發達,可以說,肖勁光選擇這裡,實在是明智之舉。
於是肖勁光在考察完大連之後,立刻向中央的毛主席彙報了情況,肖勁光直言大連有著優越的軍工生產環境,是不二之選。
毛主席當即同意,隨後各大解放區紛紛往大連派去人手,利用其工業環境,大力生產起彈藥武器裝備。
問題似乎一步一步迎刃而解了!
沒有劉亞樓建立不起來大連兵工廠
毛主席決定建立兵工廠,肖勁光選定大連位置,看似一切都解決了,其實還有一個問題:
如何讓蘇軍放手?
畢竟當時大連的各大工廠都在蘇軍的控制之下,要想在大連建立起屬於我們的兵工廠,蘇軍這一關是必須得過的。
於是,劉亞樓專門來到大連,和蘇軍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談判,在劉亞樓的幫助下,蘇軍終於同意了將鍊鋼廠、制罐廠、金屬製品廠等等兵工廠全部交給旅大地委負責。
有了大型兵工廠的支援,旅大地委又吸納了多家小型的兵工廠作為補充,後來這些兵工廠都被納入了一個地方——大連建新公司。
隨後在旅大地委的支援下,大連建新公司成立了。
大連這邊的動作,華東軍區一直都密切關注著,一直很重視這裡的軍工業發展生產,於是一直對大連建新公司有所資助。
根據不完全統計,華東局前前後後投資了約3.5億,東北局則投資了約1.5億。
不過後來在1947年間,國民黨加大了對山東的進攻,同時也封鎖了遼東半島與山東之間的海域,導致華東和大連的聯絡中斷。
在這種情況下,大連建新公司便交給了東北局全權管理,但是日後的淮海戰役,大連建新公司生產的彈藥武器裝備還是供給了華東戰場,這都是後話了。
在大連兵工廠建立之前,華東局副書記陳毅專門找到華東局財委副書記朱毅,安排朱毅帶著大量資金和幹部,一定要完成籌建兵工廠的任務。
現如今,大連兵工廠已經一切就緒,只等著開始投入生產,朱毅也不辜負陳毅的囑託,開始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生產前線。
可是又一個問題接踵而至。
粟裕必須感謝三“個”人
問題是什麼?
原來是戰爭中所需要的75mm炮彈,大連建新公司根本無從下手。
這也難怪,畢竟當時大連建新公司雖然有多家大型兵工廠併入,但是對75mm鋼製炮彈是完全不熟悉的,資料引數也沒有更多的資料。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大連建新公司的幹部員工們開始最笨的辦法——仿製75mm炮彈。
他們將前線繳獲的75mm炮彈進行測量尺寸,剖析開之後進行藥量的檢測,再經過反覆繪圖研製,最後總算是做出了一個類似的樣品。
但是如何試驗?這又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首先排除弄一臺真的大炮來試驗裝備,因為大連建新公司的兵工生產都必須是完全秘密進行的。倘若公然試驗,被國民黨或者美國任何一方知曉,那將會提前洩露武器裝備,被專門針對。
經過商討,兵工廠的幹部們想出了一套土辦法:
將撞針固定在保險叉上,再由人繫上繩子並且拉動繩子,使得撞針引爆炸彈。
土辦法很奏效,炮彈的威力基本上被演算了出來,但是在最後一枚炮彈引爆的過程中,因為操作失誤,有位幹部被直接炸傷了。
根據記載,這位幹部4根手指被炸斷,左眼被炸瞎,一條腿被炸斷,前前後後有四次負重傷,渾身有200多處炸傷。
而這個人,就是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吳運鐸。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製造炮彈的過程中,日本人還提供了不小的幫助。
原來是1947年大連建新公司起步之時,因為缺乏相關的兵工人才,所以大連建新公司並沒有辭退之前的日本技術人員,反而將其留了下來。
後來大連建新公司在製造炮彈期間,包括吳運鐸,都曾請教這些日本技術人員,這些日籍技術人員也都傾囊相授。
所以不難解釋,這也是為什麼大連建新公司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克服一道又一道的難關,這當中離不開日本技術人員的幫助。
後來這些日本技術人員被大連建新公司投入到生產活動,除此之外,日本技術人員還為中國的技術人員傳道講課。
到了後來,這些中國技術人員被分配到各大兵工廠,成為了不亞於吳運鐸的技術骨幹。
1948年年初,大連建新公司約生產炮彈44萬餘發,無煙火藥369噸,雷管,引信,藥筒等武器零件,更是數不勝數。
也是這一年,全國各大戰場上的戰役規模紛紛擴大,後勤補給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於是大連建新公司不斷地增添裝置,生產炮彈武器裝備,為全國戰場都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
例如華東戰場,當時的華東戰場拉開強強對決。
為了支援華東戰場,大連建新公司將武器彈藥從大連港口秘密裝上船隻,跨越渤海海峽,經過國民黨的重重封鎖,送到了山東半島的港口。
隨後山東膠東根據地的軍民用著自家的小推車以及牛車馬車,自發組織起來一支巨大的運輸隊伍,將大連建新公司的炮彈武器運往了需要的前線上。
例如粟裕所在的碾莊、豫東、陳官莊,包括之前的孟良崮等等,在華東戰場的各個地方,大連兵工廠都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因為強有力的後援支援,粟裕在淮海戰役中絲毫沒有因為裝備武器犯愁。
縱使第二階段圍攻黃維艱難,但是粟裕依然分兵陳士渠帶著三個縱隊的力量去支援中野,這就是後勤力量充足帶來的優勢。
後來淮海戰役勝利後,粟裕專門給大連建新公司的經理,也是華東局財委副書記朱毅寫通道謝:
“朱毅同志,非常感謝你。你們做的威力很大的炮彈,保證了我軍取得淮海戰役的勝利。”
後來粟裕在總結淮海戰役勝利的因素的時候,再一次提到了兵工廠後勤帶來的優勢:
“華東地區的解放,離不開山東的小推車和大連的大炮彈,是與東北的軍工有密切的聯絡。”
由此可見,大連建造兵工廠實在是收益頗豐。
隨著全國解放,大連建新公司這家兵工廠也完成了它的光榮使命,1950年5月,大連建新公司宣佈停產。
在大連建新公司成立的這三年期間,根據不完全統計,大連建新公司生產了:
75mm炮彈54萬發、藥筒26萬個、迫擊炮1400餘門,衝鋒槍1500餘支,雷管24萬個......
就是這些強有力的後勤支援,為華東戰場、東北戰場以及全國戰場都提供了有力的武器支援。不過我們千萬不要忘了:
若不是毛主席的決定,大連兵工廠也不可能誕生;
若不是肖勁光的前後操勞,大連兵工廠也不可能運作;
若不是劉亞樓與蘇軍談判,大連兵工廠不可能投入生產;
......
還有山東人,東北人,乃至是日本人,若不是大家的辛苦付出,淮海戰役乃至其他戰役的勝利也不可能現世。
前因後果,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或許早就在每件事情上體現出來了!
宣告:本文為頭條號簡史檔案館原創文章,任何未經允許的轉載、抄襲、洗稿行為發現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