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一起復盤一下1950年朝鮮戰爭開始前南北朝鮮國力、軍力情況,力求讓大家對朝鮮戰爭有個更全面、直觀的認識。
國力方面
北朝鮮國土面積佔半島面積58%,耕地面積佔半島耕地面積40%,水、鐵、煤、鎢等礦產資源豐富,而且擁有半島唯一的石油資源、水電站與水泥工廠,具備工業基礎,可以生產大部分工業品,人口900萬。
南朝鮮國土面積佔半島面積42%,耕地面積佔半島耕地面積60%,除糧食外其他資源均需要外部援助,人口2100萬。
軍力情況
北朝鮮軍的編制、訓練、裝備都參照蘇聯並由蘇聯提供,至1950年6月初,北朝鮮地面兵力總數達15萬人,其中有8.9萬名訓練有素的戰鬥部隊。包括8個滿員師和2個半員師,全都由蘇聯高階軍事顧問加以訓練,另有坦克150輛,火炮600門,飛機80架左右。
在南朝鮮,對抗北朝鮮軍隊的地面部隊總人數為9.8萬人,其中戰鬥部隊約有6.5萬人,裝甲車27輛(配37毫米炮)、火炮89門、飛機32架(實用機僅10架)編成8個師,沒有坦克。
北朝鮮的軍隊編制
一個整編師是1.1萬人,下轄三個步兵團,每個團、營都裝備迫擊炮、反坦克炮,團級編制還有4門76mm榴彈炮,裝備均為1948--1950年期間的蘇製品,基本就是二戰蘇軍師的縮小版,不過火力還是很強勁的。
南朝鮮部隊的編制
一個整編師是1萬人,下轄三個步兵團,部隊只有部分受到訓練,武器裝備僅有M-1步槍、卡賓槍、迫擊炮、榴彈炮和無威脅性的反坦克火箭炮。沒有中程大炮,也沒有無後坐力的步槍,空軍有22架教練機和聯絡機。1950年6月11日,靠近邊界的4個南朝鮮師中,僅有1個團進入防禦陣地,這些師中有1/3計程車兵在家幫忙收莊稼。其餘團隊在10-30英里外作為後衛預備隊。
北朝鮮軍戰前8個滿編師和2個半員師
第1師:創建於1947年3月,指揮官由蘇聯回國的軍官組成
第2師:與第一師同時建立,軍官與兵員大部分都是從中國回國的老兵。
第3師:精銳師,創建於1948年2月,大部分軍官從蘇聯回國。
第4師:精銳師,軍官大部分從蘇聯回國,有個兵團參加過中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第5師:原中國四野164師,營級以下由朝鮮人編成,1947年7月撤銷番號回到朝鮮
第6師:原中國第166師,是1942年從日本關東軍逃亡的朝鮮人集中起來編成的師,經歷過抗日戰爭
第7師:原中國第139、140、141、156師中的朝鮮人回國編成,該師有1.2萬人,開戰後不久改稱第12師
第15師:1950年3月,指揮官大多是從蘇聯回國的軍官,距開戰僅三個月成立,部隊缺乏訓練,戰鬥力不強
戰前北朝鮮兩個簡編師
第10師 :以從中國東北迴國部隊為基幹編成,創建於1950年3月,只有6000人
第13師:與第10師情況差不多,編於1950年6月
北朝鮮的8個滿編步兵師,除第15師是因為戰前不久編成,訓練不充分以外,剩下7個戰鬥力還是可圈可點的。
南朝鮮戰前8個師
第1師:白善燁(偽滿洲國軍隊出身)
第2師:師長李亨根(日本名松山武雄 日軍出身,參加過中國豫湘桂會戰)
第3師:無炮兵和工兵,駐紮在大邱附近,此時任務為圍剿游擊隊。
第5師:師長李應俊(日本名香山武俊 日軍出身)
第6師:駐紮中部山嶽地帶,有炮兵
第7師:師長劉載興(日軍出身)
第8師:東海岸守備師,有炮兵
首都師:師主力是儀仗隊師主力是儀仗隊
高階軍官方面
北朝鮮的軍官大多數是從蘇聯、中國回國,日本陸軍學院、偽滿洲軍隊出身的均未錄用。
例如:
第6師師長方虎山就有東北抗聯、蘇聯留學、參加抗日的經歷,系八路軍出身
第2師師長崔賢,參謀長徐波等團級以上幹部,大都如此。
南朝鮮的軍官有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有出身日本志願軍的。
例如:
南朝鮮陸軍參謀總長蔡秉德就是日本士官學校第49期要塞重炮兵科畢業,畢業後加入日軍服役。
兵員方面
北朝鮮的兵員近三分之一以上擁有抗戰、解放戰爭經歷,整體來說戰鬥力是頗為強悍的。
南朝鮮的兵員大多是二戰中在日軍服過役的
最後整理一下南北朝鮮部隊的武器裝備部署,讓大家更加直觀的瞭解一下
北朝鮮
野戰炮 76口徑 48門
122口徑 12門
反坦克炮 48口徑 42門
迫擊炮 60口徑 108門
81/82口徑 81門
120口徑 18門
南朝鮮
野戰炮 105口徑 15門
反坦克炮 37口徑 數量不明
57口徑 18門
迫擊炮 60口徑 81門
81/82口徑 36門
注:
北朝鮮有坦克、飛機數量佔據絕對優勢,
機槍數量比為7:1
半自動步槍比為13:1
雙方海軍均只有一些巡邏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