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8月14日,29年前的今天,伴隨著一陣撼天動地的巨響,長征二號E捆綁式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託舉著“澳賽特B1”衛星一飛沖天,現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這場勝利來之不易。
就在那一年的3月22日,在下達“點火”口令後,火箭並未起飛,該中心科技人員奮勇“逆行”,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澳星保衛戰。
“緊急關機!”當時,火箭的6臺發動機以近2000攝氏度的高溫噴射著火焰,整個發射場被棕黃色的煙霧所籠罩,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
千鈞一髮、十萬火急!火箭已經擺脫了發射塔架的固定,完全靠發射臺的四個支點支撐著400多噸的箭體。由於出現故障,推力不均勻,火箭已錯位近10公分,如不及時固定支撐箭體的四個防風拉桿,隨時都有傾倒的可能,一旦倒下,發射場將成為一片火海。
生與死的考驗擺在人們面前,誰去排除險情?霎時,發射場的人們沸騰了,黨員、科技工作者積極請戰,場面感人至深。
關鍵時刻,發射測試站地面裝置系統指揮員丁賢俊帶著搶險隊員衝到發射架下,由於發射臺周圍氣浪太大,煙霧很重,根本無法靠近,大家就臂挽著臂,你靠著我,我推著你,強行撲進氣浪之中。發射臺操作手王招華負責固定火箭,經灼烤過的發射臺讓他的鞋底“吱吱”作響。
火箭被固定住了,但是火箭電源插頭還沒有拔掉,電爆管和引爆器等火工品也沒有取出來。此時,若因某種原因產生靜電,或者外界偶然出現干擾訊號,火箭隨時有可能發生爆炸。因此拔掉火箭上的電池插頭,把電爆管取出來,是確保火箭、衛星安全的又一個關鍵環節。
可是要在這時候拔掉火箭上的電池插頭,取出電爆管,很不容易。這些火工品都是在火箭體內,人只有從40釐米見方的艙口爬進去。過程中,搶險隊員們來不及搭工作梯,就一個個踩著肩膀向上爬;沒有顧上戴防毒面具,就用衣衫和手巾堵住嘴;沒有照明燈,就在黑暗中靠平時的經驗摸索著幹。
毒氣、烈火、火工品爆炸,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戰鬥。這場戰鬥,比槍林彈雨的戰場更殘酷,比搶險救災更艱難。但西昌航天人就是在這樣殘酷、艱難的戰鬥中,用智慧、用鮮血、用生命保住了澳星、保住了火箭、保住了發射場,創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蹟!
那一天,中心陸續收到全國各地發來的電報,其中絕大多數包含著鼓勵、鞭策、理解之情,表達了對中國航天事業的極大關注和支援。
南開大學物理系的4位同學來電說:雖整裝而未發,功仍不可沒。國人共勉,來日定聞銀箭扶搖直上九萬里;貴州凱里一市民來電:悲痛過後,再祝你們澳星發射成功;湖南師大附中同學來信:我們是即將畢業的高三學生,驚聞澳星首次發射未成功,心情無比沉重。我們深知此次發射任務艱鉅,意義深遠,你們身負重擔,但我國以往衛星發射的良好記錄和你們無私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使我們堅信你們必將獲得最後的成功,請相信全國人民是你們堅強的後盾,我們的心緊緊相連……
類似的電報、信件還有很多。
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8月14日7時,這顆衛星在西昌再次發射,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那一刻,航天工作者們歡呼雀躍,激情相擁,熱淚盈眶。
“中心在艱難中生根、在苦難中磨礪、在大難中成長,不僅是從勝利走向勝利,更多的是從挫折中奮起。”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董重慶表示,“不論是在保衛澳星、加註洩回、地震逆行等危急時刻,還是在長期處於高密度的關鍵時期,一代代西昌航天人總是越是艱險越向前。迄今為止,中心共為澳大利亞、白俄羅斯、玻利維亞、阿爾及利亞等16個國家和地區成功發射30多顆衛星,架設出一條‘太空絲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重要貢獻。”
來源:我們的太空
作者:黃國暢
編輯:麻雨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