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介紹紅25軍軍史的文章有很多,但大多過於簡短,很多地方也敘述不清,比較含糊,一些文章更是漏洞百出,顯然是在對紅25軍軍史缺乏瞭解下就輕易成篇。出於對紅25軍軍史的濃厚興趣和對這支部隊的崇敬之情,作者花了一些功夫把紅25軍軍史從頭捋順一下。
這篇文章並非紅25軍“全史”,而是一部“簡史”。我相信,這篇文章雖然不是目前可見紅25軍軍史最全的,但也算是條理最清晰的文章之一。
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自1931年10月正式成立,到1937年8月紅軍改編,走過了六年的光輝戰鬥歷程,是一支極富傳奇色彩和具有輝煌戰績的英雄部隊。
在我軍軍史上,紅25軍是被單獨列出來的,和紅軍三大主力並列。
從編制上來說,最初它隸屬於紅四方面軍,但研究軍史的人,一般都會把紅25軍單獨視為一支紅軍部隊。解放軍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編輯撰寫和出版軍史叢書時,也是將紅25軍戰史單獨成冊,並沒有列入紅四方面軍戰史中。這種被軍史單獨書寫的地位,是紅25軍將士用鮮血和生命,以及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奠定的。
紅25軍的歷史,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初建階段(1931年10月到1932年10月)
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是以黃(安)麻(城)起義、商南(商城南部)起義和六(安)霍(山)起義的一部分工農武裝為基礎,建立於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一支紅軍。
1931年10月25日,根據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軍委會的決定,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在皖西六安麻埠正式成立,曠繼勳任軍長,王平章任政治委員。部隊轄第73、第74、第75師,共有9個團,番號從第217團至225團,全軍共12000餘人。
第73師成立於1931年10月,師長劉英,政治委員吳煥先。第74師成立於1932年5月中旬,師長江明國,政治委員戴季英。第75師成立於1932年3月上旬,師長廖榮坤,政治委員戴克敏。
紅25軍有老紅25軍和新紅25軍之分,此時成立的紅25軍是老紅25軍,也就是後來長征到陝北的新25軍的前身。
紅25軍建立初期,相繼參加了商(城)潢(川)、蘇家埠、潢(川)光(山)等戰役和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反“圍剿”鬥爭,紅25軍一部隨同紅四方面軍主力浴血奮戰,一部在皖西北地區英勇抗擊敵人,經受了鍛鍊與考驗,部隊的政治素質、作戰能力、戰鬥作風等都有很大提高,充分發揮了主力紅軍的作用。
第二,堅持鄂豫皖鬥爭階段(1932年11月到1934年11月)
1932年10月,由於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鬥爭形勢十分嚴重,紅四方面軍主力向川陝地區實行戰略轉移,紅25軍73師在時任師長王樹聲的帶領下,隨紅四方面軍總部一同撤離鄂豫皖蘇區,第74師被編散,留下第75師。
危急關頭,根據中共鄂豫皖省委決定,第75師與紅9軍27師及部分地方武裝重新組成紅25軍,繼續堅持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重建後的紅25軍,軍長吳煥先、政治委員王平章,轄74師(由原紅27師改編)、75師,部隊有第220、第221、第222、第223、第224團共五個團,全軍約7000人。
重建後的紅25軍,在遠離主力的情況下頑強地堅持鬥爭,打退了國民黨發動的針對鄂豫皖蘇區的“清剿”,經過連續戰鬥,取得了郭家河、潘家河、楊泗寨等戰鬥的勝利,鞏固了鄂東北中心區,初步打開了皖西北地區局面,當地群眾的革命熱情又重新高漲了起來。
1933年4月,皖西地區的紅28軍縮編為73師,併入紅25軍。紅25軍經過整編,下轄73師、74師、75師,全軍發展到12000人,重建後的紅25軍已成為堅守鄂豫皖蘇區的主力部隊。
雖然在軍事鬥爭上取得重大勝利,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的干擾無時不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盲目強調進攻、要求奪回失地,使得後來圍攻七里坪時遭到重大失敗,不得不轉戰鄂東、皖西,造成部隊減員嚴重,師和團進行了縮編,全軍只剩3000餘人。
雪上加霜的是,鄂豫皖省委又錯誤地進行了幾次“肅反”,紅25軍副軍長兼73師師長廖榮坤、75師師長姚家芳等人被錯殺,這是紅25軍歷史上一個極為慘痛的教訓。
1933年10月,紅25軍進行了一次分兵,主力留在鄂東北地區鬥爭,一部分由徐海東帶領去了皖西重建28軍。在挫折面前,紅25軍、紅28軍吸取教訓,不與敵人拼消耗,而是積極展開外線游擊戰,尋機殲滅敵人。兩部相互配合,共同與敵人鬥爭,幾經苦鬥,大別山的紅旗一直屹立不倒。
1934年4月,紅25軍在河南商城與紅28軍會師,紅28軍縮編為84師重新編入紅25軍。此時的紅25軍軍長徐海東,政治委員吳煥先,全軍編為75師、84師,共3000多人。
第三,長征階段(1934年11月到1935年9月)
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紅25軍召開了花山寨會議,決定根據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的指示,全軍實行戰略轉移。
長征時,紅25軍全軍編4個團:第223團、第224團、第225團和手槍團,由黨中央派來的程子華同志擔任軍長,徐海東任副軍長,政治委員吳煥先。此時全軍2980人。
鄂豫皖省委常委高敬亭沒有隨軍長征,而是留在當地,帶著不足2000餘人,獨立堅持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
紅25軍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由何家衝出發,越過平漢鐵路,擺脫國民黨軍30多個團的圍追堵截,進入桐柏山區。在惡戰獨樹鎮後,進入伏牛山區。1934年底,紅25軍在突破豫陝交界處的鐵鎖關後進入陝南境內,經庾家河戰鬥,在付出了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受傷的均負傷的代價後,打垮了20倍於己的敵人的瘋狂追堵,使蔣介石“3個月內消滅紅軍”的企圖徹底破產。
停留鄂豫陝期間,紅25軍建立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這在長征的各支紅軍中僅此一例。
1935年7月,為配合中央紅軍的北上行動,紅25軍又踏上征途,馳騁於隴南、隴東地區,截斷西安到蘭州的公路,在甘肅涇川的四坡村戰鬥中,吳煥先政委犧牲。
1935年9月15日,紅25軍到達陝北延川縣永坪鎮,成為勝利完成長征的第一支紅軍,這時全軍共有3400多人。
紅25軍與陝北的紅26、紅27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徐海東任軍團長,程子華任政委。原紅25軍改編為紅十五軍團75師,師長張紹東,轄223團和225團。
永坪會師
第四,轉戰陝晉甘寧階段(1935年9月到1937年8月)
紅十五軍團成立後,接連取得勞山戰役和榆林橋戰鬥的勝利,鞏固和擴大了陝甘革命根據地。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主力到達陝北吳起鎮。與中央紅軍會師後,紅十五軍團編入紅一方面軍。
為加強紅十五軍團的各級領導,中革軍委先後派周士第、王首道、陳奇涵、宋時輪、黃鎮、唐天際、楊奇清、周碧泉、伍修權、畢士悌等一批軍政領導幹部到紅十五軍團工作。
在紅一方面軍的直接指揮下,部隊參加了直羅鎮戰役,繼而參加東征、會寧、山城堡等戰鬥。1936年4月轉戰山西期間,原紅25軍部隊擴編為73師(師長張紹東)、75師(師長田守堯),共有第217、第218、第219、第223、第224、第225團共六個團。
西安事變後,在楊虎城的信任和要求下,徐海東率該部南下陝南,防止國民黨中央軍向西安的進攻,促進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1937年8月,紅十五軍團奉命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15師344旅,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出師抗戰。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25軍經歷了極其艱難、曲折而又光輝的戰鬥歷程,克服重重困難,戰勝千難萬險。
幾年之間,紅25軍先後轉戰湖北、河南、安徽、陝西、山西、甘肅、寧夏等省區,大小戰鬥數百次,殲滅敵人正規軍8萬餘人及大量地方反動武裝,使紅25軍由一支弱小的紅軍隊伍發展鍛鍊成為一支英勇善戰的革命武裝,從一支偏師成長為主力部隊,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上就是對紅25軍歷史進行的一番簡要介紹。
紅25軍之所以能夠成為與三大主力並列的部隊,很重要的一點在於長征的關鍵時刻,紅25軍成為中央紅軍北上的先導,為把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建在西北建立了特殊的功勳。
1935年7月,紅25軍在鄂豫陝邊區時獲悉了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川西會師並準備北上的訊息。是選擇南下與四方面軍主力會合,還是北上從戰略上策應中央紅軍,成為擺在紅25軍全軍將士面前的關鍵決策。
從編制序列來看,紅25軍出身於紅四方面軍,如果選擇南下無可厚非。但當時張國燾正在密謀分裂黨和紅軍,另立“第二中央”,如果紅25軍南下後將不得不聽命於張國燾,淪為張國燾的“跟班”,張國燾也將多出一份力量來對抗黨中央,這將對中國革命的前途命運造成不堪設想的嚴重後果。
這時,鄂豫陝省委收到交通員帶來的中共中央數月前發出的檔案。代理鄂豫陝省委書記、紅25軍政委吳煥先毅然決定北上陝甘,集中力量鞏固陝甘蘇區,配合紅軍主力在西北的行動。
這一決定完全符合中共中央、毛澤東率領主力紅軍北上抗日的戰略意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長征的成敗,也由此奠定了紅25軍在我軍軍史上的獨特地位。
無怪乎幾十年後,韓先楚在一次吳煥先的座談會上還說:“政委的決定,挽救了紅25軍,也挽救了我們所有人。”
紅25軍是名副其實的“娃娃軍”,長征時紅25軍的官兵平均年齡也是當時最年輕的。年紀最大的副軍長徐海東不過34歲,軍長程子華29歲,軍政委吳煥先只有27歲,團營以下幹部和戰士們都是20歲左右的青壯年。
這樣一支年輕的部隊充滿了革命的熱情和朝氣,也為中國革命輸送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從最早擔任過軍長、軍政委的曠繼勳、蔡申熙、王平章,到後來擔任軍領導職務的吳煥先、徐海東、程子華等,都是在黨史軍史上值得濃墨重彩書寫一筆的人物。
被譽為紅25軍軍魂的吳煥先是黃麻起義的領導人和鄂豫皖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軍政雙全,培養了無數優秀的黨政軍人才。吳煥先犧牲時年僅28歲,他的英年早逝是中國革命的重大損失。
吳煥先犧牲50年後,韓先楚將軍在撰寫《回憶紅25軍政治委員吳煥先同志》一文時還由衷地感嘆道:政委如要活著,“那不得了!”
吳煥先犧牲後繼任軍長的徐海東有“中國的夏伯陽”、“徐老虎”之稱,全身20餘處戰傷,全家66人慘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毛主席說:“我們黨為革命犧牲最多的就是徐海東同志”,並讚揚他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階級的一面旗幟”。
1935年底,中央紅軍在陝北衣食無著。徐海東把25軍家底的7000元大洋拿出5000元,幫助中央紅軍度過最難熬的冬天。1939年後徐海東因病遠離戰場,1955年授銜時毛主席特意點將徐海東授大將軍銜,名列大將第二。
紅25軍走出了97名開國將軍,徐海東大將、韓先楚上將、劉震上將、劉華清少將(1988年授上將)是紅25軍優秀將領的傑出代表人物。紅25軍出身的開國少將王誠漢、周世忠在建國後曾任大軍區司令員。戴季英、鄭位三等在黨內具有很高地位的老同志,也曾在紅25軍長期工作並擔任重要領導職務。
紅25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的“種子部隊”,和紅25軍有淵源的部隊太多太多。
部隊改編為八路軍後,原紅25軍成為八路軍115師344旅,其中紅73師改編為687團,紅75師改編為688團,全旅6200餘人。
當年經歷浴血征程保留下來的紅軍團、紅軍連是八路軍的精華,後來的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有很多部隊都是從這支傳奇的紅25軍發展起來的,如新四軍第3師、解放軍第39軍。
紅25軍長征時,曾分別留下領導幹部和部分武裝力量堅持在鄂豫皖、鄂豫陝革命根據地進行遊擊戰爭,這些武裝後來分別發展成為新的紅28軍和新的紅74師。紅28軍後來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紅74師編為八路軍115師留守處炮兵營、輜重營,後改為警備第4團。
早先跟隨紅四方面軍主力離開鄂豫皖的老紅25軍73師,進入川陝後改編為紅31軍,以王樹聲大將為軍長,1937年8月部隊改編成為八路軍129師386旅。
從新老紅25軍、28軍走出的戰將和發展出來的部隊可以著成一部書,它的“後裔”遍佈全軍,紅25軍不愧是“百將之師”。
紅25軍在近6年的英勇鬥爭中,先後有蔡申熙、王平章、沈澤民、徐寶珊、吳煥先等幾千名黨的兒女,為中國革命事業取得勝利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從紅25軍重建到長征結束的4年間,歷任省委書記、軍長、軍政治委員的9人中,有2人積勞成疾早逝,3人壯烈犧牲,3人負過重傷,他們的英名永垂史冊。
紅25軍的歷史是和鄂豫皖、鄂豫陝、陝甘寧等革命根據地的人民鬥爭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它是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組成工農武裝、建立農村根據地、進行英勇戰鬥的歷史。紅25軍的榮耀和輝煌,是中國工農紅軍光榮歷史的一部分。
歷史會銘記這支偉大的傳奇部隊、英雄部隊、功勳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