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中央軍委下達了更改現有野戰軍番號的決定,由之前的以地域命名改成了後來的以序號命名,也就有了我們後來所知道的解放軍五大野部隊:第一野戰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第四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那麼如果對這五個野戰軍部隊進行排名,哪個野戰軍實力最強?誰會排在第一位呢?
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還請各位幫忙“長按2秒點贊按鈕”來個強烈點贊。並且“關注”一下,以後常來,不迷路。
第一野戰軍(原西北野戰軍),司令彭德懷
一野部隊的主體是紅軍時期的賀龍元帥第二方面軍,抗日戰爭時期的120師,解放戰爭時期的西北野戰軍。這支部隊1947年正式組建時只有4.5萬人,作戰主場從名字中也能知道,一直在西北地區作戰,等到1949年正式改番號為第一野戰軍時,兵力已經壯大到了15.5萬人,可見當時的解放軍部隊即便是在人口較少的西北地區發展的速度也是十分迅猛的。
同時我們也要知道,西北地區人口偏少,一野的兵力發展如此之快,確實有點不可思議,實際上一野的新進兵力來源主要是國民黨俘虜及起義部隊,而一野在西北的主要對手是西北王胡宗南下屬的部隊,這支部隊在國民黨隊伍中並不算是裝備精良,因此一野在作戰中繳獲的武器等戰利品也十分有限。
第一野戰軍雖然裝備稍差,人也不算多,但其作戰能力不容小覷,負責統領這支隊伍的是彭德懷元帥,曾經創下了三戰三捷的豪舉,經常性的以少勝多。解放戰爭勝利後進行殲敵數量盤點,一野共計殲滅51萬3000餘人,其中胡宗南部隊、馬家軍都是第一野戰軍的手下敗將。比較出名的將領像王震、許光達、楊得志等都出自於這個隊伍。
第二野戰軍(原中原野戰軍),司令劉伯承
對於這支部隊,其實有個更響亮的名字——劉鄧大軍。劉鄧大軍的戰績不用多說,不管是哪個作戰時期,都有著不錯的戰績。主帥劉伯承元帥也是一位十分有造詣的軍事指揮家。
第二野戰軍的前身為紅軍時期的紅四方面軍,也是抗戰時期的129師,解放戰爭前期的晉冀魯豫野戰軍,這隻隊伍的大多數人都來自四川,是解放軍部隊裡的川軍部隊,因此讓同是川蜀地區出身的劉鄧二人統領也是正常操作。
二野自1946年開始就在晉冀魯豫一帶作戰,當時的兵力就有27萬人之多,但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嚴重的損失,在1947年挺進中原時,當時的兵力已經縮減到了12萬人,直到1949年年初,才恢復到28萬人左右。
從裝備上看,二野的作戰區域更為靠近前線,所面臨的敵人也就更強,裝備更好,前期也繳獲了不少武器,但絕大多數都在1947年左右的這段時間遺失,正因如此,在解放戰爭前中期的這段時間裡,二野有過一段的沉寂,直到淮海戰役時,才在三野的幫助下,恢復了大部分兵力。
不過,即便二野曾經遇到了不少困難,但依舊沒有影響其頑強的戰鬥力。據統計,二野的殲敵數量已經達到了恐怖的230萬人左右,更是和三野一同殲滅了國民黨隊伍中裝備最好的黃維軍團,可見其戰力不容小覷。
二野是個人才輩出的部隊,除了兩位統帥和陳賡大將,比較有名的“瘋子”王近山也在這個隊伍中,據說王近山是知名影視作品《亮劍》中李雲龍的原型,除此之外還有陳錫聯、王樹聲、楊勇、陳再道、秦基偉、李德生等人。
華北野戰軍,中央直屬部隊,司令聶榮臻
華北野戰軍在五個野戰軍部隊中的地位比較特殊,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階段後,中央決定將原晉冀魯豫軍區和晉察冀兩個軍區合併為華北軍區,也就是華北野戰軍的由來。這支部隊由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直屬管轄,地位也屬於各大解放區之首。
這支隊伍的兵力多數都是之前的八路軍部隊,是聶榮臻元帥在五臺山建立根據地後的原班人馬。與其他野戰軍作戰區域較為固定的特點不同,這支中央軍隊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機動部隊,也可以理解成“哪裡需要哪裡搬”。
華北野戰軍不管是軍事實力還是武器裝備,都是比較不錯的,地理位置好,坐擁資源豐富的各大省份,又處於交通樞紐地帶,不論是武器還作戰實力都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其兵力在平津戰役後人數達到巔峰,約為27萬人。
華北野戰軍也參與了不少作戰,但因其是機動部隊,所以很多時候並沒有在某地擁有更為顯眼的知名作戰,解放戰爭中的清風店戰役和石門戰役都是華北野戰軍的手筆。平津戰役中,前期在消滅傅作義部主力35軍的戰鬥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縱觀整個解放戰爭,華北野戰軍的殲敵數量並不算多,約有70萬左右,但都是比較關鍵的戰役,對解放全國功不可沒。華野軍的知名將領很多,如徐向前元帥、羅瑞卿、楊成武等人,還有部分原國民黨知名將領陶峙嶽、董其武、陳明仁等。
第四野戰軍(原東北野戰軍),司令林彪
(林彪元帥)
四野的兵力和戰鬥力在抗戰階段是出了名的驍勇,很少有敗績。放眼所有野戰部隊,四野不管是人數還是裝備幾乎是全軍最好的。1947年的時候,兵力就已經超過了40萬,到了1950年年初的時候,人數更是高達驚人的150萬人。
這支隊伍的指揮官是林帥,在作戰風格上比較細膩,他指揮的戰役是出了名的勝利多,傷亡少。抗日戰爭後期林帥去了蘇聯養病,回來後就直接擔綱大任空降到東北,指揮重要作戰。
四野的前身部隊是山東軍區主力115師,新四軍的第三師,內部多是從紅軍時期就繼承下來的老底子,從人數上就可以看出和其他野戰軍的差距和不同,是名副其實的王牌軍隊。四野的主戰場是在東北地區,知名的遼瀋戰役、平津戰役都是在四野為主力部隊的作戰。
這支作戰強悍,兵強馬壯的部隊共計殲敵188萬餘人,在歷史上這支部隊一度被人稱作解放軍五個野戰軍中實力最強的部隊。佔據東北這樣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國民黨統治力不強的地區,更是接受了前日本關東軍100多萬人的精良裝備,要知道,日本人在東北地區扶植偽滿洲政權多年,更是將我國的東北當成了自家的後花園,在這裡投入了大量的兵力、物力,四野能接收到這一部分力量,本身就需要有極強的吐納量,因此後期達到150萬兵力也就不足為奇了。
四野也是人才輩出的部隊,當時四野司令林帥的手下更是人才濟濟,當時的政委是羅榮桓元帥,還包括瞭解放軍空軍的創始人劉亞樓、第一代海軍部隊創始人大將肖勁光,以及譚政、鄧華、陳伯鈞、黃克誠、洪學智等人。
第三野戰軍(原華東野戰軍),司令陳毅,代司令粟裕
盤點到這這裡,可能很多人就要疑問了,按理來說林帥的四野就是最強了,難道有哪個野戰軍比四野還強?這個排名其實對於大家來說,都是自己有自己的理由。
三野的指揮官是陳毅元帥,但是絕大多數作戰都是代司令粟裕進行指揮的,粟裕的軍事指揮才華不必多說,林帥都對其大為敬服,從無敗績,還感嘆“粟裕打的都是神仙仗”。
三野的前身是紅軍時期在南方地區的留守部隊,抗日戰爭時期的新四軍,以及解放戰爭時期的華東野戰軍和許世友上將領導的山東軍團一部。與四野多數都是從蘇聯手中接收到了的精良裝備不同,三野的裝備都是真刀真槍打出來,靠的是從敵人手裡繳獲的,擁有大量國民黨手中的精良美式裝備,還有自己的海軍,單從這一點看,就不得不佩服三野的作戰和“斂財”能力了。
從兵力人數上看,80萬人也僅次於四野,秉承著“有多大碗吃多大飯”的原則,靠著繳獲裝備就裝備了80萬人中的大部分人,實屬不易。但三野的作戰能力更為出名,單就解放戰爭期間,三野就參與了七戰七捷、魯南戰役、殲滅74師、豫東戰役、淮海戰役等知名作戰,殲敵人數更是創下了解放戰爭時期五個野戰軍部隊的最高紀錄——245萬人,國民黨的五大主力部隊,被三野消滅了其中的三個。
三野的這些含金量超高的戰績與粟裕大將的英明指揮是分不開的,要知道粟裕大將的身體一直不太好,頭痛的老毛病十分嚴重,這些知名戰役都是粟裕大將帶兵指揮的,能取得這樣輝煌的成果,更凸顯其獨特的軍事指揮才華,同時三野也是解放戰爭時期的“威猛之師”。
五大野戰軍都是解放軍部隊的寶貴財富,正是有他們的存在,才有了後來的新中國,不論誰在前誰在後,它們都是中國人民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