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孫位 高逸圖 絹本設色 縱45.2釐米橫168.7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唐代畫家
姓名:孫位
別名:孫遇、會稽山人
生卒年:不詳,公元九世紀
朝代:唐代
民族:漢族
籍貫:原籍會稽(今浙江紹興)
代表作品:《說法太上像》、《維摩圖》、《神仙故事圖》、《四皓弈棋圖》、《高逸圖》等
孫位繪畫創作成就卓著。“善畫人物、龍水、松石、墨竹,兼長天王鬼神”。所作皆筆精墨妙,雄壯奔放,情高格逸。擅壁畫、絹褚,功力精深華妙,允稱集大成者。孫位初以畫龍水最為著稱, 與張南本善畫火併稱於世,蜚聲於時。
孫位畫龍水並不描摹一潭死水、一條僵臥靜龍,他銳意表現水的氣勢、龍的動態,以求達到濁浪排空、龍飛蛟躍,捲起千堆雪的壯觀藝術效果。故“畫水,必雜山石,為驚濤巨浪”,“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盡水之變,號為‘神逸’”。曾在蜀中應天、昭覺、福海等寺院畫過不少壁畫,俱筆簡形備,氣勢雄偉。
卷首有趙佶瘦金書題“孫位高逸圖”五字。畫身及前後隔水黃絹上鈐有“雙龍”、“御書”、“政和”、“宣和”、“睿思東閣”等收藏印,並見於《宣和畫譜》著錄。無論從作品的題材還是繪畫風格來看,孫位與顧愷之是有著密切的聯絡的。所以說孫位的《高逸圖》是顧愷之《七賢圖》畫本的嫡傳,也是極其可能的。但孫位是一位“情格高逸”的畫家,決不僅僅侷限於顧愷之一人。在《高逸圖》中,人物衣褶的用筆圓勁凝練,調暢自如,轉折之間顯得剛勁有力,這類筆法又顯然是從張僧繇“骨法奇偉”的鐵線描線形中脫化出來。
《高逸圖》並不能完全代表孫位的繪畫藝術風格,據文獻記載,孫位確實還有一種粗簡狂放的畫格。這就是《圖畫見聞志》裡記載的“筆鋒狂縱,形制詭異,不以博採為功”,“鷹犬之類,皆三五筆而成”。這種格調與傳世的《高逸圖》比較,風格顯然不同。
孫位的人物、松石、墨竹畫風格成就從《高逸圖》中可見一斑。“竹林七賢”早在孫位以前已有多人畫及,但孫位在處理這一傳統繪畫題材時,並不步人後塵呆板泥古,他充分運用自己的藝術構思,重新調整前人畫面佈局,尤注重刻畫人物神情氣質。如新增的四侍童使圖上人物參差有致,富有生活氣息;四賢姿容笑貌,眼神表達得深刻含蓄細膩。
若說南朝壁畫著眼於人物外表特徵描繪,《高逸圖》則不簡單地因襲舊作傳移摸寫。孫位傾注自己藝術匠心,特出新意,更重視挖掘人物內在心理活動。四賢經他再創造,充分體現出恬淡靜穆與無為的道家自然主義氣息,風致特異;志尚清遠之貌,淡泊守志之態躍於絹素,完全從“狀貌”程度提高到“傳神”高度,這正是孫位在人物畫方面的發展與成功。孫位畫“松石墨竹,筆精墨妙”,《高逸圖》中點綴環境的槐、柏、竹、石、芭蕉等物還展示了他在樹石墨竹表現上的嫻熟技藝,特別湖石皴染完密,意趣俱足,脫盡火氣而入化境,完全沒有初唐時酣古僵硬形態而顯得玲瓏剔透。
《高逸圖》區域性
孫位入蜀後思想兼雜釋、道,好與僧、道往還,凡禪師、長老相請作畫,即欣然應命潑墨揮毫,故天王鬼神等宗教題材系其晚年繪畫創作的主要內容。
孫位繪畫藝術發生在唐末,立足紮根於蜀中,堪稱西蜀畫壇宗匠,“蜀人畫山水人物,皆以孫位為師”,其影響所及促進蜀中繪畫藝術蓬勃萌起,啟發了五代宋初蜀畫新機運,蜀中許多畫工師承孫位,窺其門徑,得其滋養、精髓,得其作畫真諦,形成獨具自己風格的流派畫風,遂致五代蜀中畫壇濟濟多士,新人輩出,而孫位倡導於前,不愧領袖導師。
文字、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