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網訊 10月9日,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主辦的“齊魯文化與中華文明”學術公開課第四講,在山東師範大學千佛山校區舉辦。本次公開課邀請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山東孫子研究會副會長仝晰綱教授擔任主講嘉賓,講座的題目是《三國風雲與諸葛亮奇謀》,研究院全體師生、學校部分本科生參加講座。
在中華民族燦爛的發展歷程中,三國是一個重要的歷史階段。諸葛亮是這個風雲變幻年代中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發明家,可謂“兩漢以來無雙士,三代而下第一人”。在本次講座中,仝晰綱全面分析三國曆史風雲與諸葛亮的精彩人生,深入解讀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對諸葛亮“奇謀為短”的評價,考證這一評價與陳壽“曲筆”之名的關係,梳理諸葛亮歷史形象的嬗變,從而使聽眾深切感受諸葛亮的傑出風采與真實魅力。
講座伊始,仝晰綱以陳壽《三國志》對諸葛亮的評價為切入點,詳細梳理古人圍繞“奇謀為短”持續了一千七百餘年的爭論,明確指出此評價並不是指諸葛亮不善奇謀,而是說他的奇謀相對於政治才幹而言稍有遜色。在此基礎上,仝晰綱考察了這一評價出現的語境和“奇”“謀”兩字的語義,結合諸葛亮生平及其所處時局,從國弱、主昏、將寡、敵強等方面分析陳壽如此評價諸葛亮的成因。仝晰綱聯絡古人批評陳壽“曲筆”的事例指出,雖然陳壽對於諸葛亮的評價客觀中允,但人們出於崇拜英雄、諱言英雄之短的心理,認為陳壽的評價包藏私心,並使陳壽背上了“曲筆”的誣名。最後,仝晰綱著眼於宋代以後儒生價值取向的轉變和民眾對於《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的廣泛接受,進一步分析了“奇謀為短”意蘊的變異以及諸葛亮歷史形象的重新塑造——由申、韓之士轉變為儒家聖賢。
仝晰綱的講座觀點新穎、引證豐富、分析深刻、內容精彩。齊魯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呂文明在總結中高度評價了仝晰綱深厚的史學功底和嚴謹的治學方法,指出仝晰綱圍繞陳壽《三國志》對諸葛亮的評價展開論述,為我們全面瞭解諸葛亮和三國曆史提供了新的思路,對於解讀古代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與演變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聯合網記者 楊帆 通訊員 楊子墨 田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