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八年,中國可謂是用血肉之軀做著殊死拼搏,而當時戰敗的日本,統計傷亡竟遠不及我國的十分之一。
隨著建國後中國軍事實力的不斷壯大,許多人甚至開始猜測,若將1949年的兵力放在抗日時期,是否能夠以絕對的實力碾壓日軍呢?
抗戰時期的軍隊概況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隨著日軍的不斷入侵,原本有保障糧食逐漸變得緊缺,無法養活幾百萬的軍民。
因此在當時中國軍隊的體質與精選出戰的日軍相差甚遠,並且要不斷轉移新的據點,以步行為主的中國軍隊根本來不及休息,體力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再加上當時中國的工業處於緩慢發展的狀態,作戰武器只能靠國外引進,在每日能消耗掉8000支步槍的基礎上,根本就是供不應求。
而正處在工業時期的日本,完全可以做到自產自銷。這種狀況下,因此我軍只能用人海戰術從敵軍手裡截獲武器。
也就是在人海肉搏中,我軍傷亡人數居高不下,舉幾個例子:在忻口會戰中,我軍率領的28萬戰士中,傷亡人數達到10萬人以上,而日軍7萬餘人的軍團裡傷亡僅有2萬多。
在浙贛會戰中,我軍率領的30萬將士與日軍20萬人激戰,結果日軍僅傷亡不足兩萬人,而我軍傷亡人數竟高達25萬人,足以見的我國的抗戰有多麼的慘烈。
但在解放後,就已經完全不同了。
解放後的軍隊實力
首先就是兵力,1949年的解放軍已經達到了550萬餘人,擁有了更加完善的指揮模式,在長久的抗戰中,士兵們也早已熟悉了武器的操作方式,以及軍事作戰的相關技能。
對比抗戰時期的日軍部隊,解放軍已經已超出日軍三百多萬的巨大數量,在人數上就率先取得了優勢。
雖然當時空軍和海軍方面只有少量的老式戰鬥機,主體還是以陸軍為主,但在各個解放區已經有了160家兵工廠,每月可以生產出各種追擊炮44萬發,各種槍支累計超三千支、槍支子彈470萬發,以及上百萬枚手榴彈等。
就拿東北野戰軍部隊來講,東北野戰軍一縱隊中,擁有槍支16000餘支,衝鋒槍近4000支,追擊炮55門以及其他各種炮火。
對比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軍隊,當時我國雖然每個月都能產出一批子彈,但均分到各個士兵手中也就只有2發;而當時的日本軍隊,不僅配備的有望遠鏡、刺刀等裝備,每個人能分配到的子彈數量有120發,並且在17個常備軍中,他們擁有小型坦克以及山炮16門,重機槍96挺等。
若單論步兵軍事裝備,以解放時期的中國吊打日本肯定不在話下。
但前面說到了空軍、海軍方面依舊存在空缺,1949年我軍雖然擁有近百架小型飛機,但能夠操作的相關人員是極少的。
而海軍的一系列炮艦和巡洋艦等,也並沒有很完善的軍隊系統接管。要知道,當時日軍的海軍力量還是很靠前的。
雖然存在短板,但我們經濟方面並沒有被落下,當時的工農產業正呈現持續向上發展的狀態。
隨著耕地面積的不斷擴大,糧食產量逐年提高,早1948年已經達到了1187萬噸,對比抗戰時期漲幅了不止一丁半點,同時貨幣統一的局面,也帶動了經濟發展,這也為戰爭提供了有力保障。
而正所謂內外兼修,才算是真正的強大,因此光有充足作戰武器的軍隊是遠遠不行的,還需要有強大的內部凝聚力才能做到真正的打不散。
這也是1949年的中國擊打侵華日軍能夠完勝的第二個原因。
強大的內部凝聚力
曾經多年的軍閥混戰,中央政府一片混亂,讓人民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中,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
濫發紙幣再加上連年戰亂,無法推動經濟增長,使得帝國主義資本趁機湧入國內。
各地的分裂治理,讓中國四分五裂的同時也讓日本有了可乘之機。
就拿國民黨來說,雖然戰爭時期國共合作一致對敵,且當時國民黨軍事裝備比較出眾。
但在日軍沿隴海線向西進犯時,蔣介石為了阻止日軍前進,直接下令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壩,引發洪水直衝下游,造成上百萬的百姓直接淹死、餓死,使國民黨不得民心。
同時,在最初的同盟會時期,對入黨人員就沒有任何硬性要求,只要是對清政府不滿的人員都可以加入其中,這就造成了後來人心不齊的局面。
而後一些軍閥加入國民黨,僅僅是為了往自己臉上貼金,並非真的信任國民黨,這樣一來,就造成了國民黨長期內訌的局面。
另外土地作為農民生存的一大重要支點,國民黨卻採用各種方式亂開稅種,對人民進行嚴重剝削,進而造成了抗戰時期,隨著軍隊數量的不斷增多,加上戰爭對農作物的摧殘,一度造成了糧食供應不上的局面。
再者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對於腐敗並沒有採取強制措施,軍餉也是能扣則扣,甚至一些有功之臣的軍隊也得不到應得的獎勵,只能自掏腰包練兵。
在如此鬆散的管理之下,官員自然將錢財選擇放在自家腰包中,如此一來,軍人和百姓的收入只得一直徘徊在低處。
長時間的內訌再加上民眾生存沒有被重視,物價居高不下,官員腐敗,這一系列的因素最終造成了國民黨的失敗。
而反觀共產黨,毛主席在共產黨的整個發展過程中,一直秉持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抗戰後方也不忘開荒造田,解決廣大人民的根本需求。
作為農業大國與國民黨長期拖著不辦事的態度相比,共產黨一直實行著減租減息的政策,一直持續到抗戰勝利,並在後續嚴懲惡霸,平分土地,激起了讓老百姓掌握個人利益的意識,使老百姓發自內心的支援共產黨。
畢竟誰能解決問題,自然就能獲得百姓的支援。
國民黨絕大部分士兵的家庭都很貧苦,他們有些還是被強制帶到部隊中的,並且在部隊裡還會被有權利的人肆意體罰。
而共產黨在改造國民黨軍隊時,也是從根本核心出發,先為大家解決了地主惡霸的問題,以“控訴舊社會、控訴舊軍隊”的方法,激起軍中戰士們的政治覺悟,讓他們誠心的加入共產黨。
正是因為有著堅定的信念,強大的精神信仰,才使越來越多的人民加入到中國共產黨中。
可能有人會想起,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呢?拋開戰爭來講,效忠天皇,護衛國家這樣的精神核心,確實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柱,但對於如果失敗,就要切腹自盡這樣的行為,著實會讓這樣的精神蒙上一種瘋狂色彩。
對比我國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行走兩萬五千裡的長征精神以及無私奉獻的雷鋒精神等,他們的武士道精神,需要經常給士兵們不斷進行“洗腦”來鞏固他們的政治思想。
而我們民族的信仰是讓人民團結起來,不到最後一刻永不放棄任何人來保衛國家,也正是這樣的思想,才能在抗美援朝時,在如此挑戰人類勝利極限的環境下,身著單衣,埋身雪地,哪怕被凍成冰雕也依舊保持著戰鬥姿勢不後退。
在這樣的精神之下,豈有打不過的道理?
透過以上兩點的對比後,相信大家心中已經有了部分答案。當然除了有硬實力和凝聚力之外,自然還要有巧妙的作戰技術。
指揮作戰能力
抗戰時期的日本軍隊大多都是靠著強硬的武器裝備和自身強壯的體魄搶到的戰地,仔細研究就能發現,他們並沒有什麼巧妙的戰術可言,並且沒有很遠打的戰略目光,他們只關注眼前利益,因此走的並不長遠。
我方部隊和他們相比,作戰技術明顯要豐富很多,我軍擅長迂迴作戰,分割包圍敵軍也是常見戰術,地道戰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戰術。
再加上解放軍編排有序,可以以排為單位,在游擊戰和運動戰之下均收放自如,根本不怕被打亂,並且有著長遠的作戰計劃和明確方針,在武器和個人狀態以及過硬的只會能力之下,與抗戰時期的日軍作戰,勝利是必然趨勢。
雖然當時日軍在登陸我國國土後迅速開始侵略,但我軍的戰術優勢,是隨時而變的,並且最擅長的便是在戰爭中吸收並學習新的作戰方式,再加上是在我國領土作戰,日軍只能守住固有區域,而後勤部隊早已被解放軍阻斷了去路,無法從後方及時補給的日軍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部隊越變越小,最終被全部消滅。
透過以上的分析,說明了用1949年的解放軍攻打侵華日軍是必然勝利的,並且槍支彈藥以及作戰軍隊,指揮上都已經有質的飛躍的解放軍,吊打侵華日軍更是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