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一線指揮員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好第一手敵情,只有對敵情全面瞭解了,才能在指揮作戰之時靈活應對!戰勝敵人!
隨著歷史車輪的前行,讓我們把時間追溯到1922年。自辛亥大事件後,在短短的幾年裡,四川軍政大權更迭竟達9次以上,各路地方勢力你爭我搶,打的不可開交。這也讓巴蜀之地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局面一時真的難以控制。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狹路相逢勇者勝,二勇相遇智者勝,英雄可遇,無需讀也。
這年中旬,川軍又爆發了一、二軍之亂。一軍是由但懋辛,熊克武管轄的,隸屬廣東國民黨體系。而二軍則是以楊森,劉湘為代表,依託於北洋體系。
兩邊誰都不服誰,矛盾也是日趨見漲,二軍的楊森立功心切,打算來個釜底抽薪,想一舉打敗一軍主力。由於是大作戰,劉湘也不敢輕易妄動,其手下一參謀就說道:“楊森居功自傲,不可與一軍輕易開啟戰端,戰則必敗已。”
而另外一位參謀就有不同的見解,他這樣和劉湘說:“楊森是在為公而謀天下,勝,則歸功於公,敗,則由楊森一人負責,公又何懼也!”
真的是聽君所言,猶如撥開雲霧見天明,讓我茅塞頓開。劉湘當即就贊同楊森的請求。
到了7月9號,楊森誓師出發,並作了重要講話,他指出:“田橫五百,尚強海島,少康三千,啟夏中興。本軍有七十營之眾,豈有不能消滅長衫軍人乎?”
楊森之所以這樣稱呼一軍為長衫軍人,是因為熊克武、但懋辛都是留日的學生,相當於秀才領兵,故此有“長衫軍人”一說。而楊森科班出身,再加上二軍人數上也佔優勢,想來這次不難取勝。
等到二軍先遣部隊連夜進城,裡面居然是空城一座,楊森這才知道一軍已經早有準備。然而楊森可不管這麼多,繼續帶兵一路追擊。
在戰事初期,二軍一直遙遙領先,佔據主動位置,而一軍節節敗退,15天后一路撤到杜家巖。
杜家巖地勢險要,居高臨下,乃是兵家必爭之地。一軍會退守至此,佔據有利地形,對反敗為勝抱有絕對的信心,不僅僅是因為地形,更是因為有一位兵士前來救援。
一開始,熊克武並不知道軍中有這號人物。那還是幾年前的一次宴會上,熊克武遇到一位德國醫生。他對熊克武說:“貴軍將領劉伯承最近可好?請代我表示問候。”
熊克武被弄得稀裡糊塗,不知這個劉伯承是何許人也。
熊克武真官僚軍人閥,竟然不識劉軍神。禍兮福所倚,劉帥用失去一隻眼睛為代價,迅速崛起于軍閥混沌之中!
根據當時這位軍醫說,劉伯承右眼不幸中彈,整個手術是由他操刀。在手術前,劉伯承為了保護大腦不受影響,希望不要用麻醉,可軍醫考慮到眼部神經錯綜複雜,普通人是很難忍受,於是還是用了麻醉。
上學時讀過的劉帥動眼部手術只區域性麻醉的故事,但說法不一,有的地方記載他拒絕使用麻醉,有的地方則記載使用了局部麻醉。不論是哪種情形,都令人欽敬。
手術進行了兩次,尤其是後面一次連續做了3個多小時,麻醉的效果也慢慢消失。軍醫顯得有點緊張,擔心劉伯承堅持不下去,可劉伯承意志很清醒,這也使得手術順利進行下去。
整個手術過程中,劉伯承就座在椅子上一動不動,就是雙手死死地握著椅子的扶手。軍醫看著都著急,汗水不停地往下流。
正如三國時期的關公刮骨療毒一樣,這也十分外在的體現了一員大將的風格!雖然在皮肉上有傷痛,但是內心的強大能夠儘量的表現出很淡定的假象!
手術成功完成後,軍醫這才鬆了一口氣,他問劉伯承:“你不疼麼?”
劉伯承微微一笑:“也不過是捱了70多刀而已。”
軍醫疑惑地問:“你咋知道?”
劉伯承說:“你每割一刀,我就數下了,錯不了的。”
德國軍醫操刀手術無數次,真沒見過這麼勇猛的。他難以置信,連忙伸出大拇指稱讚:“真是勇士啊!”
也就是後來一次赴宴前,這位德國軍醫瞭解到劉伯承就在熊克武軍中當兵。對著熊克武的面,他又對劉伯承口口稱讚:“劉伯承是條漢子,他的勇氣讓我折服。要是以我們西方人的標準,他足矣稱“軍神”,貴軍有如此之人,必將逢戰必勝。”
熊克武大驚失色,我軍中還有這樣的勇士?當天回去後,熊克武叫人仔細查閱。果真找到這位醫生所說的人物,劉伯承是熊克武所辦的蜀軍將弁學堂學員,從熊克武在川中開始“二次革命”以來,劉伯承就一直隨熊克武轉戰川中,因為自己職位底,就一直沒得到熊克武的注意。
而劉伯承的眼睛受傷,是在一次護國戰爭的酆都之役。當時劉伯承可以說是赤手空拳,在川東招募1000餘人的隊伍,僅靠著200多隻的破槍,硬是和北洋的6,7個團打成平手。
這次,熊克武真正瞭解到劉伯承有這樣的功績,而劉伯承已經不在自己軍隊裡。理由也很明白,那些當官的看到劉伯承只有一隻眼睛了,猶如廢人一樣,誰都不願意要他。
熊克武當即發下話來,趕忙派人將劉伯承請回軍中,並委任他為九旅參謀長。
某種意義上來說,熊克武也算是劉伯承的伯樂了,在其他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還重用他,既成就了謀帥劉伯承,也成就了他自己。作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還需具備一雙慧眼。
要不是德國軍醫這番褒獎以及熊克武開始重視,劉伯承可能就與軍旅生涯無緣了。現在雖然回來了,也難免有人說三道四。可劉伯承並不在乎這些,他坦然一笑:“腦殼落了都不怕,丟個眼睛算個啥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