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左右,在日本廣島的上空,出現了兩架B-29型轟炸機。雖然日本的有關部門發出了防空警報,但由於日本本土防空武器及作戰飛機的嚴重緊缺且該型號的飛機常來轟炸,所以許多市民都未太過在意。大多數人聽到了警報聲,也沒有進入防空洞,而是繼續做著手中的活計。大約在8時15分的時候,飛抵市中心的B-29飛機扔下一個降落傘便飛走了。通過後來的歷史,我們知道這個降落傘不是一般的降落傘,而是攜帶著美國的最新研究成果原子彈。這種新型炸彈的威力之大,起爆瞬間便吞噬了整個廣島。
核爆後的廣島,滿目瘡痍
據統計,這顆原子彈毀滅了廣島市百分之六十的建築。該市常住居民36萬6千餘人,當天遇難的就達到了17萬6千餘人。另外,還有9萬2千餘人的死亡和失蹤者以及3萬6千餘人的輕重傷者。這幾個數字,是1946年2月佔領日本的美軍總司令部統計並發表的。很顯然,這是一組被低估的數字。因為核輻射對人體組織的傷害是不可逆的,誰也不能保證那些重傷以及輕傷的居民會存活多久。據記載,當時美國手中一共有兩顆能起爆的原子彈,用完了這顆,還剩下了一顆。於是,在次日早晨,美國總統杜魯門便拿著這顆原子彈做起了文章。他告誡日本人,如果不投降,那麼盟軍還會對日本進行原子攻擊。但是,日本大本營卻對此並未理會。此外,為了安定人心,他們也沒有向國民提及原子彈爆炸的實情,僅僅宣佈美國投在廣島的是新型炸彈。與此同時,日本當局還發表了一些應對這種新型炸彈的辦法,比如穿白衣服可以免受傷害之類的。看起來,日本還要繼續頑抗,鐵了心要和美軍打完太平洋戰爭。不過,接下來的一則訊息,卻讓日本政府慌了手腳:8月8日夜,蘇聯政府發表了對日宣戰的宣言;9日零時,175萬蘇聯紅軍在近3萬門火炮和5250輛坦克、自行火炮以及5000多架飛機並670餘艘各類船艦的配合下,對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了全面進攻。
遠東戰役
史料記載的很明確,蘇日雙方的這場戰爭打了7天便分出了勝負。根據美國人在戰鬥獲取的日本資料,蘇軍在戰爭中最終俘獲了70多萬日軍和17萬“滿洲國軍”以及大約4.4萬的偽蒙古軍。日本關東軍在和蘇聯紅軍對峙期間,修築了大量堅固的要塞。並且,日本關東軍的武器裝備以及訓練也是日軍在整個二戰期間所有海外作戰部隊中最好的,為何他們和蘇軍打了七天就被擊敗了呢?最主要的原因,是1945年8月份的關東軍,早已是徒有虛名的空架子部隊了。
行進在大連街頭的蘇聯坦克兵
當初,也就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關東軍曾有兵員將近70萬。而且,由於日軍的“北進”情節,日本軍部為關東軍配備的也都是士兵戰鬥素質高、武器裝備好的老牌師團。但是,隨著日本在各個戰線的越發吃緊,關東軍旋即成為了對外輸血庫。從1943年至1945年1月,關東軍一共被抽走了13個師團和大量獨立部隊,以至於到了1944年11月,其總兵力銳減到了45.6萬人。儘管如此,關東軍仍有不少由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組成的基幹部隊。老實說,如果在這支部隊的基礎上補足缺額,那麼關東軍的戰鬥力即使達不到巔峰狀態,也不會在七天內落敗。可是,1945年3月的日本政府為了籌備“本土決戰”,又在這些基幹部隊的基礎上調走了7個師團。當然,日本當局抽調關東軍的兵員後,也必然會給其補充。但是,鑑於日本製海權的喪失,他們已不能從國內運送兵員到東北。所能徵調的,也只能是關內戰場的中國派遣軍所部以及之前日本政府動員到我國東北的日本開拓團。
正在東北黑土地上耕種的滿洲開拓團
根據《對蘇作戰記錄》,截止到蘇日戰爭爆發,關東軍從關內戰場調來了4個“治安師團”。另外,他們還徵召了25萬“滿洲”日僑。可是,當這些被緊急動員到部隊的農民日僑編入作戰部隊後,一個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因為“本土決戰”的需要,關東軍的軍用物資多數都被調到了日本本土。因此,新編成的部隊嚴重缺乏輕重火器。如構成步兵直接戰鬥力的步槍之缺額達到了10萬支,擲彈筒的缺額達到了4900只、機槍的缺額達到了235挺。另外,關東軍所能呼叫的飛機,也僅剩下了150架戰鬥機和500架教練機。也正是因此,在關東軍總動員結束後,雖然師團總數達到了24個,可他們的實際戰鬥力卻只相當於以前的8個師團。老實說,日軍信奉武士道,縱然這24個日軍師團在武器裝備、訓練程度、幹部素質上比不上當年的精銳師團,兵力兵器處於絕對優勢的蘇軍要想在七天之內將其擊敗也是很難的。那麼,關東軍在戰略上有沒有犯錯呢?
蘇日“七日戰爭”
戰史記載,蘇軍進攻關東軍時,其主力投遞的方向是大興安嶺,從那裡到日軍統治東北的中心城市瀋陽、長春近乎一馬平川,很適合蘇軍機械化部隊推進;牡丹江一帶,雖然蘇軍也部署了重兵,但主要還是拿來牽制用的。對蘇軍的作戰意圖,日軍大本營早在1945年4月份就做出了正確研判。根據這一判斷,關東軍理應建立以大興安嶺為屏障的西部防禦體系。然而,截止到戰爭爆發,關東軍在大興安嶺一帶只配置了三個師團的兵力。其構築的工事,也極其薄弱,當不起蘇軍的重炮轟擊。和其成顯明對比的,是地理條件較大興安嶺一帶複雜的牡丹江地區。在這裡,日軍不僅構築了相當精妙且堅固的要塞群,還放置了重兵集團。之所以如此,還是上文所述的“本土決戰”衍生出來的放棄滿洲、保衛朝鮮之決策。根據這一決策,蘇軍一旦對關東軍展開攻擊,那麼關東軍第一時間需要做的,就是儘量保持住黑龍江至牡丹江一帶的防線,以確保日軍在東北的力量順利收攏到朝鮮,以便和本土形成呼應之勢。實際上,關東軍在後來也的確是這樣做的。誰知道,就在他們陸陸續續撤往朝鮮時,日本當局卻在8月15日向盟軍遞交了降書。許多日軍士兵聞訊,紛紛喪失鬥志,最終使蘇軍達成了將關東軍徹底合圍的戰略意圖。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