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第一個目標是把劉鄧大軍阻擊在汝河以北,用火車急運整編第八十五師吳紹周指揮所部和整編第十五師的1個旅,沿平漢線南下,趕到汝河南岸,收繳或砸爛汝河上的所有渡船,企圖先我到達汝河南岸設防。繼而調集軍隊向南追擊,以南北夾擊劉鄧部隊,其中作為先頭部隊的三個整編師在8月24日中午時分由西至東,到達即汝河約50裡的油坊店不汝南埠一帶。
23日下午,劉鄧率野戰軍指揮部來到了汝河北岸。這是一支龐大的隊伍,有劉鄧的中央縱隊,有指揮機關,有中共中央中原局,有大批隨軍南下的地方幹部,還有數以萬計的民土。
先行的左路第三縱隊於8月23日抵達淮河,右路的第一縱隊、中路的第二縱隊也先後渡過了汝河,向南而去。可是,當鄧小平、劉伯承率中原局和中原野戰軍指揮部以及第六縱隊到達汝河北岸,準備搶渡時,形勢突然變得危險起來。他們得知,敵整編第八十五師已佔領了汝河南岸的渡口,將所有船隻統統搶走,或者鑿沉,並擺好了陣勢,決心將我軍阻擋在汝河。緊跟在背後的敵3個整編師,也僅僅相距40華里,用不了一天就可趕到。
汝河是河南省南部一條不是很大的河,它不過是淮河的一條支流,河面雖不太寬,但水深流急,水深三四米,河床深凹,兩岸陡峭,無法徒涉。加上船隻早被敵人拖走或破壞,河對岸還有國民黨的地方團隊把守,所以,部隊很難立即渡過。
汝河是一道路關。汝河之戰,是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途中最緊張、最激烈、最嚴重、最關鍵的一次戰鬥,是關係到整個野戰軍能否完成這次中央突破戰略任務的關鍵。前有阻師,後有追兵,形勢真是千鈞一髮,萬分險惡。能否在短短几個小時內搶渡汝河,關係到整個躍進行動的成敗,從而也關係到整個戰局。
劉鄧大軍的司令部一再輕裝,鄧小平和劉伯承常坐的那輛破舊的吉普車,在前幾次輕裝時早已忍痛燒掉,除了一些書籍和必備的用品外,其餘的東西都扔掉了。由黃昏後,鄧小平和劉伯承不顧敵機的輪番轟炸,親自來到汝河北岸第六縱先頭部隊渡河指揮所。
這時,一個參謀進來報告,尾追我軍的敵人已經和後衛部隊打上了。話音剛落,一顆炮彈在司令部附近爆炸,屋房頂上的塵土和樹秸被震得直往下落。
鄧小平拍打著落在頭上、臉上的塵土,對在場的指揮員們說:“聽到了吧,情況就是這樣,千鈞一髮啊!現在只有堅決打過去,除此沒有別的出路。今天如果渡不過去,明天敵人的大軍就會趕到了。我們絕不給敵人以時間!過不去就得分散打游擊,或者轉回去。也就是完不成黨中央和毛主席賦予的戰略任務!在最緊急的關頭,正是考驗我們共產黨員和革命軍人的時候,我們要不惜一切犧牲、不惜一切代價,堅決打過去。”
劉伯承:“狹路相逢勇者勝啊!要勇、要猛,以進攻的手段對付進攻的敵人,從敵人的陣地開啟一條血路,衝過去!”
“狹路相逢勇者勝!你們明白嗎?”劉伯承一改往日溫文爾雅幽默風趣的風格,提高了嗓子大聲地說:“從現在起,不管敵人的飛機大炮,我們要以進攻的手段對付進攻的敵人.從這裡開啟一條血路衝過夾!”
先頭部隊第18旅52團趁防守汝河的敵85師立足未穩,全力出擊,下午3時許強渡成功,攻佔了汝河南岸的大雷崗並在河面上架起了一座浮橋。敵人馬上從東、西、南三面構成一個馬蹄形陣勢,把這個小小村莊包圍,企圖奪回大雷崗,阻止解放軍渡河。爭奪大雷崗的戰鬥,打得很激烈,也很殘酷,陣地失去了,又被奪回來,又失去,又奪回來,戰士們殺紅了眼,每個人心裡都十分清楚大雷崗橋頭堡控制著橋面,它的得失,關係到渡河的成敗。
鄧小平和劉伯承從浮橋上跑步來到汝河南岸,進入指揮部--姚官屯,決定親自到大雷崗前沿陣地去察看。臨行前,鄧小平拿出紙筆,親自給北岸的張際春副政委寫了一封信,作了三項指示:(一)各部門應立即將機密檔案全部燒燬,以免遺失;(二)橋頭之阻敵已被我們壓縮在村裡了,直屬隊接第六縱隊後尾過河;不管飛機轟炸和敵人火力封鎖,一定督促各單位跟上,求得迅速透過,以免前後接敵被迫作戰;(二)預定宿營地在彭店一帶,過河後到齊一個單位即指定專人帶走,免受空襲。
劉鄧和前衛團一道前進,縱隊和旅的幹部親自下到團、營、連指揮作戰二為了防正意外,前線指揮員則命令所有的步槍都安上刺刀,每顆手榴彈部揭開蓋,看到敵人就打,掃完就往前衝,並要求先頭部隊過後,沿途不留一個敵據點和一個敵人。
鄧小平來到大雷崗村前沿陣地。這裡離敵人的陣地只有一二里,炮彈一個接一個落在掩體外,彈片損飛。他顧不得這些,派人把防守這裡的十六旅旅長尤太忠找了來,指示他,一定要堅守住這個陣地,保護浮橋,掩護全軍安全渡河。
深夜兩點,劉鄧親自指揮部隊從大雷崗村突然向南猛撲過去。戰士們英勇頑強地同數倍於自己的敵人拼殺。搶奪橋頭堡的敵人被我擊退後,我軍後續部隊陸續渡河前進。各部隊冒著敵機的低空轟炸、掃射和兩邊敵人近距離的側射火力,邊走邊打,勇往直前,終於在大小雷崗和東西王莊一帶殺出了一條七八華里的血路,掩護著中原局和野戰軍指揮部突破敵人層層攔阻。
此刻,野戰軍機關、中原局機關、大批南下地方幹部和數千名從解放區跟隨來的民兵,正在向汝河北岸移動,他們戰鬥力弱,組織混亂,有些還很小,所以,掩護他們渡河,是件十分艱鉅的任務。鄧小平最擔心的也正是他們。
25日拂曉,部隊衝破敵人的攔阻,開始渡河,直到下午,中路部隊才全部渡過汝河。鄧小平站在彭店的大街上,焦慮地察看著部隊到達的情況。當他看到中原局機關、野戰軍機關和各部隊都安全到達,才鬆了一口氣,指揮全軍向淮河前進。
蔣介石又輸了一著。
強渡汝河後,部隊風馳電掣般來到淮河岸邊。淮河,這是我軍進入大別山前最後一道險關。8月26日晚,劉鄧率指揮部和第六縱隊主力來到淮河北岸。
淮河,是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的最後一道險關。它發源於河南省西南部的桐柏山麓,流經河南、安徽、江蘇3省,有穎、洪、渦、渭等十幾條交流。
正當先頭部隊準備渡河時,淮河水上漲,渡口的船隻也多遭敵人破壞,僅有10餘條小船可供部隊擺渡。而這時敵一個整編師距淮河渡口只有30餘里路,已經與我軍後衛部隊接火,其後還有6個整編師等部跟進。如果劉鄧大軍不能在兩天之內渡過淮河,勢必要背水一戰。但10餘條小船光把先頭部隊擺渡過去,就很困難,更不要說大部隊了。
此刻的形勢與渡汝河的情況極為相似,東、西兩路軍已分別渡過淮河,向大別山挺進,留在淮河北岸的又是中路軍,7個旅對79個旅,敵眾我寡,勢孤力單,情況確實令人擔憂。劉鄧連夜召集緊急作戰會議。
鄧小平有一個特點,就是戰役情況越複雜,情況越緊急,越能夠冷靜思考,沉著應變。實施作戰指導的過程中,鄧小平在關鍵時刻特別是情況緊急的關頭,總是能夠做到臨危不懼,迅速地提出自己的處置決心,率領部隊脫離險境,使部隊轉危為安,為奪取勝利奠定基礎。
此時已是凌晨兩點鐘,如果拂曉前還拿不出渡河的好辦法,等敵人重兵一到,那就只得背水一戰。眼下,大軍雲集淮河邊,凶多吉少。必須設法加快渡河速度,爭取多渡過一些部隊。此外,還要有人先行渡河,統一領導和指揮已到達大別山的部隊建立根據地。主意已定,鄧小平先開了口:
“情況萬分緊急,時間不等人。我已經考慮好了,我和伯承分開,伯承和際春帶司令部先行渡河,指揮已渡河的部隊,實行戰略展開。李達留在淮河邊,繼續指揮渡河,能渡多少,就渡多少。我負責組織部隊阻擊尾追敵人,掩護全軍渡河。”
“政委的話就是命令,我們分頭行動吧!”劉伯承立即表示贊同。
8月的淮河正值雨季,水情變化無常。劉鄧大軍缺少渡船,被阻在北岸。劉伯承藉著馬燈的光亮,手持竹竿,親自探測水深。
27日黎明,劉伯承發現河水下落,有一處可以徒涉,他立即讓人告訴鄧小平,命令部隊搶渡。當太陽初起的時候,劉鄧大軍的千軍萬馬沿著水的路標,分成數路,陸續踏過了淮河。當國民黨軍的追兵抵達河邊時,淮河水又一下子猛漲起來,別說徒涉,連用船也渡不過了,只好看著苦苦追趕了20多天的劉鄧大軍的背影驚呼:“天意啊!天意!”
在劉鄧的指揮下,部隊很快渡過淮河,勝利地完成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戰略任務。鄧小平後來回顧說:“過淮河,天老爺幫了一個大忙,能夠徒涉。過去沒有人知道淮河是能夠徒涉的,那一次剛漲起來的河水又落下去了,伯承親自去踩踏,恰好就是那個時候能徒涉,這就非常順利了。不然,我們過淮河還能過,但會有傷亡,以後的鬥爭會更困難一些。”
順利渡過淮河確實是老天爺幫了大忙。老天爺並不偏袒我軍,老天爺只鍾愛自強者。劉鄧大軍十幾萬人,20余天徒步躍進1000多華里,越過一道道險阻,衝破一條條封鎖線。既無後方,又無接應,劉鄧大軍靠的是“鬥志”和“鬥法”,靠的是關鍵時的一個“勇”字,靠的是堅決而義無反顧的進攻,迫使進攻的敵人轉入防禦,主動變為被動。一句話,千里躍進大別山,是以意志和勇敢加上智慧取勝的,而其中“勇”字當頭。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對中國革命的發展和勝利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和作用。中國共產黨成立20多年來,他所領導的革命戰爭長期處在防禦地位,自從劉鄧率領部隊強渡黃河,躍進大別山後,中國的革命戰爭才在歷史上第一次由防禦轉入了進攻。因此,這一偉大的壯舉向人們預示了中國革命的希望和勝利,預示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失敗和滅亡。毛澤東對此給予高度評價,他在給劉鄧的電報中說:“我們總算熬出頭了,二十多年來,革命一直處於防禦地位,自劉鄧南征後,我們的革命戰爭,才在歷史上第一次轉為戰略進攻。”
《列子》曰:“吞舟之魚,不入支流。”布熱津斯基說,鄧小平“最重要的長處是他明確清晰的戰略方向感。……鄧不在無關緊要的問題上浪費時間,只集中在關鍵目標上,這一特點使我和卡特既感到敬畏,而又受到吸引。”“走到大別山就是勝利”,是鄧小平這一“吞舟之魚”“不在無關緊要的問題上浪費時間”,只集中在關鍵目標上的一次典型實踐。鄧小平的領袖氣質與大帥風度,在這一事例上也表現得特別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