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虎符
時代:隋代
高4.7、長6.9cm。虎圓豎耳,怒目張口,挺胸昂首,尾上翹,作奔走狀。符頭部有圓穿孔,背面有凸起的十字扣。符身正面陰刻篆書“永安府”字樣;背面陰刻楷書“右翊衛”“右驍衛”“永安四”“蘭豐二”等字樣。右翊衛、右驍衛,官署名,為隋唐十六衛中的兩衛。隋初稱左右衛,隋煬帝時改為左右翊衛,所領軍士稱驍騎。這幾件虎符出土於甘肅莊浪,是隋代府兵駐防莊浪的歷史見證,是研究隋代府兵制度的重要實物資料。
虎符即兵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盛行於戰國、秦、漢,隋唐以後逐漸由令牌代替。各個朝代的兵符造型各不相同,以象徵軍威的虎形符為主,兼有鷹、龍、魚等形狀,材質也分金、玉、銅、木、竹等。但是最大的區別在於兵符上的軍隊編制的標識。虎符均為左右兩半,右半為皇帝或朝廷保管,左半為將領或地方長官所持,左右兩半各有榫卯,合攏後絲絲入扣,方可調兵。虎符為中國古代帝王授予臣屬兵權和調發軍隊的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