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拍賣行每年經過很多老犀角,他們對於犀角真假、產地的辨別有一套自己獨特的方式。
1、看底盤:從容器的口部,從雕像和裝飾物的底部,可以觀察到材料底盤的形狀。亞洲犀角是西瓜籽或龜背;非洲犀角(廣角)為圓形或長方形;
2.看質地:任何犀角的縱切面都有平行的“竹絲花紋”(也叫“順花紋”),亞洲犀角的“竹絲花紋”是比較厚、比較明顯的;非洲犀角竹的絲紋很“細”,呈現透明狀。任何犀角的橫截面都有“小米紋”(也叫“雞皮紋”、“毛囊紋”、“魚子醬紋”)。
亞洲角魚子醬粒略凸起,中間可見幹核。非犀角的魚卵花紋小、緻密、扁平。亞犀角的魚子醬顆粒比非犀角大,呈幾何形狀,而非犀角的細度為圓形或橢圓形。因為魚子醬花紋是犀角的橫切面細胞,魚子醬花紋必須出現在橫切面上,所以這是最重要的識別點。
3.看大小和空腔:亞洲犀角體積小,空腔淺,一般用於製作30釐米以內的工藝品,如犀牛杯、鼻菸壺等。在古代,較大的犀牛角(30釐米以上),如神仙、佛像等,一般都是印度犀角製成的。非洲犀角體積大,腔深,較大的犀牛角多為廣角雕刻。
4.聞一聞:亞洲犀角是牛黃清香;廣角是腥味。在皮毛等上摩擦犀角,氣味會增加,有利於鑑別。
特別提醒:1。犀角底部的形狀——橢圓形的是亞洲犀,圓形的是非洲黑犀,近長的是非洲白犀;
2.犀角底部凹腔旁的“裙”——寬裙的亞洲犀和窄裙的非洲犀。
從成品犀角杯開始,先看杯沿的形狀。如果是圓的(如碗等。),肯定是非洲黑犀,長方形的大多是非洲白犀,橢圓形的可以考慮亞洲犀的可能性。
非洲犀角大量進入中國市場皆在清代中期以後一般由廣州進入,就地加工,故非洲犀角的雕刻多廣工,現代仿明清犀角雕的角料,所用的也都是非洲角。所仿器形多佛像、馬蹄杯、沒乃何,及牌片、掛件、印章等。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看它的雕工線條,包漿、色彩等等。真正懂行的人如鳳毛麟角,為數甚少。
非洲犀角已經嚴禁買賣,下面欣賞一些合法的毛犀角和百年以上的老亞料
以上由已戌文玩原創,未經已戌文玩許可,禁止轉載。想了解更多可以到評論區參與討論。